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曾经收到孩子班主任的询问:孩子平时在家学习表现怎么样啊……我也一五一十地把孩子在家里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何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等情况告诉了老师。
在网上和微信群里的老母亲们纷纷抱怨带“神兽”不容易的时候,我回顾自己这段时间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还算得上是比较轻松安逸,我最大的感受是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善用“暗示效应”法,这能帮自己减少很多教育上的“麻烦”,破解带娃的难题。
01 什么是"积极暗示"法什么是“积极暗示”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凡事都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的心理暗示法。下面从一个真实案例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运用“积极暗示”法的神奇。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很有名的试验: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本人告诉老师,学生接受的是“哈佛应变能力测验”,该测验的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未来在学术上成就,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能预测学生未来的哈佛测试并不具备预测能力,但由于老师们并不了解这一实验背后的动机,所以都相信了这一点。装模作样的测试之后,罗森塔尔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了十名学生,然后很郑重地告诉老师,这些都是在哈佛测验中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
一学年结束时,罗森塔尔再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IQ测验,并且统计每位学生IQ的变化程度。计算结果显示,那些随机抽取作为哈佛测验前十名的学生的IQ值的提高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学生高得多。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和其他同学原先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唯一的解释就是老师以为这些随机抽取的学生智商比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有了更多的期望,这些期望对这些学生来讲,就变成了一种有意无意的“暗示”,使得这部分学生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结果当然出乎意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积极暗示”法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会竭力趋向于这项假设,最终就达到了目的。成人之间有时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某个观点或要求,也会运用暗示法来暗示对方。一般说来,儿童要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在教育活动中,对孩子婉转的批评要比严厉的指责更容易让人接受;对孩子含蓄的肯定要比直接表扬更让人回味。”暗示效应“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运用价值。
02 家长不同的暗示效应,就会塑造出不同的孩子“暗示效应”一般包含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这两种。
很多人都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时值盛夏,曹操亲率部队远征。军队出发后,由于天气酷热,许多将士由于缺水已经出现口渴、脱水等症状,导致行军速度减慢。曹操看到此番情景后,想了一个办法。他挥动马鞭跑到部队的前面,大声告诉将士们,只要绕过前面的山丘就有一大片的梅林,很快就能吃到酸甜的梅子。将士们一听,口水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这下子精神大振,立即加快了行军速度,最后顺利地赶到了目的地。
曹操运用的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如果曹操不是这样暗示将士们,而是说些“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渴死了”之类的丧气话,估计将士们将进入越走越渴,越渴越没劲走下去的恶性循环。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运用暗示效应的力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以积极暗示法来对待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相反,如果以消极暗示法来对待孩子,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
1.家长运用积极暗示法,会使孩子越来越向上和优秀
家长通过暗含鼓励和信任味道的神态、表情和语言来暗示孩子,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会充满信心与勇气,不断强化好的言行。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在前段时间,我想让才读二年级的女儿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底蕴,就希望孩子能多听一些大师名家的诗词鉴赏音频,而且不仅是父母让孩子去听,更要达成孩子主动去听的效果。此外,这类古诗词音频当然没有一般的纯故事性音频那样受孩子欢迎,这时就需要家长借助“暗示效应”法,把孩子引导到这条道上来。
在当时,我为女儿推荐了康震、蒙曼等老师的古诗鉴赏音频,我故意对女儿进行暗示:“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的诗词音频不错是不错,但一般都要上了中学才能听得懂,可惜的是,你还太小,可不一定能听得懂……”我越是这样说,越激起了她的好奇,她反而一定要听这个音频。后中途在听的过程中,我又不失时机地在一旁旁敲侧击了一下,现在孩子越听越爱听了,而且为了更好地对照音频内容学习,还买了一些比较好的版本的古诗词工具书作为配套教材来使用,从中学到了很多,涨了不少的见识。
2.家长运用消极暗示法,会使孩子越来越沉沦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谁谁谁那么优秀……"来暗示,家长本意是想通过夸别人家的孩子来让自家孩子好好学一学,但对孩子来说,却和家长没有想到一块,孩子听了会这样想:“原来我这样不如别人,算了,我就这样拉倒了……”,最后孩子不仅没有“见贤思齐”,相反还破罐子破摔。这就是消极暗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就会对孩子说:“你真笨,不是个读书的料!”;或者孩子比较怕生,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本来只要家长好好地引导,是完全能够帮孩子调整过来的,可有些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却不这么想,他们会当着孩子面告诉外人:“这孩子就是太胆小了,不敢对人打招呼,真是没用……”,这种消极暗示不仅无助于孩子问题的解决,相反,还进一步加剧了孩子胆小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喜欢总是用“胆小”、“磨蹭”、“不爱学习”、“笨死了”来批评孩子,就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孩子就真的变成了家长嘴里经常说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家长内心想要的那个样子。
03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亮点或优点时,要善用积极暗示法促孩子成长作为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表达出“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不行”等等打击性的暗示语言,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学习进取心。
很多家长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地,通常都会这样谦虚地回答:
“哪里哪里,我家孩子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我家孩子读书就是不行,和你家孩子相比差的太远了……”
“唉,这孩子太调皮了。”
这类回答表面上是家长在谦虚,其实等同于在给孩子一种暗示:我就是不如别人!这样就把孩子引入到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做法是,当别人当着孩子的面来赞美自家孩子时,就坦然地加以接受,用不着过分地谦虚。
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心理暗示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善于觉察到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每发现一个亮点或优点时,要善用“暗示效应”中的积极暗示法,促使孩子往这个方向去发展。我自己在实践中就尝试过这种做法,发现效果还是不错。
比如,我在一年多前偶然听到孩子用古体诗来编诗,虽然很幼稚,但也有模有样的,我没有放过这一机会,经常运用积极暗示法来鼓励孩子持续保持着编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在孩子刚开始编诗歌的时候,父母可以抱着一种欣赏和惊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自编诗歌,经常对孩子暗示这是他们喜欢听的诗歌等等,这样就能给孩子继续创作的勇气和动力,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孩子越编越爱编,越编越好,也因此越来越喜欢古诗词文化了,这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已是难能可贵了。
在这里针对“积极暗示”法,再给家长朋友几个小建议:
1.毫不吝啬地放大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2.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由于暗示效应,最后孩子就真的能成为优等生了。
3.当孩子正朝着困难挑战时, 故意忽视孩子的错误, 只赞美他做得好的部份。
4.不要只看结果, 而要看重过程, 孩子就会产生肯做就会成功的自信。
5.不要直接当孩子面指出他的缺点, 而要利用自言自语、旁敲侧击的方式较好。
6.纠正孩子时, 不要说“别做什么”, 而要说“应该要做什么”。
7.孩子信心不足时,对孩子多方暗示:你一定可以做到。
8.家长确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很好,是培养孩子学习进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9.以提议或商量的语气提出意见, 孩子会感觉是自己所下的决定。
10.先说家长自己的失败经验再进入教育主题, 孩子较能接受家长的劝诫。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因地适宜,对孩子运用“积极暗示”法,相信能够帮家长解决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