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35):出身草根又不想啃草根,怎么办?

六十秒历史 2024-03-16 06:13:33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27)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和之前很多造反一样,他选了一个最方便的口号:清君侧。

“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众愕然相顾,莫敢异言。十一月,甲子(九日),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这么一个明显经不起推敲的口号,凭什么让几十万大军乖乖听话,跟着干杀头的买卖?

因为有一支坚强的骨干队伍:

‘禄山谋逆十年,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或重译以达,故蕃夷情伪悉得之。禄山通夷语,躬自慰抚,皆释俘囚为战士,故其下乐输死,所战无前。’

又:‘养同罗、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人为假子,教家奴善弓矢者数百,以推恩信,厚其所给,皆感恩竭诚,一以当百。’

一句话,安禄山培养了一支听命于他个人的外国雇佣军。

曳落河是外国话音译,‘胡言壮士也’,就是战斗力特别强的士兵。契丹、奚,还有原属突厥的同罗,本身比较能打,再从里面挑出特别勇猛的,配上最好的待遇,等于一支特种部队。

李密当年破洛口仓后,组织一支八千人的精锐部队,交给秦琼和程咬金带领,每每炫耀:“我有这八千人,足以抵挡百万大军!”安禄山有了这八千人,估计和李密感觉差不多。

安禄山本身是胡人,又通晓多门外语,和这帮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亲近到什么程度?选皇上还是选司令,他们宁可选司令,这就是安禄山造反最大的基础。

另外,安禄山又用了陈胜吴广一个老招——搞迷信。当然,搞的也是外国迷信。

‘至大会,禄山踞重床,燎香,陈怪珍,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

安禄山母亲是个突厥巫师,他本名轧荦山,包括后来用的名字禄山,在粟特语中是战斗神、光明神的意思,反正就是那个常见的套路——把自己打扮成神呗。

皇帝是中国神,安禄山是外国神,这样造反就不是叛逆,而是两个神之间的战斗,不就名正言顺多了嘛!

有了部队还要有机关,这方面,主要是一些有野心的汉人给他当参谋。

安禄山有两个主要的谋士:高尚和严庄。以高尚为例,他本名高不危,家里穷得老母亲出去要饭,“薄游河朔,贫困不得志,常叹曰:‘高不危当举大事而死,岂能啮草根求活耳!’”出身草根又不想啃草根,怎么办?七拐八拐,投到安禄山门下。

当时藩镇富庶,既管兵又管民,既打仗又搞外交,等于一个小朝廷。一些有才但是没关系的人,在朝廷混不出名堂,跑到节度使手下当差,不但吃香喝辣,而且满足治理天下的抱负。这些人总体而言,对朝廷没什么好感,再碰到个别野心大的,和安禄山一拍即合,他们有革命的理论,安禄山有革命的刀子,就此引爆祸乱。

和所有造反的人一样,安禄山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战略问题,或者说路线问题:打哪里,怎么打?

造反的目标是消灭当前政权,但怎么消灭,在步骤上有讲究。李密当年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徐敬业起兵,讨论北上还是南下,讲的都是一个方向和路线问题。

到安禄山这里,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打进长安城、消灭李唐朝,但在具体路线上,刚开始有点分歧。

一个是有人说其他方向先别动,就假装打胜仗送俘虏,乘机夺取洛阳,然后趁朝廷没反应过来,迅速打进关中;

第二个建议刚好相反,建议派出四路兵马,分别进攻太原、朔方、洛阳、江淮,这样朝廷手忙脚乱,可以乱中取胜。

最终的结果,安禄山两条都没采纳,而是取了个折中: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一是派一小撮人跑去太原,绑架了河东战区副司令(节度副使)杨光翙(huì),因为虽然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但主持工作的杨光翙是杨国忠的人,怕一打起来,朝廷马上升他做司令,从西边发起进攻,这样河北老巢不保。

二是集中主力南下,目标——东都洛阳。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1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