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228:少则得

妍春聊文化 2024-06-07 05:41:04

【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接下来一句“少则得”。

我之所以有现在的解题思路,“少则得,多则惑”,是仅次于“古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的最重要灵感来源。

但我不确定是“少则多,多而惑”还是现在这样“少则得”,当然,得了肯定会变多。少必然会变多吗?会不会更少,变成无,没有?当然会,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更少,甚至没有,都是少。

而少是必然会变多的。因为事物总是运动的,不停地运动的,少虽然会更少也会变成没有,但是必然还是会变多的。

【补充说明】​

我现在这条解题思路首先来源于“古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这个就是正面告诉我们,“曲则全”是有下一句的。只不过因为隔的太远,一个在开头第一句,一个在结尾最后一句。

再就是老子采用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古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这是一个句型。

“诚全而归之”是又一个句型。

两个经典句型连用,说起来是文采飞扬,也可以说是弄的乌烟瘴气,甚嚣尘上,反而让现代人不知所云。总有人让我列举“诚……之”句式的佐证。这是我的门槛谁不懂这个也就别看道德经了。

再就是,是“得”而不是“多”,很是点题。少则多,是纯自然规律过程必然现象,而少则得,却是社会现象,只有人类才有得失的意识。

假设“少则多”是地之道/地道,那么“少则得”就是人类鉴别/效仿“地”,所得到的“人道”。也就是“人法地”之后得到的基础的基本的纯粹的天然的“人道”。

附带说一句。这是参考人性,效法地道,所形成的“人道”,不是后来说的“人之道”。“人之道”是在“人道”基础上被反动统治阶级任意修改破坏,还有几乎是所有人人性中的任性一起完成“伟大创举”——废大道,之后所形成的一整套社会运作规则。

人之道,就逐步异化成反动的逆道而行的反动统治阶级意愿的规则,是老子通编都在批评的反面教科书。如果要总结老子道德经的主要内容,那么就有三句话——

一,借鉴天道,总结出人类可以参照并能做到的“天之道”。

二,批判“人之道”,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圣人之道。

三,圣人之道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就是“无为主义”,从而为人类未来指明了道路。​

这样以来,这一开篇的五组(确定是五组而不是六组)真经,是老子要讲的主要内容,其他都是为了解释说明论证这五组所要叙述的内涵。其实这就是在论述前面所揭示内容,也是第二十五章所说的“周行不殆,独立不改”的道德最基本特征。

也是对“道之动者反”的具体论述。

老子沿着“道-天-地-人”的逻辑关系可以说论述严密逻辑强大,周延而致密。对那些说老子道德经没逻辑,甚至整个东方文化都没逻辑的荒缪说法是嘎嘎打脸。

​​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