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朝打仗不行,可是唯有孱弱的宋朝,却折断了“上帝之鞭”?

律令9章 2024-10-22 19:41:12

今人评价“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褒贬不一,唯有“宋”,后世几乎统一口径的贬低。

乍一看,“宋”在历史上确实孱弱,弱到皇帝被掳、嫔妃、公主饱受欺凌,这些不是“耻辱”就能形容的。

但是,“弱宋”也要看与谁对比,抵不住蒙古骑兵,却能拯救欧亚大陆,咋可能呢?

首先,要搞清楚宋朝的对手是谁。

那时的蒙古铁骑威震寰宇,他们的对手不止宋朝,是整个世界,一路打到意大利、埃及后,兵锋直至中东。

当时的罗马教皇惊慌失措,他说:蒙古铁骑是上帝之鞭,是天神用来惩罚有罪人间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战胜他们。

这话啥意思,还用详细解释吗?

那时的蒙古人犹如觉醒的怪兽,自从战马踏出青青草原,一座又一座坚固城邦相继沦陷,无数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跪地称奴,这种刺激再次触发了“怪兽”的嗜血本性。

至此以后,蒙古铁骑每每踏平一个国家,他们都会站在高处眺望,哪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或许,那时的蒙古人压根没有目标,他们喜欢这种刺激的快感,直到征服世界每一处角落,世界的尽头又在哪里?

蒙古铁骑不知道“世界尽头在哪”,所以他们一直进攻,打下欧洲后,他们又瞄上了中东。

伊拉克和伊朗相继沦陷,下一个是埃及,法老金字塔就在眼前,蒙古铁骑却在这时候退兵了,为什么?

因为东方有宋朝,不仅杀死了大汗“蒙哥”,也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走向,这一刻,还有人敢说“宋弱”吗?

简单讲,“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哥哥,但他没能继承(部落)汗位,却颇得“元太宗”窝阔台的赏识。

窝阔台自小将蒙哥收养在身边,汉话应该叫“义子”吧?

后来,正是这位“义子”争夺皇位,窝阔台一系当然不服,蒙哥就与弟弟忽必烈里应外合,一举夺下大权,这大概就是:蒙古人天生的“慕强”基因。

单纯说蒙哥,他上位后建行省,中央集权使之粮税充沛,蒙古铁骑才能杀向欧洲,史称“西征”。

严格来讲,蒙哥的厉害之处不止战争,他最厉害的应该是政治智慧,这大概就是:后世人觉得“蒙哥强于忽必烈”的地方。

公正地讲,虽然蒙古人善攻,但毕竟人少,打下宋朝半壁江山后,怎么管这么大的领土,才是其遇到的最大难题。

蒙哥做了草原人从未做过的事:从思想上管理汉人。

或许,那时的草原人没有多少知识,自己的思想都没弄明白,怎么去管理有着悠久儒家思想的汉人?

经过细致观察,蒙哥发现了汉人的弱点:宋人崇尚道教、崇拜祖先。

蒙哥的对策是:大力推广佛教,佛家宣扬默默忍耐、默默受苦,讲究“斩断尘缘”,这种思想可以降低汉人的反抗情绪,使之更加服从。

于是,蒙哥找来高僧,当众进行“佛道辩论”,无论谁家说的好坏,蒙哥都宣布佛教获得最终胜利。

按照规定,中原道家要输400座道观,改成寺庙。

或许,那时的佛教也感受到了蒙哥的恶意,于是只要了200座中原道观。

能想出这种“治国之策”,足证蒙哥的狡诈手腕,但他再怎样狡诈,终究死于汉人“王坚”之手。

王坚,湖北人,21岁开始当兵,40岁镇守武汉江口。

那时的蒙古人一路大胜,在长江对岸伐木造船,王坚却按兵不动,只是静观其变,他想干什么?

等到蒙古人弃马登船,半渡长江时,王坚再一次上演“火烧赤壁”。

虽然,蒙古铁骑驰骋于天下,但上了船就是另一回事了,尤其面对复杂的长江水情,蒙古人看都看不懂,又怎么打仗?

王坚的一把大火烧出了名气,也烧醒了其他汉人将领,宋人开始沿江布防,驾船来往策应,机动性不输旱地战马。

蒙古兵见状傻了眼,虽然之前从欧洲和朝鲜处学会了造船,蒙古骑兵也曾使用船只运送铁骑。

但面对长江汉军,蒙古人学的那点水上功夫,或许连汉人的“基础”都比不了,更何况还有复杂的长江水情呢。

蒙哥很清楚,蒙古兵优势在铁骑,为什么硬要和汉人比水战呢?

此后,蒙古军放弃渡江,开始利用战马优势,绕远路走云南。

从战术上看,蒙哥不愧是大将,尽管绕了一大圈远路,但大理、云南等城池,一座座相继沦陷于蒙古战马的铁蹄下。

最遭殃的还是老百姓,蒙古兵的残忍不细讲了,每破一城,必有无数难民四处逃亡,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此时,大部分宋将会置百姓于不顾,紧闭城门惶惶不安,唯有王坚大声疾呼:号召难民逃往他所在的重庆,钓鱼城。

钓鱼城,说白了只是一座不大的小城郭,但其地理位置却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天险”。

王坚收拢十万难民,聚居于钓鱼城后的小镇上,百姓们在这里恢复耕种,一边准备粮饷,一边谋划持久战。

蒙古铁骑再能跑,遇到山城也没了用武之地,几次轮战都是大败。

不止钓鱼城,另一路蒙古兵也失败了,他们遇到了湖南的瘴气,在宋军夹击之下,逃过此劫的只剩千余人。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当时蒙古各路汗王内斗,往日一向配合蒙哥用兵的弟弟忽必烈,此时却扯起了他的后腿。

那时的蒙哥并不在中土,他既要参与各路汗王的内斗,还要分出精力谋划西征欧洲,此时进攻宋军又遇大败,气得他要亲自指挥攻宋。

有了宋将王坚牵制蒙哥,欧洲、中东那边的压力,不就小了许多?

计较起来,“钓鱼城”虽然不大,但早在几十年前已经有人看中了这里的战略价值,算上王坚,三代人精修此地才有了如今的大胜。

初时,知府“彭大雅”最先建设钓鱼城,他在任期间,专门针对蒙古骑兵搞建设,开建城墙就是又高又厚,还特意在城墙砖石外涂抹一层厚泥。

实话实说,宋军的战斗力并不弱。

乍一看宋弱,主要原因是宋军少马,自唐开始,马场都建在西域草原上,发展到宋朝,塞外马场被各部族占领,中原又不适合养马,怎么办?

据史料记载,宋军以步兵为主,当时步兵的负重大概在32公斤左右,重装负重更夸张,今天的特种兵负重也才30公斤,这么一比较,宋军的单兵素质还是很高的。

当然,这么简单的“古今比较”并不公平,负重意味着失去机动性,蒙古骑兵刚好相反。

蒙古骑兵可以来往驰骋,能打则打,打不过也好分散,汉军完全追不上他们,这就导致了战争长期化。

其实,不仅宋朝,之前的秦汉一样深受“无马之痛”,直到霍去病、苏定方的出现,这些名将,哪一个不是马快致胜?

说来说去,秦汉兵强,宋时的汉军也不弱,只要能让骑兵下马,无论陆战、水战,宋军都能占据优势。

既然宋军少马,“彭大雅”针对性的修筑钓鱼城,目的专为削弱蒙古骑兵“快”的优势,可惜好景不长。

钓鱼城还没修完,彭大雅遭弹劾,终病逝在流放路上。

此后,“余玠”接过钓鱼城,他又开始进一步扩展,使之成为镇守三江的战略重点,这就是后世人极为尊崇的“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战略。

看电视也知道,宋朝之所以弱,问题不在兵卒,“余玠”就是例子,他也没能修完钓鱼城,最终被逼服毒,第三任就是王坚了。

好在,余玠修钓鱼城时,在他的带动下,四川各地开始依山建城,逐步形成“山城防御”体系,从而有效抵挡了蒙古铁骑的践踏。

轮到王坚,他更将钓鱼城修筑的铜墙铁壁一般,高大城墙上架起大炮、弓弩,城后又有老百姓供应粮食、修补甲刃,任凭蒙古铁骑如何凶猛,城内宋军可保无恙。

几场交手,蒙古兵均以失败告终,气的他们真敢跳下马,想趁夜黑攻破钓鱼城门,可能吗?

前面说过,只要蒙古兵下马,宋军的胜率就会大幅提高,想趁夜黑搞突袭,王坚第一个提刀下场厮杀,打的蒙古兵差点全军覆没。

蒙哥赶到,钓鱼城依旧固若金汤。

简而言之,以后的蒙古兵挖地道、修高塔,把能想到的战法全都用了一遍,换来的却是王坚愈加的气定神闲。

为刺激蒙古兵,王坚派出宋军主动挑衅,骂的蒙哥火冒三丈。

打仗最忌心浮气躁,恼怒的蒙哥失去了理智,他竟当着宋军的面爬上瞭望塔,本意想看看钓鱼城哪处薄弱,他就没想“宋军会不会打他”?

王坚瞅准时机,下令开炮。

那时的大炮虽然准头、距离、威力都不佳,但万炮齐发,也能轰塌蒙哥所在的瞭望塔,一代大汗就此殒命,不仅钓鱼城,欧洲之危也给解了。

蒙哥之死,虽然解了欧洲之危,却没能救下大宋。

20年后,忽必烈再次来到钓鱼城下,那时的宋朝大势已去,王坚听信蒙古兵“不伤城内百姓”的话,最终选择开城投降,结果是:王坚及手下所有将领,全部自杀殉国。

直到今天,人们仍对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崇拜有加,不禁再问:真的是宋兵弱吗?弱的只是宋朝。

0 阅读:84
评论列表
  • 2024-10-24 19:59

    有宋一朝,虽然打仗不行,可是有钱啊!再强大的“上帝之鞭”在金钱堆砌的“吃喝玩乐”面前也得低头!有宋一朝可以收买耶和华成为华夏族群的间谍!可惜!宋,没玩好!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