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这是诸葛亮在荆州初见刘备时,像其献上的争霸天下战略,之后的刘备军团也基本上照此方略行事,但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隆中对》就已经无法实现,诸葛亮六出祁山,“愿以只手将天补”却因蜀道艰险,几乎次次都粮草不继,不得不退兵,最后一次屯兵五丈原打算和曹魏打持久战时,怎奈天时已到,诸葛亮本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刘备的蜀汉集团为什么不能像刘邦一样仅仅依靠巴蜀、汉中就成功实现北伐呢?
地理发现的时代差陈仓道——即故道、嘉陵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今两当(汉故道)、徽县(汉河池)至今略阳(汉嘉陵道)接沮水道抵汉中,或经今略阳境内的陈平道至今宁强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川。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为反攻关中使用的计策,利用的是当时章邯等三秦等亲楚势力不了解,不掌握陈仓这条小路,从而成功发动了奇袭。在楚汉相争之前,中国长期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而这一时代无论是战争还是人员交流多集中发生于中原,长江以北地区,巴蜀、汉中这时还属于开发较少,中原人士知之甚少的地方,所以,对于进入汉中的道路开发还十分有限,对于一些当地人才知道的小路根本不了解。
汉中栈道
等到刘备北伐中原时,这里已经经历了楚汉相争、光武中兴等多次战争的攻伐,人们对这里的地形已经有了八九分的掌握,再想找一条陈仓道出来偷渡已经是难上加难了。这就好像是当一个玩家把LOL召唤师峡谷的地图已经玩过了千百遍后,对于什么地方可能会有蹲草的人,他已经会提前作出防备了。事实上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时,就选择了走陈仓,怎奈魏国早有防备,只能退兵。所以,地理发现上的时代差,使刘备想要暗度陈仓变得十分艰难。
诸葛亮北伐
面对的对手不一样鸿门宴之后,刘邦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项羽,不得不接受其分封,离开关中,前往当时远比关中、中原落后的汉中,巴蜀等地,但其后项羽却没有占据关中为王,而是率大军返回了彭城,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分别给予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此后项羽更是进一步裂土分封了18个诸侯王,恢复了封建制度。这些诸侯王就和春秋战国时一样,各有各的地盘,人马,谁也管不了谁,一开始大家还畏于项羽的权势不得不听命于他,但事情在随后发生了变化。
项羽分封
公元前206年5月,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攻打临淄王田都,田都逃到楚国,田市本被项羽封为胶东王,田荣却立田市为齐王,不让他去胶东就国,田市畏惧项羽,前往胶东就国,田荣对这个不争气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杀田市于即墨,又回军攻杀济北王田安。这样田荣击并三齐,遂自立为齐王。并予彭越将军印,令其击楚。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败。
公元前206年11月,赵将陈馀又因不满项羽分封,派夏说游说田荣,从齐王田荣处借兵,与自己三县之兵一起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归汉。陈余重迎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赵王感激陈余,立陈余为代王,陈余以赵王赵歇弱小,不去代国,以夏说为相国驻守代地,自己留在赵王歇身边辅佐赵王。
楚汉相争
这就导致了刘邦在进攻关中时面对的将是一个分散的关中,、一个分散的北方,项羽忙于平定齐地的叛乱,而其他单一的诸侯王又不具备单独对抗刘邦的实力,这是刘邦可以反攻成功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后世的刘备面临的却是一个统一的北方,一个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他的北方。
孔中窥见真理之貌
可笑项羽锦衣夜行,非要当西楚霸王[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