银发逐梦的文章

谈谈小乘法与涅槃

谈谈小乘法与涅槃

涅槃的体性不易为人所了知,许多人认为,修行到一个境界,然后就是涅槃。以修行的境界来讲涅槃是错的,因为涅槃并不是境界。如来

十二因缘法之内涵

十二因缘法之内涵

十二因缘,就是有十二支的缘生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

了解什么是缘觉菩提吗?

了解什么是缘觉菩提吗?

二乘包含声闻、缘觉,缘觉在二乘人里智慧是比较高的。声闻是因为听闻佛陀开示的音声而能觉悟,称为声闻。缘觉不同,他出生在无佛

四加行的修证内容

四加行的修证内容

前面跟大家说,四寻思就是以名、义、自性、差别这四个法来对五阴、十八界、一切法来寻思。现在跟大家介绍四寻思跟四加行的内容。

证五蕴空相所需的前提条件

证五蕴空相所需的前提条件

介绍五蕴空相的目的,是要证五蕴空;证五蕴空就是要断我见、我执。在证入五蕴空相之前,需要以闻、思、信、解为前提条件,方有证

五蕴空相及色蕴无常

五蕴空相及色蕴无常

五蕴就是五阴,指色受想行识。空相就是空的法相,空的法相有世间法空的法相,也有出世间法空的法相:常住的第八识有空的法相,这

简谈六识的生起

简谈六识的生起

介绍完了十八界的六根、六尘,六识在讲五蕴时已作了说明,在此主要谈谈六识的生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是识?识就是六根去接

三十七道品的七觉支内涵

三十七道品的七觉支内涵

七觉支又叫七等觉支、七觉分,七菩提分。七觉支是佛子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的用功方法,所以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用这七觉支来检

三十七道品的四如意足

三十七道品的四如意足

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就是趣向于涅槃之道,就是苦灭道圣谛的“道”,修行人必须行于此道,才能到达涅槃的境界。三十七菩提分即:四

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

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

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就是趣向于涅槃之道,就是苦灭道圣谛的“道”,修行人必须行于此道,才能到达涅槃的境界。三十七菩提分第一,

解析四念处即四念住的含义

解析四念处即四念住的含义

佛为了帮助弟子们修行,开示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的正理,弟子遵循着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地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

深入解析苦灭道圣谛的内涵

深入解析苦灭道圣谛的内涵

前面对苦灭作了说明,是一切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藏独存的涅槃境

探究佛法四种涅槃意涵

探究佛法四种涅槃意涵

依大乘来说,涅槃有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这两种涅槃,是三乘

《中阿含经》中对苦圣谛义的解析

《中阿含经》中对苦圣谛义的解析

《中阿含经》卷七,舍梨子尊者说: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这样子的圣谛,它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的

什么是苦圣谛说的五阴炽盛苦?

什么是苦圣谛说的五阴炽盛苦?

五阴又叫作五蕴,阴是遮盖的意思,是指真如实性,被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产生的无明所遮盖住,因为是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所遮盖住,

什么是苦圣谛的死苦

什么是苦圣谛的死苦

死苦也有两种状况:一个是病死,一个是因为外缘而死。那什么是病死呢?病死是因疾病而寿尽命终。就是因为疾病所产生的寿尽终了的

什么是苦圣谛所说的老苦

什么是苦圣谛所说的老苦

苦圣谛所说的老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增长的意思,另一个是坏灭的意思。首先,老苦是增长的意思,是说众生出生以后,从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