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3个儿子:老大是明君,老二成“瓦罐鸡”,老三让权得以善终

醉风文史 2023-05-15 23:50:24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领兵攻破南京,建文帝葬身火海,由此开启了属于朱棣的“永乐时代”。

虽说朱棣得到皇位的手段不太光彩,但他却用文治武功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一手打造的永乐盛世,丝毫不亚于朱元璋的洪武盛世。

不过在生孩子方面,朱棣却远远比不上老爹朱元璋。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以及16个女儿,而朱棣仅有4个儿子以及5个女儿,在其4个儿子中,除了早夭的第四子外,其余三人皆为徐皇后所出,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熙以及老三朱高燧。

那么这三位皇子的人生结局如何呢?

朱高炽为一代明君

朱高炽是朱棣与徐皇后长子,也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燕王世子,在朱棣靖难称帝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朱高炽理应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朱棣曾一度不看好大儿子。

因为朱高炽幼时便喜静不喜动,结果体型肥胖,行动不便,有时走路还需要两个人搀扶,这令马上打天下的朱棣十分不喜,相反,二儿子朱高煦颇为勇武健壮,在靖难之役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此外,朱高炽性格仁弱,不讨朱棣喜爱,不过考虑到朱高炽贤仁的品质更适合做储君,再加上最疼爱的孙子朱瞻基是朱高炽之子,朱棣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不过,朱高煦以及朱高燧对大哥并不服气,一直暗中找机会污蔑陷害朱高炽,在两位兄弟的掣肘下,朱高炽的太子当得并不顺心。或许就是因为当太子期间经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身体本就不好,登基不久后,朱高炽便一命呜呼了。

对于朱高炽的死亡,朝鲜史书记载说是纵欲而亡,正史中记载则是无疾而终,不管朱高炽因何而亡,他对大明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首先,针对内阁权力不大、效率不高的问题,朱高炽进行大胆创新,让内阁成员身兼两职,提高内阁成员的权限;其次,朱高炽建立巡按制度,大力整顿吏治,使得大明风气为之一清。

此外,朱高炽还一改洪武、永乐时期的严刑峻法,主张宽刑平狱,严格审查冤假错案,赦免靖难之役中无辜受害的大臣及其家眷。更重要的是,朱高炽奉行“仁政”,轻摇赋税,改善民生,令百姓归心。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历史上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并不多,而朱高炽就是其中之一,明仁宗在位仅有10个月,这个时间很短,却为“仁宣之治”的盛世打下了根基。

朱高煦谋反被做成“瓦罐鸡”

皇室不同于普通人家,嫡长子天生拥有更多的资源,而朱高煦次子的身份注定他成为太子要付出比大哥朱高炽更多的努力,所以他在靖难战场上拼了命的表现,只为向父亲证明他更优秀。

在战场上,朱高煦数次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比如在白沟河之战中,朱棣被南军夹击,眼看就要精疲力竭,是朱高煦率领骑兵赶来,解救出父亲,又比如在东昌之战失败后,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只身逃亡,也是朱高煦及时领兵而至,朱棣才能顺利逃脱。

那时,朱棣与朱高煦不仅是父子,还是可以托付生命的战友,更重要的是,朱高煦对朱棣有救命之恩,因此当朱棣说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努力”的话时,朱高煦激动不已,他认为朱棣要立他为储君。

朱棣极为擅长驾驭人心,他只不过是给朱高煦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就将朱高煦拿捏得死死的,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的功劳,说实话要比朱高炽镇守北平大得多,对此朱棣也颇为认可。

可在永乐二年,朱棣还是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对此朱高煦很是不满。后来朱棣命朱高煦就藩云南,朱高煦哭诉封地偏远,朱棣心软之下同意其暂留南京,朱高煦赖在南京不走,总是给大哥使绊子,图谋太子之位。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就藩青州,次年因在封地多行恶事被贬为庶人,因朱高炽求情,朱高煦被改封乐安,朱高煦到了乐安之后并不感谢大哥的维护之情,反而在暗中多行“异谋”。

直到侄子朱瞻基继位,朱高煦决定效仿父亲朱棣,以武力抢走侄子的皇位,可惜,朱高煦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很快被朱瞻基击败,落于牢狱当中。

有一天,朱瞻基到牢中看望二叔朱高煦,在朱瞻基将要离开时,朱高煦故意伸脚将他绊倒在地,朱瞻基大怒,命人抬来一口铜缸罩住朱高煦,然后生火烧之,可怜一代勇武汉王,最终被侄子做成了“瓦罐鸡”。

朱高燧让权得以善终

朱高燧在朱棣三子中排行老小,由于其幼年时,朱高炽与朱高煦已经被朱元璋召回南京读书,所以他陪伴在朱棣和徐皇后身边的时间最长,也最受徐皇后的宠爱。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燧也有功劳,但与两位兄长相比显然不值一提,因此在朱高炽与朱高煦斗得不可开交时,朱高燧只能在两位兄长的身旁加油助威,但在太子之位确定后,朱高燧却暗中与朱高煦联手对付大哥朱高炽。

永乐七年,朱高燧阴谋被揭发,差点被朱棣贬为庶人,此后十余年,汉王朱高煦仍旧在朝堂上蹿下跳,而朱高燧却异常低调,不插手两位兄长之间的争斗,实际上,朱高燧并没有放弃对皇位的争夺。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重病卧床,朱高燧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暗中找到护卫指挥使孟贤、钦天监王射、宦官杨庆以及其养子,暗中谋划毒杀朱棣,然后联合伪造一份传位诏书,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立朱高燧为帝。

朱高燧明白这个计划是孤注一掷,成则皇权霸业,败则身死道消,然而他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内部人嘴不严,将谋划告知给了朱棣,朱棣闻之震怒,杀了朱高燧的心都有。

那为何朱高燧活了下来呢?关键时刻,还是大哥朱高炽出面为之说情,他才侥幸活命。朱高炽登基之后,对三弟朱高燧极为厚待,朱高燧也主动交出两卫兵马,自削兵权,而在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后,朱高燧彻底熄灭了夺位的心思。

此后,朱高燧主动将手中仅剩的两卫兵马交给朝廷,向侄子表达自己没有谋反的心思,朱瞻基也没有将事情做绝,给朱高燧留了一卫兵马,最终,朱高燧闭门在家,不再过问政务,于50岁时在家中病逝。

结语

朱棣以造反夺了侄子的皇位,后代也都为皇位争夺不休,三个儿子一个早死,两个谋逆,其中朱高煦的下场最为凄惨,被侄子朱瞻基在铜缸中活活烤死,成了“瓦罐鸡”。

不过这也算是朱高煦咎由自取,毕竟无论是大哥朱高炽还是侄子朱瞻基,都已经对他仁至义尽了,但对于朱高煦来说,他本有机会荣登大宝,最终却只能到荒僻之地当藩王,这差距太大,他接受不了,终究还是欲望害了他。

0 阅读:85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