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偷偷将丞相衣服烧出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律令9章 2024-10-17 19:06:07

看电视,历史剧里常有“伴君如伴虎”的话,奸臣这么说,忠臣也这么讲,似乎在说:皇帝的性子变幻无常,臣子一不留神,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真正“伴君”的人,无外乎出将入相,官大莫过相,自从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杀万人之后,能将皇帝治服的“贤相”,就没有了?

明朝以后没有,之前的宋有一个,还不在中原,张俭。

说明一下,历史中有两个著名张俭,谭嗣同的“望门投止思张俭”说的是汉朝名臣,这里讲的是辽朝“贤相”。

计较起来,辽不在“唐宋元明清”之列,但如今民族大融合,似乎也能称“辽朝”了,张俭就生在宋、辽、金、西夏、吐蕃同时存在的混乱时期。

那时的大辽开始崛起,“圣宗”耶律隆绪上位后大兴改革,启用第一位汉人丞相,竟然是他梦里的人物,颇有点“文王梦熊”的意思。

简单讲,那时的辽国学习汉人科举,起初的张俭考中进士,却因不是契丹人被委任为云州节度使的幕僚。

辽圣宗一时兴起,非要去云州狩猎,原因是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横卧在榻上,周围有四个人伺候,梦中皇帝一高兴,说“赏四人,一人两口吃的。”

梦醒后,辽圣宗依然沉醉在欢喜之中,他认为此梦定有征兆,忙找人解梦。

解梦人不知道怎么胡扯了,于是瞎说:梦中云里雾里,指的定是云州、梦中皇帝高兴,一定是云州出现宝物了。

既然“云州有宝”,皇帝还等什么呢?

到云州后,辽圣宗向地方官“索宝”,地方官一头雾水,灵机一动想到了帐下得力幕僚,于是回话说“云州无他宝,唯有张俭,今愿献于皇上。”

试想,地方官给皇帝献宝,大多都是金、珠之类的稀罕物,云州却献上一个人,难道这人也是宝贝?

辽圣宗一听到“张俭”的名字,大呼:是了,是了。

辽圣宗这么兴奋是有原因的:繁体“儉”字刚好是4个人2个口,中间一横,不就是“梦中横卧的皇帝”吗?

张俭刚好对应辽圣宗的梦,“梦得贤臣”比什么宝物都重要,喜的皇帝立马加封“监察御史”,请注意,此时的张俭还不是丞相哦。

以后,辽宋缔结“澶渊之盟”:宋国每年要向辽国进贡“岁币”10万银、绢20万匹。

张俭在“澶渊之盟”中起了重要作用,辽圣宗多次对其加官进爵,直至南院枢密使、左丞相、鲁国公。

乍一看,张俭是汉人,却做了外虏的官,而且逼着汉人向契丹进贡,他不是什么好人吧?

这咋回答呢,那个分崩离析的年代就像乱世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能简单的评价他俩,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嘛。

那时的张俭也一样,他是汉人却辅佐契丹,本质上谈不到秉性优劣,“各为其主”罢了。

单纯说“张俭”,担任辽国丞相二十余年后,圣宗油尽灯枯,弥留之际又将他推为“辅政大臣”留给儿子。

再怎么讲,张俭也是“非辽族类,其心必异”的汉人,让汉人担任“比皇帝资格还要高”的辅政大臣,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张俭敢做“出头鸟”吗?

辽圣宗去世后,继任者是年仅15岁的小孩,“辽兴宗”耶律宗真。

插上两句,当时辽国上下都看不上这位15岁的小皇帝,不仅朝中大臣,就连他的亲妈“太后萧耨斤”心里也不满,后续争斗也就无暇顾及“汉人丞相”了。

太后“萧耨斤”不是一般人,萧氏宗族在辽势力庞大,曾经威震寰宇的萧太后就是力证。

不仅萧太后,如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暗指的就是辽国萧氏,书中慕容博诛杀萧峰全家,这么做就是想挑唆辽军攻宋,由此足证:“萧姓”在辽国的地位之高。

总而言之,太后“萧耨斤”在当时权势滔天,又看不上耶律宗真,于是想另立年龄更小的耶律重元为帝,这样她就能更好的控制辽国了。

但是,辽国是“耶律”天下,怎能轻易被“萧”族控制呢?

耶律重元虽然年龄小,但也明白“萧后”的野心,于是甘愿自己不做皇帝,也要将消息告诉哥哥“15岁的耶律宗真”。

尽管,耶律宗真只有15岁,面对的又是势力庞大的萧氏一族,但这孩子心里有主意:小皇帝带着全副武装的近卫军出上京,佯装“外出打猎”。

正常逻辑下,小孩子都爱玩,15岁的耶律宗真出门游玩,上京内的萧氏一族更看不上这位小皇帝了,警惕性随之降低。

就在当天半夜,耶律宗真率军杀开上京城门,一举将城内萧氏太后的势力连根拔起,此后的辽国才真正成为“耶律”天下。

当然,萧氏一族在辽国盘根错节,不是一场突袭就能完全消灭的,耶律宗真知道其中利害,因此没有扩大战事,但此战后,大辽内外无人再敢轻视这位15岁的小皇帝了。

小皇帝这么凶,汉人“辅政大臣”张俭,他在干什么呢?

直白点讲,当时的张俭几乎什么都没干,就静静的看着辽国纷争,他越是冷静,小皇帝反而越不敢轻视他,老皇帝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能是简单人物吗?

此后,耶律宗真小心靠近张俭观察,发现这位汉人果然才华出众,老皇帝让他当“辅政大臣”果然没错。

一番磨合后,皇帝和张俭终于联起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之路,好事不就来了?

耶律宗真登基年仅15岁,再怎样聪明,他终究是个孩子,遇到关系国运的大事,出面主持的还得是丞相,张俭。

耶律宗真继位,同时西夏和北宋爆发战争,乍一看不关辽国的事,实则其中利益巨大,大到15岁的小皇帝都看出了油头。

那时北宋连连失败,宋军不顾一切的逃跑,丢下无数城池土地。

西夏人少,一时间顾不过来,这样就出现了许多“无主之地”,辽国虽然没有参与战争,但眼见这么多土地没人要,怎能不起小心思呢?

耶律宗真想吃肉,又怕自己年龄小,想的不周到,于是就去请教“辅政丞相”,张俭就一句:不用打仗,一样让你吃肉。

张俭的计谋:辽国派使者去北宋,言语加以威胁,要么北宋献上关南土地,辽宋联手换和平、要么辽国联合西夏一起打宋。

计谋一出,吓得北宋赶忙交出关南大片土地。

说好的辽宋联合,面对西夏步步紧逼,辽国会出兵帮助北宋吗?

这个不用细说,关南土地交出后,宋国等了十多年,终究没等来辽国的一兵一卒。

十年后,耶律宗真长大了,胃口也越来越大,他还想从宋哪里捞好处,是要打仗吗?

今天讲“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古代也一样,打仗太费钱了。

况且之前辽宋定有“澶渊之盟”,宋国每年都向辽国进贡,耶律宗真一上台就违背盟约,似乎又说不过去,怎样才能不打仗又捞好处呢?

张俭又说话了:只需将辽军陈兵宋界,不用真打,谈判即可。

果不出所料,辽军陈兵宋界后,宋朝“著名软官”富弼,忙不迭的赶来谈判,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又每年增加10万银,绢10万匹,这就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重熙增币”。

这么一看,张俭身为汉人,却三番五次的坑汉人为主的宋朝,这人实在不咋滴,应该是个贪图享受的坏人吧?

耶律宗真得到“重熙增币”后,为感谢张俭,不仅加封其为陈王,又赏赐他无数金银。

谁也没想到,张俭又将金银退了回去,并说“皇帝,你有些飘了。”

当然,做臣子的肯定不能这么说皇帝,但意思差不多,张俭说皇帝:陛下吃喝资巨,玩乐更加耗费钱粮,你自己都不够花,就别赏我金银了。

这话啥意思?明摆着说皇帝“荒淫无度”嘛。

耶律宗真听懂了,心里生气却不好发作,毕竟张俭是老皇帝留给他的“辅政大臣”,如今又立了大功。

时至隆冬,张俭进宫朝见耶律宗真,免不了又是一顿说教,说的皇帝心烦意乱,心里不服却又不能发作。

当时天冷,张俭来时披着一件棉袍,进屋后脱下放到一边开始说教皇帝,耶律宗真受不了,借尿遁暗中吩咐侍卫“把张俭的棉袍烧出一个洞”,这是干啥?

说来没啥,都是小孩子的把戏:张俭没完没了的说教皇帝,耶律宗真心中不服又不好发作,只能暗中搞点小动作,“将张俭的棉袍烧一个洞”以示报复。

耶律宗真还有小心思:今天将张俭的棉袍烧出一个洞,如果以后的张俭换了棉袍,皇帝就有话了“你还说教我‘节俭’,你不也换新衣服了?”

实事求是的说,张俭贵为丞相,换一件棉袍算什么,万万没想到。

又过一年,依然是冬天召见张俭,耶律宗真什么话都想好了,再见张俭的棉袍依然是去年那件,被烧的洞上多了一块补丁,辽国丞相是有多穷,竟然穿着补丁衣服见皇帝?

耶律宗真的计划落空,连忙问“你为什么不换一件衣服呢?”

张俭回答:这件棉袍我穿了三十多年,旧物有情,我怎么能因为烧出一个小洞就换掉它呢?其他东西也是一样,陛下要懂得节俭。

这可好,张俭又要说教了,耶律宗真连忙打断,马上下令:将国库打开,任张相挑选宝物。

张俭本意说教,皇帝却要给他赏赐,而且不给他推辞的机会。

无奈,张俭只能进入国库,象征性的挑选了三两匹绢布,皇帝看到后很不高兴“张相什么意思,进我宝库只选几匹布料,是嫌弃大辽无宝吗?”

张俭不慌不忙的解释“我拿这些布料做衣服穿,已经是皇帝给我的额外赏赐了,库中宝物虽多,却都是大辽国资,我领衔百官,更应该以俭作则。”

虽然又是说教,耶律宗真却感动了:是啊,大辽宝物虽多,终究是国本,即便我是皇帝,乱花一样会亏空,国库空了还有什么大辽?

今天,人们常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国兴民丰”,指的就是张俭吧?

0 阅读:67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