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门诊的时候,有一位双肺多发并在当地做了左侧的结友,拿着病理报告来门诊,希望我可以对当地的诊断进行一次“复核”,因为一直听说病理报告不够完整,还要有免疫组化,可能还要再加基因检测才能确认结节已经治愈,所以想让我来给个精准诊断,看看左侧的结节是否已经处理干净,右侧的结节该如何处理。我想了想的确之前在这方面没有给大家详细科普过,那借此机会给大家来讲解一下病理报告中的前后关系,还有他们的特殊作用。
病理检测报告也有“分类”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分类并非严谨的医疗标准分类,而以结友们的视角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让结友可以根据检测的时间“轴线”或是实际应用来进行区分,这样容易区分,也更容易理解。
我常说的病理报告是指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测报告(其他类型的病理检测我都会分开说明),石蜡切片是病理诊断的核心关键,是将组织样本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用石蜡包埋,再切成薄片进行显微观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固定剂固定组织样本,防止细胞结构变形或分解,然后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使组织样本被石蜡所包埋,最后通过切片机制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穿刺检查很好理解,在需要确定肿物具体性质时(身体状态不适合手术或普通诊断无法确定具体性质),对目标组织进行穿刺取样的病理检查,这样的好处就是创伤小,速度快,缺点就是取样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穿刺结果可能与实际结果有一定区别。
术中快速冰冻就是我常说的术中病理,是指在手术对切下来的病灶局部做冰冻病理,根据病理结果的良恶性来判断是否继续切下去。如果是恶性的就还需要继续切除,如果是良性的就代表着已经切除干净。这可以辅助医生明确后继的手术方案。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分子检测都属于术后病理前面说了石蜡切片的具体定义,石蜡切片是利用细胞形态学对于肿瘤细胞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来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对于高分化、中分化和部分低分化的细胞有着很准确的判断。但是有时肿瘤细胞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的存在”(未分化),常规石蜡切片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其具体性质,这时候就需要免疫组化的介入。
免疫组化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查病灶细胞中的特定蛋白、多肽等物质,可以深度了解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基因表达等等(揭示肿瘤的增殖活性(如Ki-67指数)、血管生成情况(如CD31、CD34标记))。可以在分子层面上提供精准的诊断、分型等诊断信息,为预后评估、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作用。
基因检测就更加直白,通过检测DNA、RNA或蛋白质水平的改变,找到病灶的遗传特性,让后期靶向治疗更加的有的放矢。在常规病理检查中,如果常规石蜡切片可以确定具体性质,则无需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的辅助;反之则需要后者的精准诊断来进行辅助,来对病灶的具体性质进行精准判断(“石蜡切片是基石,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是放大镜”)。
综上所述,可能大家可能对于病理报告中的“差异”有了一些了解,但还是觉得有些复杂,因为病理报告那么复杂,各种差异也不是结友们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那我来总结成一句话来进行大致的概括,帮助结友们快速找到方向:
穿刺检查有一定参考性,针对无法手术治疗的结友是一个必选之路,可以通过穿刺来进行分期、分级和后期精准诊疗。如果指征明确,不需要穿刺,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然后通过术后病理来进行准确“定夺”。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和未来的新技术,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选一”,而是相辅相成,为治愈情况的确认或是后期精准诊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结友们无需多虑,可以更多听从主治医师的安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