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罗洪标的故事3.2

风中的历史 2025-04-01 09:02:54

罗洪标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

四、再见了,母亲

1929年,暴动后的塘背村周围的反动势力还相当强大。附近的国民党团防军和土匪,经常偷袭红军和刚刚建立的红色政权。

农历十月初八,红军刚离开,一百多土匪突袭塘背村。儿童团的岗哨首先发现了敌人,立即报告了赤卫队。乡苏维埃果断决定组织全体村民撤到山里,避免了人员伤亡,但被土匪抢去了不少头耕牛和财物,一些地主也趁机逃离了村子。

土匪离去后,赤卫队加紧了训练,少先队和儿童团也行动起来。

六天后的夜间,赤卫队动员了六百多村民,加上少先队和儿童团,悄悄地包围了土匪据点。随着一声令下,人们点起火把,呐喊着冲了进去。土匪们仓皇逃窜,来不及逃走的11名匪兵被打死。

这一仗,赤卫队缴获了10枝步枪和一批子弹、手榴弹。不久,又有3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赤卫队,赤卫队还自制了十几门土炮。

农历十一月初四,罗化成带领一队红军来到塘背,准备攻打团防军的驻地钟屋村,赤卫队奉命配合作战。

凌晨,几个土匪头子为了报复,纠集了500多人趁夜包围过来,幸亏被儿童团岗哨发现。

罗化成命令红军和赤卫队迅速占领村外制高点,掩护群众转移。由于赤卫队的装备差,又缺乏作战经验,阵地很快被土匪突破。

一百多红军断后,掩护赤卫队边打边撤。

这一仗,赤卫队牺牲了12人,村里不少房屋被土匪放火烧毁,还被抢走了大量财物。

驻守钟屋村的国民党团防军,听说塘背村遭到土匪袭击,也决定用一个营的兵力趁夜进攻。

午夜刚过,敌人沿着村北的大路向塘背袭来。

全村立即动员起来,把十几门土炮架在了村口东西两侧的高地上,300多名赤卫队员兵分三路埋伏迎敌。

当敌人进入伏击区时,十多门土炮同时开火,枪声立时响成一片。罗洪标他们也点燃了放在铁桶里的鞭炮,就像机关枪一样响起来。

敌人被突然袭击打得蒙头转向,四下逃窜。赤卫队呐喊着杀向敌群,打死敌人78人,包括一名营长和一名连长;缴获步枪68支,手枪4枝和一批子弹、手榴弹。

逃跑回去的敌人又重新调集更多人马,当天下午杀了回来。因敌人火力太强,赤卫队抵挡不住,边打边撤。

敌人进村后进行了疯狂地报复,枪杀了来不及转移的30多名赤卫队员和村民,烧毁房屋两百多间。

敌人的残暴并没有使赤卫队和群众屈服,在暴动后的两个月里,他们进行了大小战斗十多次。

1930年1月,张赤南率闽西红军一部来到塘背,准备再次攻打钟屋村,消灭团防军。罗洪标主动请缨,和另外三名赤卫队员分头前去侦察。

第二天上午,罗洪标化装成要饭的,到了钟屋村。把敌人的武器和工事等摸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往回走。他不知道敌人是宵禁的,往外走时被哨兵拦下,还挨了两枪托。

回到街里后,急得出了一身汗。罗洪标急中生智,到了另一边的村口,硬着头皮往村外走,哨兵居然没有阻拦。他故意不紧不慢地沿着大路往前走,紧张的心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走到四周漆黑了,连方向都很难辨清。幸亏他放牛时来过这一带,大致知道回村的方向,就凭着感连夜绕着往回赶。一天没有吃东西,一路上也不知摔了多少跤,膝盖和胳膊都摔破了,但他咬着牙坚持着向前走,终于回到了塘背村。

另外三个去侦察的赤卫队员早就回来了,因为敌人盘查得严,他们连村子都没能进去。凌晨就要攻打敌人,可是已经到了下半夜,红军一直在等着罗洪标的消息。

当他详细报告了情况后,红军指挥员高兴地把他抱了起来。

红军出发后,罗洪标回到家里,饭也没吃,一头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等他醒来时已是下午,配合红军作战的赤卫队凯旋归来了。这一仗,红军和塘背赤卫队全歼了敌人。

在庆功大会上,苏维埃主席给罗洪标记了头功。村党支部吸收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他还不满13岁。

1930年春,国民党军对赣南和闽西进行了会剿,土匪和地主还乡团对塘背村发动的较大规模进攻就有18次,赤卫队员和村民有60多人被杀害。

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塘背村没有被吓到,大批的青年参加了红军。赤卫队则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着敌人。

至6月初,长汀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至此,在纵横300多里的闽西地区,先后建立了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六个县苏维埃,闽西与赣西南基本连成了一片。

闽西各地的游击队、赤卫队,先后组建成立了闽西红军1至5团,后合编为红12军,邓伟任军长,高静山任政委。全军3200人,长短枪近2000枝。张赤南领导的4团和5团,被编为12军第3纵队,有近2000人,是红12军的主力。塘背村参加红军的人,大都在这个第3纵队。

6月初,红12军第3纵队的一个大队来到塘背扩军。

罗洪标早就想参加红军,执意要去报名,他挣脱了母亲的手,就钻进报名的人群里。

因为年龄下,个子也小,他虚报了年龄,在苏维埃主席的帮助下,报上了名。

报名后,罗洪标兴奋极了,喊叫着跑了出来,又马上找到八个比自己年龄大的小伙伴,带着他们挤到报名台前,硬是磨着都报上了名。

这一次,塘背村共有160多人参加红军。临出发前,母亲一直很沉默。她把罗洪标能穿的衣服都找了出来,准备好了铺盖,还连夜打了两双草鞋。

要出发了,罗洪标悄悄背上母亲给自己打好的包袱去集合了。人群中,他看见母亲在送行的人群中挤过来。他忙跳起脚来,挥舞着手中的棍子,母亲看见了,也向他招手。

突然心中一阵酸楚,眼泪流了出来。罗洪标忙扭过脸去,不想让母亲看到。直到队伍已经走出了一段路,他的耳朵里似乎还响着母亲呼唤他名字的声音,可他没有再回头。

想不到的是,这是他和母亲的永别。他永远也忘不了母亲最后望着他的眼神,毕生都后悔没有跑过去和她再说上几句话,再多看她几眼。

13岁的罗洪标参加红军后,被编入红12军第3纵队补充大队。不久,部队整编,罗洪标被编入红4军第3纵队。萧克任纵队司令员,张赤南任纵队党代表。

当时,红4军由林彪任军长,彭清泉任党代表,辖三个纵队,第3纵队由原红12军的2、3纵队合编而成。

整编后,红4军1、2纵队奉命开往江西,3纵队则留在长汀。罗洪标因为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一直等到最后,才被分到纵队部去给纵队党代表张赤南当勤务兵。

见到张代表时,罗洪标觉得党代表有些面熟,突然认出他就是在攻打钟屋村前,同意派自己去侦察的那个红军干部。

张赤南也认出了罗洪标,还动手给他改了改那身肥大的、明显不合身的军装,让罗洪标一下子就想到了母亲。

参加红军后,罗洪标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后被告知,母亲在他离家后不久就因病去世。

而实际上,母亲在1931年闽西苏区“肃社党”运动中,被当作“地主分子”、“白军探子”而错杀。

直到1984年,中共长汀县委正式发文为罗洪标的母亲饶新人彻底平反。

五、从红1军团到红9军团

红4军在长汀整编后不久,红1军团成立。

1930年7月上旬,罗洪标所在的红4军3纵队奉命向江西开进。

8月中下旬,撤出长沙的红3军团向红1军团靠拢。红1军团决定采取奔袭文家市,歼灭红3军团身后的追敌。

攻打文家市,军团部署为:红3军在正面发起攻击;红12军迂回到敌军后方,断其退路;红4军则埋伏在敌军侧面,准备拦腰侧击敌人。

这是3纵队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天刚拂晓,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红军突然发起猛攻。罗洪标就和其他两位勤务兵被留在了后面,他们心里都有些兴奋,但更多的还是紧张。

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不断有伤员和阵亡者被抬了下来。一个首长的警卫员因重伤也被抬了下来,罗洪标很担心党代表的安全,就和那两位勤务兵商量后,悄悄离开了纵队部,跟着运送弹药的战士和担架队往前方去了。

战场上空硝烟弥漫,阵地上的指挥员认出了他们,就命令他们退下去。罗洪标爬到他跟前,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指挥员只好让他们分发子弹和帮忙抬担架。

决战的时刻到了,阵地上响起了冲锋的号声。战士们纷纷跃出掩体,呐喊着向敌人阵地冲去。罗洪标实在按捺不住,就带着两个同伴加入到冲锋的人群中,一边跑,一边也学着喊杀。

因为个小腿短,他们一会儿就落在了最后。跑到敌人阵地前时,大队人马已经跨过敌人的堑壕去追击逃敌了。

罗洪标突然发现,在一条壕沟里有人在动。他就捡起两块石头,慢慢靠了上去,到敌人跟前我大吼一声:缴枪不杀!

敌人吓得趴在了地上,扔过来三枝步枪。他们三人赶紧丢掉石头,一人抓起一枝枪,俘虏了六个敌人。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红1军团共歼敌三个团又一个营,毙伤敌人1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枝,轻重机枪27挺;敌纵队司令戴斗垣被击毙。

罗洪标他们三个人背着缴获的步枪,高兴地回到纵队部,见到了党代表。党代表非常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是红军战士,没有得到擅自行动,真是乱弹琴!

他宣布禁闭他们一天,还命令收走了他们手中的枪。

满腹委屈地从禁闭室回来后,党代表把罗洪标叫去,先让他背了一遍三条纪律八项注意,然后耐心地做起了思想工作。

正说着,萧克司令员来了。他笑着对党代表说:说也说了,罚也罚了,可以了吧?我看这伢子行,是块当兵的料!

这是罗洪标参加红军后,参加的第一场真正的战斗,也是他战斗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受到纪律处分。

1930年8月下旬,红1军团和红3军团,在浏阳东北的永和市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8月底,部队集结于长沙郊外,准备进攻长沙。

张赤南党代表觉得罗洪标打仗时很勇敢,就安排他到刚成立的纵队部司号中队学吹号,还把他的名字“罗广丰”改成了“罗红标”。

报到时,纵队直属队的文书在登记他的新名字时,把“红”字写成了“洪”。当时谁也没有在意,直到入党时,才发现党员登记证上的名字不是“罗红标”,而是“罗洪标”。

就这样,他的名字也就将错就错地成了“罗洪标”,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因为正赶上部队要行动,号长就让罗洪标先跟着他,临时充当传令兵。

9月初,红一方面军总攻长沙,但由于敌人早有防备,加强了火力,还设置了电网,红军多次进攻都未奏效。

守敌发起了反击,原本担任预备队的红4军,奉命投入了战斗。战斗从中午一直进行到傍晚,敌人终于抵挡不住了。

司号中队的20多名号手奉命站成一排,齐声吹起了冲锋号。敌人溃不成军,被消灭了一个多团。

红军第二次总攻,打了一天一夜,仍然没有攻破敌人的城防。

这时,敌人的几路援兵正在逼近长沙。为避免腹背受敌,红军遂撤离长沙,向湘东、赣西转移。

回到赣西后,罗洪标正式开始学吹号。他每天从早练到晚,练得腮帮子都麻木了,吃饭说话都不利索,但越练越熟。

10月初,红1军团集中主力攻打吉安,3纵队奉命担任主攻。

战斗打响后,准备冲锋的命令传来,司号中队立即跃身跳出掩体站成一排,把军号举起贴在嘴上。随着队长发令旗一挥,20几把军号同时吹响了冲锋号。

罗洪标既兴奋又紧张,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号,直到旁边的战友使劲拉他时,才发现大家已经在改吹停止进攻的号令。

失误使他很懊恼,但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但他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号也吹得自如多了。

次日拂晓,3纵队的轻重武器全部集中向敌人主阵地骡子山射击,压制敌人火力。接着,部队就发起了冲锋。

司号中队站在一个高坡上,又一次吹响了冲锋号。在嘹亮的号声中,3纵队一鼓作气攻下了骡子山。

突然,罗洪标觉得左脚腕像被什么东西咬了,火辣辣钻心地疼。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看见脚面上的血已经流到了地上。他被背到前线包扎所,经医生检查,是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脚腕外侧擦过,划破了一根血管,脚骨被擦伤,但没断。

罗洪标觉得自己还能走,就坚持回到了中队。

晚上,红军发起了总攻,敌人趁着黑夜弃城逃走了。

随后,红军在吉安停留了十天,部队进行了整编。红4军的1、2、3纵队依次为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原3纵队改为红4军12师师部司号排。罗洪标则一面养伤,一面继续练习吹号。他的脚伤恢复的很快,吹号的水平也大有提高。除了练熟了各种号令,还学习了一些民间小调,休闲时就吹上几曲,他已经完全爱上了号兵这一行。

在12师司号排,罗洪标先后任司号员、班长、排长。

1933年6月初,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整编后的红1军团,辖1、2、3师,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毕士梯、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罗洪标由红4军11师34团1连排长,改任红1军团2师4团3营7连1排排长。

1933年7月,罗洪标被选调红军学校第6期政治营2连学习,后编入红军第1步兵学校,即“彭杨军校”。

1934年1月毕业后,罗洪标分配到红9军团,先后任第3师重机枪连、特务连指导员、9团青年干事。

1934年10月随军长征,1935年2月任红9军团教导大队班长。

“四渡赤水”后,红9军团奉命单独行动,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陷入重围。

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率领下,红9军团在老木孔战斗中击溃尾追黔军五个团,歼敌2800余人。

罗洪标在这次战斗中率领全班消灭敌军一个团部,毙伤敌20多人,俘虏敌团长以下30多人,缴获机枪3挺、其他武器40余件,自己无一伤亡,后升任红9军团9团7连指导员。

参考资料:

1、罗洪标《口述历史》

2、罗洪标《诞生在长征中的战斗剧社》

0 阅读:14
风中的历史

风中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