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舒民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工程兵军事建筑部器材部部长。
四、黄海遇险(二):惨烈的海上战斗
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赴延安学习的干部队,原计划分陆路和海上两路行动,两队合并起来都从海上走后,共计51人。
这么多人,还有几名高级干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干部队遂派伍瑞卿去找振东区区委书记兼区长韩培信联系,以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韩培信当即找几位负责人商量,并亲自去找船,确定使用一条24团从海盗手里缴获的大船。
大船有50米长,20米宽,吃水2米多深,载重量百吨,有5根桅杆。然后又找到一位年纪60多岁、办事稳重、航海经验丰富的船老大老王师傅掌舵,又请大淤尖一带的乡指导员老马带领多名年轻力壮的水手,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船老大老王师傅十分重视这次出航,他根据风向、潮汛等,盘算着什么时候出发,能在第二天早上穿过连云港海面,避开日军的巡逻艇,按时到达柘汪。那里,有八路军滨海军区部队接应。
1943年3月15日,韩培信带领区中队40多位民兵,护送干部队从五垛出发,到达大淤尖出海。
干部队结集到阜东县海边六合庄后,3师8旅副政委李雪三、盐阜地委副书记刘彬、阜东县振东区委书记兼区长韩培信等党政军领导专程赶来送行,李雪三副政委还为干部队拍摄了照片。
临分别时,韩培信又特地叮嘱乡指导员老马,一定要坚决完成这项重大政治任务。
老王师傅开船时,郑重地向韩培信交待,如遇不测,请他安排照顾好自己的家属。
队伍登船后,大木船从废黄河海口驶入黄海。
行至午夜3点多钟,到达连云港外海时,风突然停了,船也不能继续前进。这时,突然发现东方海面上有个小黑点。
天刚蒙蒙亮时,日军巡逻艇驶来。
靠帮大木船后,巡逻艇上的日军小队长正要上船检查时,彭雄一声令下,船上与敌人展开激战。
战至上午11时,连续打退敌艇两次进攻,新四军伤亡也很大。
下午1点多钟,敌艇第三次向大木船扑来,腿部和胸部受伤的彭雄仍坚持战斗,船老大和水手们也全部上阵,又打退敌人的这次进攻。
下午3点多钟,枪声渐渐稀落了,一个多小时后,敌人以为新四军全都牺牲了,想把木船拖回连云港。巡逻艇上的敌人开枪试探了几次,见没有动静,就大胆地向大木船开过来了。
此时,张池明的警卫员戴文天侧卧在船的中桅下面,双手紧握着两支“二十响”。他已四处重伤,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篷帆。巡逻艇上的日军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他,向他不断开枪,他就以桅杆为依托来回移动,与敌人缠斗了很久。敌人开到东面,他就移到西边;敌人开到西面,他就移到东边。后来,戴文天子弹不多了,就滚到船板上,找了几根木板,把自己隐蔽起来,也不开枪了。
眼看巡逻艇靠近了,戴文天突然跳了出来,双枪开火,连续射出40响,打中了七八个鬼子。敌人巡逻艇拖着死尸和伤兵,向连云港驶去。
田守尧、张池明等人从舱里出来,把戴文天从血泊中抱起来,但由于流血过多,这个18岁的英雄昏迷了过去。
这时,身负重伤的船老大老王师傅,在船尾挣扎着说:有风了,拉桅吧!
在田守尧、张池明的指挥下,大家把五根桅篷扯了起来。
船行不到半小时,传来敌人巡逻艇的声音,这一次是四艘。
老王师傅双手都负了伤,躺着用头部摆动来指挥大家摆向使舵,摆着,摆着,老人的头猛然垂了下来,牺牲了。
失去了指挥的木船驶至小沙东处,动弹不得,彭雄也已躺在血泊之中。
田守尧和张池明决定就近涉水登陆。敌艇不敢靠近,就用火力封锁上岸的去路。
田守尧和陈洛涟等人下海后深陷水槽牺牲,其余人有的中弹牺牲,有的负伤,海面上泛起了大片血水。
弃船突围时,会狗刨式游泳的陈思静将不会游泳的席舒民和受伤的警卫员拉上小舟板奋力向陆地游去,因水浅敌艇无法追赶,三人得以脱险。
在115师独立团的营救下,上岸的彭雄、吴为真等人在赣榆县小沙东登岸,于午夜12点钟左右到达115师独立团团部。彭雄腿受重伤,胸口中3弹,虽经抢救,但终因流血过多第二天牺牲,时年29岁。
当夜1点多钟,上岸的人到达115师师部,罗荣桓亲自接待,并安排独立团立即设法打捞海中的阵亡者遗体。
这次遇险,干部队彭雄、田守尧等16人和船长、水手28人牺牲。干部队组成人员结果为:
队长:师参谋长彭雄牺牲;
副队长:8旅旅长田守尧牺牲;
党支部书记:8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脱险,1955年中将,后任总后勤部政委;
滨海县县总队副总队长张友来牺牲;
师军需科长曹云牺牲;
涟东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吴毅牺牲;
8旅供给部长伍瑞卿脱险,1955年少将,后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
师作战科长席舒民脱险,1961年晋升少将,后任工程兵后勤部副部长;
8旅卫生部副部长彭少英脱险;
盐阜军区政治部保安处长黄国山脱险,后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
8旅24团政治处主任程世清脱险,1955年少将,后任江西省委书记。
陈洛莲(女)牺牲;
张明(女)牺牲;
赵鹤英(女)牺牲;
张锗英(女)脱险;
吴为真(女)脱险;
陈思静(女)脱险;
田友平(女)脱险。
彭雄、田守尧等16位烈士牺牲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某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同志壮烈殉国》的报道。黄克诚令盐阜区召开了追悼会,并亲自写了挽联。
115师政委罗荣桓亲自主持追悼会,将彭雄、田守尧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赣榆县城西郊的抗日山。滨海军区政治部在抗日山上修建了小沙东烈士墓,竖立了烈士纪念碑。
到达延安后,席舒民入中央党校学习,后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
五、马迹塘战斗
1949年8月2日,四野第49军147师奉命从常德出发向安化、邵阳方向疾进,以尽快与敌接触,拖住企图经湘西逃桂之敌。
147师时任师长郑贵卿,政委王建中,参谋长席舒民,政治部主任沈东屏。
8月3日凌晨4点,147师前卫440团到达马迹塘对河莲花坪。
马迹塘北靠资江,西临沂溪,靠山傍水,是个交通要冲。
为摸清马迹塘的情况,由师侦察科长吴海忠带一个班进行侦察。
约5点左右,侦察班抓获两名俘虏,经审问得知马迹塘下首沿河驻有国民党103军一个连。马迹塘街上驻有五、六百人,其中军官家属有两三百人。这部敌人共有30多条木船,装有服装、弹药和光洋。
6点,440团3营副营长徐锐松带9连偷渡成功,解决了马迹塘下首的敌人一个连。
同时,3营营长余振江带7连从大河口强渡资江。
马迹塘街上之敌用机枪封锁渡口,3营组织轻重机枪掩护,以一个班用一条木船强渡,半小时胜利登岸。
偷渡成功的9连,也乘胜向马迹塘压来,两面夹攻敌人。
至8点,战斗结束。共俘敌300余人,主要是军官家属和后勤人员。
10点左右,440团全部开进马迹塘。3营驻街南,2营驻街东,1营驻街中。3营、2营各派一个连到山上构造工事,迫击炮连在东南方小山上构筑炮兵阵地。
下午2点多钟,3营抓到一个敌军官,经审问得知是到马迹塘号房子的,敌103军2个师、97军1个师,共约2万人,第二天拂晓就会到马迹塘,准备经此往湘西、广西方向逃窜。
440团立即上报师部。师部即令尚在常德的441团和439团兼程急驰马迹塘,师部也于当晚9点前赶到马迹塘,并令440团留下2营给师部,主力迅速开到泗里河一带占领有利地形,堵截南逃之敌;441团占领街后伍家仑制高点以及其两翼各个山岗;439团赶到马迹塘对河莲花坪待命,作为师预备队。
4日凌晨3点多,440团从马迹塘出发,抢占泗里河,到黄栗洑时,就遇上北来之敌。
敌人正仓惶向湘西、邵阳方向逃窜,因为慌不择路,没有进驻马迹塘,而是抄小路连夜逃跑,故和440团狭路相逢。
开始,双方互不摸底,440团令前卫1营1连向敌冲锋,遭到敌机枪、迫击炮的猛烈火力迎击。两次冲锋,均未得手,1连伤亡严重,连长牺牲。
判断面前是强敌,440团遂令各部迅速抢占周围每处山头和有利地形。同时,敌人也拼命抢占制高点。这样,顺着沂溪河边连绵九里的山梁山岗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战。一时枪声密集、炮声震天,硝烟弥漫。
440团1营连续冲锋多次,付出很大代价才拿下一个山头。随后,敌人为夺回这个山头,七次向阵地冲锋,均被1营打退。
440团警卫连刚登上一个山头,前面山梁上扑来两个营的敌人。时值黑夜,双方经喊话、吹号,发现不对,敌人便连续发起猛烈冲锋。警卫连虽居高还击,但由于力量悬殊,伤亡惨重,连长牺牲,阵地危急。幸好3营副营长率8连赶到,击退了敌人,巩固了阵地。
上午10时左右,留给师部的440团2营归建,在1营左侧投入战斗。
2营4连刚占领一山头,就遭遇敌人反复冲锋,从一个班、一个排,最后上了一个连,但都被4连击退,阵地上遗尸百余具。
同时,441团在马迹塘街后伍家仑一带也和敌发生了激战。
441团于凌晨3点赶到马迹塘后,就立即抢占伍家仑,刚上山头,发现敌人也正向山顶冲。441团立即开火,敌人反复冲锋,战斗极为惨烈,山上的楠竹林都被枪弹打成了“笛子”。
下午4点,147师山炮营从常德赶到,随即向敌阵开炮。
听见炮响,敌人知道解放军不是小股部队,遂绕过马迹塘,从山后抄小路经向安化鼠窜。440团2营和3营猛追10多里,因天已入夜,道路不熟,方奉命停止追击。
马迹塘遭遇战,从凌晨4点时打到下午6时,共歼敌100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及军用物资。147师牺牲192人。
参考资料:
1、《马迹塘战斗》
2、蒋永龙、王兆标、周兆茂、徐振理《黄海悲歌——纪念新四军三师赴延安学习干部队海上血战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