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轻型坦克做主力,苏联违背常识的操作,在战争中是否正确?

千历共婵娟 2023-12-28 10:50:38

谈起二战时期的轻型坦克,相信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印象的。毕竟轻型坦克在二战中的表现其实十分有限,除去战争初期可以作为主力之外,其余时间只能作为侦察单位,至多可以掩护轻步兵进攻敌方没有反坦克火力的区域,这几乎可以说是装甲战的常识了。然而在苏德战争时期,苏联却一度将轻型坦克作为了进攻主力,甚至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苏联的锈铁洪流

与现代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不同,在二战初期苏联的钢铁洪流远没有后世想的那么强大。倒不如说苏联在当时并没有什么钢铁洪流,仅仅是拥有一支锈铁洪流罢了。1940年时苏联忙于装甲部队的建设,计划是一口气组建29个机械化军和45个独立的机械化旅,两者分别要下辖1031辆坦克和254辆。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装甲部队建设的需求,苏联总计需要有41329辆各式坦克。

实话实说,这个要求过于难为苏联了,在和平状态下的苏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军队的需求。而且这还没有计算上新式坦克的需求问题,每个机械化军要求有546辆坦克是新锐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也就是需要15834辆新式坦克。如果再考虑到苏联计划生产T-50轻型坦克来替换军队里那些老旧的T-26轻型坦克、BT系列快速坦克,那么苏联的坦克缺口就更加庞大了,相当于需要足足四万多辆新式坦克。

而战前苏联的坦克保有量如何呢?坦克总数约在25000辆左右,但这些坦克的型号非常繁杂,除去新锐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外,还包括有T-26轻型坦克、T-37两栖坦克、T-40两栖坦克、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等。除去T-34和KV性能优秀之外,就只有多炮塔坦克这样不堪大用的废物,满是故障、开出去就抛锚的老旧货。

说白了,战前的苏联红军是一支忙于扩编和改组的军队,它或许体量十分庞大,但它的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在决定组建机械化军和独立的机械化旅时,苏联不得不让那些老掉牙的坦克继续服役,成为在纸面上可堪一用的现役装备。而且考虑到坦克数量的缺口过于庞大,各机械化军的实力也很不均衡,比如第17机械化军和第20机械化军只有两位数的坦克,许多坦克师和坦克旅不是坦克缺编就是压根没有坦克,战时只能把这些名不符实的装甲兵统统变成步兵使用,说苏联战前的装甲部队是锈铁洪流都算是恭维苏联了。

战争中的空前损失

素质如此低劣的装甲部队在战时自然是不堪大用的,西部特别军区的6个机械化军开战仅一周就全军覆没,在苏联少有属于满编制的第6机械化军死的尤其惨烈,是靠着最后一个油料基数发起决死突击,然后不出意外的被德军杀了个片甲不留,第6机械化军的军长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哈茨基列维奇也在突围途中被德军击毙,遗体直到1946年才被苏联人找到。

如果强大的第6机械化军都死得如此惨烈,那其他机械化军也不会好到哪去。可以说在苏德战争最初的一个月里,所有和德军交战的苏联机械化军都在事实上覆灭了,同时苏联也损失了成千上万辆坦克,这些坦克不是被德军击毁,便是因为机械故障和缺乏油料而不得不抛弃。而从7月到10月末,苏联红军就一直在打败仗,剩余的坦克也大多被德军摧毁和缴获,苏联红军宝贵的装甲力量几乎损失殆尽。

毫无疑问,如此惨烈的损失几乎是超过了苏联红军的承受能力,可没有机动兵力则红军不可能挡住德国装甲部队的黑色洪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己方兵力损失惨重,防线上千疮百孔的现实情况,苏联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需要坦克组成的机动兵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动兵力则苏联红军注定要被德国击败。也因此,如何快速为红军提供坦克就成了苏联军工部门的第一要务。

对于1941的苏联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苏联在此时已经没有了足够工业产能。尽管战前苏联已经在将工业迁往东部国土,但战争爆发后还是有大量的工业设施沦入敌手,而战时紧急的工业搬迁意味着苏联的工业产能降至了最低。就算紧急动员其它工厂生产坦克,大多数工厂也不具备生产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能力。那么,苏联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加紧生产轻型坦克补充苏联名存实亡的装甲部队。

挑大梁的轻型坦克

在1941年8月,莫斯科第37号工厂生产了苏联战时的第一款轻型坦克——T-60轻型坦克。这是一种非常拙劣和粗糙的轻型坦克,装甲脆弱到连37毫米穿甲弹都挡不住,火力配置更是只有20毫米机炮和7.62毫米DT机枪。这种坦克的性能是如此低劣,以至于只能与德国的二号坦克相当,遇到38T轻型坦克就得扑街。可就算是如此拙劣的轻型坦克,对于当时的苏联都是如此珍贵的,因为在莫斯科战役中的苏联红军仅仅拥有245辆T-60轻型坦克。

莫斯科战役时期苏联根本无力将坦克集中运用,因为一旦集中就会遭到数倍于己的德军坦克攻击。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就明确表示,德军曾一度出动400余辆坦克围攻苏联150辆轻型坦克。当时苏联红军的坦克是打一辆少一辆,补充则几乎遥遥无期,朱可夫曾希望得到两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作为预备队,奈何斯大林此时也变不出坦克来,只能将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调给朱可夫,而坦克则暂时还不能给。

也因此,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红军只能将坦克拆散了使用,有时是将一两辆轻型坦克派往某个位置加强防线,有时则是将数辆轻型坦克作为机动分队去堵住缺口。倘若德军在即将被突破的地段过于强大,那么还需要编入一辆T-34中型坦克加强机动分队,从而制止德军的突破企图。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发现,苏联红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是把轻型坦克运用到了极致,俨然轻型坦克是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主力。

而在莫斯科战役的反击阶段和随后的冬季攻势中,苏联红军更是将T-60轻型坦克与尚存的T-26轻型坦克、BT快速坦克一起作为了主力,成为了苏联红军在当时最为重要的机动单位。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苏联红军当时坦克数量太少,骑兵和滑雪部队都成机动兵力了,足可见其机动力量是何等的捉襟见肘,而轻型坦克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坦克,总比骑兵和滑雪部队强吧?而这也导致了苏联红军在未来形成了一种认知——即轻型坦克是可以作为主力使用的。

轻型坦克能不能做主力?

而有关于轻型坦克到底能不能作为主力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应该辩证性的去看。首先,我们不能否认让轻型坦克作为突击主力是不合时宜的。尽管苏联在1941年末到1942年都有将轻型坦克作为主力使用,但这个做法也确实让苏联红军蒙受了不少损失。轻型坦克的火力薄弱、装甲防护也十分低劣,用轻型坦克去冲击敌方阵地的结果多半是死路一条。事实上,即便是用轻型坦克掩护步兵发动进攻,这都是一个非常失败的选择,只要敌方阵地上少做加固和有些许反坦克武器,都足以挫败轻型坦克引领的步兵攻势。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在苏德战争初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苏联让轻型坦克充当主力是正确的选择。以莫斯科战役的反击阶段和后续的冬季攻势作为例子,苏联的情况就如前文说的一样,机动兵力已经短缺到了极限,如果不用轻型坦克则难以形成有效的突破和追击力量。不管轻型坦克如何脆弱,它终究是对步兵有极大威胁的坦克,在追击处于溃逃状态和攻击只有简陋防御的敌人时,轻型坦克的价值还是很巨大的。

另一方面,苏联的道路状况也不甚理想,虽然总是夸赞T-34中型坦克的地形通过能力强,但事实泥泞期的苏联就算让T-34中型坦克来,那也是难以快速展开机动的。甚至是在冬季的环境里,T-34中型坦克面对地面数米厚的积雪也颇感吃力。相反,体积小巧的轻型坦克,如T-60轻型坦克和后继的T-70中型坦克则能如履平地,所以在泥泞期和冬季里苏联就倾向于更多的投入轻型坦克,尤其是在掩护步兵和骑兵进攻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当然了,使用轻型坦克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数量不足。在1941年到1942年末,苏联的军工产能较为低迷,搬迁的工业还没能完全恢复生产,而众多的拖拉机厂则无力生产T-34和KV。如果想让它们参与到坦克生产中去,那就只能让其多多生产轻型坦克。这也导致了在1941年和1942年里,苏联新生产的坦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轻型坦克,在特定的战争时期和历史环境下的必然和无奈之举。

结语

从军事角度来看,尤其是装甲战的实战经验来看,轻型坦克作为主力是不可取的。但对苏德战争时期的苏联而言,将轻型坦克作为主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人单纯以军事经验和军事教条来思考,无法真正理解当时苏联的困境。苏联在战争初期一度用轻型坦克作为主力是正确的,这是出于客观条件和战场实际情况所做出的正确决定。

1 阅读:111

千历共婵娟

简介:为大家分享制作精彩的图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