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汉末三国的历史争端中,关羽的“绝北道”绝对可以排名前十。通常来说吴粉和魏粉普遍认为关羽绝北道的行动是彻底失败的,因为绝北道的详细记录甚少,仅仅能在李通传中略见一二,而且还在魏国相关将领的记录描述为关羽各种被击败。而季汉支持者则认为关羽的绝北道空前成功,否则周瑜绝无可能逼退曹仁,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被曹仁击败。
那么,关羽绝北道的军事行动,是不是决定了南郡胜负的战略胜利呢?
首先,我们先得看一下南郡之战早期的情况,此战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结束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先派甘宁率兵数百人夺占了夷陵,但旋即遭到曹仁派出的五千余兵力围困,周瑜兵行险着率主力驰援夷陵,只留凌统守卫大营,又派吕蒙率军攻打围困夷陵的曹军,并通过在曹军退路上设伏的方式重创了曹军。可惜周瑜未能全歼曹仁派出的部队,曹军败兵退守南郡治所江陵,周瑜则率江东军围困江陵城。
但战役进行到攻城战阶段,周瑜率领的江东军就开始吃亏了。先是曹军大将牛金率领三百勇士突袭江东军,后有曹仁率数十骑营救牛金,最终不仅成功救下牛金所部,还解锁了“天人之勇”的称号。而周瑜率领的江东军则屡屡攻城不利,南郡之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任凭江东军如何奋力攻打,曹仁守卫的江陵城就是屹立不倒。而反观江东军方面,就算约定日期和曹军决战,周瑜亲率兵马与之厮杀,结果也是曹军获胜,而周瑜本人右肋中箭。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相持阶段时期,江东军根本干不过曹仁,而且从可以和曹仁约定日期在旷野列阵决战来看,江东军也做不到合围江陵,甚至于他都不见得有兵力分兵去夺取南郡各处城池,只能集中兵力攻打江陵城。若南郡各处城池均被周瑜夺取,曹仁断不可能出城和周瑜决战,更不可能在日后撤出南郡,原因只能是周瑜兵力也不充足,只能集中兵力攻打江陵的结果。
在了解了南郡之战的初期状况后,我们就能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南郡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周瑜固然是希望通过夺取南郡的方式将江东的防线推至江北,甚至希望能以此为攻击跳板进而夺取荆州,但江东军无力速克南郡已成定局。故此,周瑜只能选择和曹仁在南郡打持久战,寄望于能够逼退曹仁从而夺取南郡。
而绝北道则发生在南郡的相持阶段,《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吴录》记载为: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所谓北道其实是指南郡至襄阳乃至北方的官道,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曹军彻底失去了对长江和汉水的控制权,后勤线只剩下北部官道可通南郡。考虑到周瑜攻南郡失利,那么截断南郡的补给通道就成了唯一的方案。而刘备军主力此刻正计划夺取荆南四郡,所以就需要周瑜拨出一部分兵马交付于关羽,以期达到截断北方通道的战略目的。
而绝北道的争议就出现在这里,因为《三国志》中没有在关羽的传记中记录此事,反倒是在李通的传记里有所记载,并零星出现在如徐晃、李通的传记中。但通过对当时各方部署情况的复盘,我们能知道的是关羽绝北道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驻守当阳的满宠,以及驻守襄阳的乐进。如果按照魏粉和吴粉的观念,关羽绝北道是被满宠和乐进给挫败了。可事实是两人不仅未能击败关羽,反倒是开始摇人支援了。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
《三国志·魏书·李通传》: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通过这三处记载,我们能描绘出一个大致情况,那就是满宠和乐进未能击败关羽,反倒是需要徐晃、文聘和李通来增援。徐晃此时是坐镇于荆州的樊城,而文聘则是在荆州江夏驻防,至于李通则是自豫州的汝南发兵至此。如果说调同属荆州战区的徐晃和文聘还属于正常情况,那么远调身在豫州的李通就不对了吧?如果关羽真是被人当做经验包刷,那曹军何苦来哉要让李通赶到荆州来会战关羽?
当然了,吴粉和魏粉普遍认为既然三国志提到文聘与乐进讨关羽有功,那么就说明文聘是打赢了关羽,并以此佐证关羽的绝北道失败了。但这就有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关羽已经被满宠、乐进、徐晃、文聘所击败,那李通来荆州是为了和谁掐架呢?三国志记载李通是且战且前,以迎仁军,还解锁了成就“勇冠诸将”。如果关羽已经失败了,那李通莫非是和亡魂打仗不成?
很明显,李通没有和亡魂打仗,但他也不可能如一些吴粉所说那样,是率军在和周瑜激战。以迎仁军意味着,曹仁此时已经踏上了北撤之路,而周瑜没有能力阻止曹仁的撤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徐晃的相关记载中获悉,徐晃在与关羽作战后,又率军往江陵去了,也就是说徐晃基本是决死突击去援助曹仁的撤军,而周瑜显然无力阻止曹军北撤,困死曹仁的唯一希望就在关羽身上。那么李通的交战对象就很明确了,他是在直接和关羽交战。
远调李通来荆州的战略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李通能够为曹仁打开一条撤退通道。而关羽兵马撑死了不超五千,按理想要堵截整个北道也不现实,那么大概率就是关羽乘坐船只沿着汉水往返机动,遇到曹军小股部队或是缺乏护卫力量的运输队就一口吃下,遇到曹军主力扫荡就乘船避开。这是一套典型的游击战打法,通往南郡的补给线也因此几近瘫痪,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曹仁已经不可能久守南郡,只得在徐晃的援助下放弃南郡北撤。
不难看出,曹仁弃守南郡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周瑜的攻打南郡,而是因为他的补给线已经被关羽破坏殆尽,曹军虽然抽调大量兵力也未能驱逐关羽。而李通试图打通道路的行动,则遭到了关羽自绝北道以来最强硬的阻击。从李通下马亲自搬移鹿角来看,关羽已经是在官道上安营扎寨阻击李通,李通本人也确实是“勇冠诸将”,在关羽层层设防的情况下还为曹仁、徐晃打通了撤离通道。
显然,关羽此时已经放弃了游击战,转而希望为全歼曹仁争取时间,因此关羽和李通爆发了惨烈的战斗。战役结果也很明确,李通成功击退了关羽,为曹仁和徐晃的撤退打通了生命通道,而作为代价则是李通此战中殒命。史书记载李通是因病而死,但考虑到当年并无瘟疫爆发的记录,加之还有《三国志》记载张郃是膝盖中箭而亡,那就不排除李通是用生命为代价帮曹仁、徐晃打通了道路的可能。
至此,我们就能对绝北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南郡之战的胜负并非是决定于南郡,曹仁的撤离也不可能是因为被周瑜“所杀伤甚重”,而是因为关羽成功的断绝北道。所谓孤城不可守,当北方通往南郡的道路被截断后,身处南郡的曹仁就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孤军了,而曹军多次试图打通北道而不成才促成了曹仁弃城北逃。如果绝北道这样成功的军事行动都不叫战略胜利,那么汉末三国恐怕也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战略胜利了。
确实决定了,但凡真的拦住了周瑜也不至于打的那么久,打完曹仁还得应对一波波援军,周瑜真的心累,被李通刷个勇冠诸将的关羽,以胜仗记载在自己传里的李通估计也想不到,千年后的关羽粉会丧事喜办,关羽更想不到,自己传里都没记载的东西都能被大书特书,不过反正一般来说关羽红脸,红了别人也看不出来
襄阳、樊城、江夏的北边都是曹操控制,汉水的中下游都被曹操控制,如果襄樊被刘备控制了,那就没有以后的关二失荆州、走麦城。
其实就是像山贼一样骚扰袭击交通节点而已,关羽自己都不好意思吹,被后来的关吹拿出哗众取宠[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