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军——让人万万没想到的唐朝掘墓人

江湖说事 2020-04-08 10:25:24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在兵围困凤翔数月之后,将唐昭宗成功控制在了手里。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又用武力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正式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以上是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灭唐的一个大概过程,江湖人认为唐朝的灭亡在当时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了,唐昭宗时的唐朝已经是地不过长安周边、兵不过禁军几千,比晚唐任何一个节度使的实力都不如。但令人感慨万千的是灭亡唐朝的既不是和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爱恨纠缠了百余年的“河北三镇”,也不是成功拿下了长安的黄巢义军,而是最初为了保卫唐朝,讨伐关东藩镇而设立的中原防遏型藩镇——宣武军。

宣武军历史

755年,唐玄宗为抵挡安禄山叛军,首次设置河南节度使,管辖黄河南淮河北东到大海十三郡(汴州陈留郡、宋州、滑州、陈州、颍州、亳州、曹州、濮州、淄州、沂州、泗州、徐州、海州),节度使兼领陈留郡太守。

758年废节度,改为汴州都防御使,下辖汴州、宋州、徐州、泗州、海州、淄州、沂州。

759年,设滑汴七州节度使,下辖滑州、汴州、曹州、宋州、濮州;再设河南节度使,下辖徐州、泗州、海州、颍州、亳州、濮州。

760年,海州归青密节度使,颍州、亳州归郑颍节度使,濮州归郓齐兖节度使。废除后徐州、泗州归淮西节度使。

761年,滑汴七州节度使归淮西节度使,再设滑郑汴节度使。

762年复设,管理汴州、宋州、徐州、兖州、郓州、曹州、濮州、颍州八州,节度使兼领汴州刺史。广德之后改称汴宋节度使。

765年,滑郑汴节度使改为滑濮节度使。769年,增加泗州,颍州归属泽潞节度使。

776年废除,宋州、泗州归永平节度使,曹州、兖州、郓州、徐州、濮州归平卢节度使,后来复设。

781年,唐德宗建号宣武军,驻地宋州,下辖宋州、亳州、颍州。自此,宣武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唐朝最后一任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灭唐后的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汴州成为东都开封府,才废止了宣武军号。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大致可以分为种,首先是以河北三镇为代表的以安史降将所建立的割据藩镇,这一类历来最为反叛,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将河北三镇和唐朝的关系表述为:

“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

第二类是广大南方藩镇,由于安史之乱的主战场实在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北方地区,所以南方地区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普遍军事实力不强,对朝廷而言属于比较听话的。第三类是为防备吐蕃、回鹘入侵而设立的边防型藩镇。例如西北的泾原、银夏、凤翔等镇;西南的安南、西川等镇。第四类就是宣武军这样的防遏型藩镇了,这类藩镇普遍分布于河南、山西等河北藩镇进军长安的战略要地,其主要用途就是保卫中央、防范河北三镇。

财政上三种不一样的藩镇

在防遏型藩镇中最重要的又当属宣武军了,其一,宣武军辖区大致为今天的河南省东部,以汴州(今开封)为首府,紧挨着不服王化的魏博镇和平卢镇,处于防范割据藩镇的第一线。其二,河南本来又是地处中原之地,因为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此地被叛军占据,不仅可以向西进攻长安,还可以向南席卷江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三,汴州还是隋唐时期大运河中间枢纽城市,因为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已经迁移到了东南,位于长安的中央必须靠东南补给财物,如果让叛军占据这里就可以截断运河,掐断中央财政的大动脉,从而威胁唐朝的统治。故而,中晚唐的皇帝历来在宣武军配置精兵强将,且十分注重对宣武军节度使的人选,在整个中晚唐的历史中,相比河北三镇和淮西等藩镇是属于十分难得的军事实力又强、又比较听话的藩镇。

全忠并不忠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县午沟里。 其父亲和祖父是学者和教师。先是在乾符四年(877年)投靠黄巢义军,后又在中和二年(882年),投靠了唐朝,被皇帝赐名“全忠”。

要说朱温这个人也绝对是个打仗好手,他还在黄巢手下时就立下不少战功。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黄巢义军攻陷长安。黄巢派遣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守卫长安外围。这时,唐将诸葛爽率领的兵马驻扎在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镇),黄巢派朱温去招安诸葛爽,没想到诸葛爽还真被朱温说服,归降黄巢。后来中和元年(881年),朱温又被黄巢任命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进攻邓州(今河南邓州),阻扼了由荆襄地区北攻的唐军,稳定了新建的“大齐”政权东南面的局势。当年七月,黄巢又把朱温调到长安西面的兴平(今陕西咸阳兴平),抗击从邠(今彬县)、岐(今凤翔南)、鄜(今富县)、夏(今靖边北)等州调集的唐军。当年 九月,朱温又在东渭桥一带大败唐将李思恭、李孝昌等军。  当年十一月,朱温又乘胜在富平大破鄜州李孝昌、夏州李思恭的兵马,打的二人直接逃回了原来的藩镇。

中原藩镇割据图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和二年(882年),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今陕西渭南大荔县)防御使,让朱温自行攻取。在这里朱温遇上了他的对手,时任河中节度使的王重荣率领数万军队,并纠合其他藩镇与朱温在河中多次交战。,朱温多次被打败,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事。恰逢此时,黄巢义军在关中长安一带又连吃败仗,一时间,义军人心浮动,朱温此时看形势不对,见风使舵就投降了唐军。话说这朱温绝对是搞公关的一把好手,前几天还在战场上生死相拼的对手,一转眼,拜了王重荣为舅父。王重荣这个舅父倒也讲感情,马上写奏章上报朝廷。唐僖宗看到奏章就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于是又下诏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僖宗又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从此,宣武军不再是以前的宣武军,变成了以义军为主要构成的部队了,而这只部队不过是迫于形势才投降唐朝的,他们从上到下,从朱温到普通士兵对于唐朝可是没有任何好感的,甚至这些曾经在唐朝治理下苦苦生活的人对唐朝还充满了恨意。

宣武军入关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以刘季述、韩全诲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宰相崔胤为首的官员在长安争斗进一步加剧,先是宦官们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次年,宰相崔胤又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瑜等为外援。

朱温像

同年十月,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于是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宦官则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于是兵围凤翔。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见凤翔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杀韩全诲等二十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唐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一直到死。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正式灭唐建梁。

1 阅读:95
江湖说事

江湖说事

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