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通衙,古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他们的官署称牙,后作衙。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树之旗为牙旗,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称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
藩镇割据
纵观整个晚唐五代史,较为著名的牙兵部队有:朱温的厅子都、后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李克用的鸦军、李存勖的帐前银枪都等等。这些牙兵一般在节度使帐下根据不同的需要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当战事陷入焦灼时,他们是用来打破僵局的精锐之师;当主帅出入幕府时,他们是用来环卫四周的护卫之师;当行伍失去秩序时,他们是用来弹压叛变的纪律之师;当主帅令他们不满意时,他们也是叛军主力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新唐书·兵志》
晚唐牙兵最为骄横的当属魏博镇牙兵。其节度使史宪诚、何进滔、韩允忠、乐彦祯、罗弘信皆为牙军拥立。而史宪诚、何全皞、韩简、乐彦祯又都因为不能满足牙军的经济需求而被杀。到了五代时,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又都有牙兵参与其事。
李克用的漫画形象
骄横源头牙兵骄横,但兴起缘由却和安史之乱后天下长期处于战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例如曾有人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进言“亲军万名,皆边部人,动违纪律,人甚苦之。”但李克用却认为“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各路藩镇节度使为了笼络勇士为己所用,不得不在各方面都放纵他们。如果战争能早日结束的话,这些放纵的机会尚可迅速收回,牙兵们不至于有机会反噬主帅。但安史之乱后,天下兵戈不息达百余年之久,牙兵们不仅有机会长期把持,还想世代把持放纵的待遇,便搞起了父死子继。老一辈在位时将大量子弟安置于军中,死后子弟接班,子弟死后,后世子孙继续。同时,各个牙兵家庭之间又广为联姻,以壮大势力。时日一长,放纵就成了理所应当,不管下一任是哪个当节度使,只要敢动他们的奶酪,牙兵便群起而攻之,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宋太祖赵匡胤像
牙兵末日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军的归德(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改元建隆。继位的赵匡胤虽然自己也是靠牙兵作乱起家的,但却一手完成消灭牙兵集团的任务。赵匡胤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兵不血刃的收回了统兵将领们的超出常理的权力,再是建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将军队重新置于国家制度的管控中,结束了晚唐五代时士兵只听命于将领,将领再听命于皇帝的模式,同时,对将领实行转员之制,经常调动,使兵将分离,做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难以结成盘根错节的关系,恃兵傲上。
自此,牙兵们一是失去了战争这个耐以生存的环境背景;二是失去了抱团这个奈以发力的串联机会;三是宋朝皇帝不再给予牙兵们新的非法恩赐。于是,牙兵这个特殊的集团逐渐走下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