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问高僧祸福,高僧说:吃一万只羊就是死期,他究竟怎么死的?

律令9章 2024-10-08 14:39:48

老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个怎么讲呢,是个玄之又玄的问题,佛、道、儒三教,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类似的例子,就比如唐朝,著名的不仅李世民,还有“吃羊决定寿命”的宰相,这么神奇的吗?

众所周知,李世民李世民开创盛世,但仅维持了一段繁荣,唐末刀兵再起,民不聊生才是常态,这时的李唐再想往日辉煌,就看朝堂中能不能出“圣人”了。

唐末虽惨,佛教却异常兴盛,贫苦百姓要生存,想的并非勤苦劳作,而是争抢着当和尚。

这种现象也不奇怪,古之历代皇家多好佛道,圣君求道祈长生,衰王祈佛佑江山。

上行下效,民间对佛僧极其尊敬,又是免除徭役赋税、又是圈地献宝供养。

到了灾年,老百姓活不下去,和尚的生活却相对较好,结果搞的“废人事而奉佛”,朱元璋不就是个例子吗?

总的来说,唐末不仅有战争,还有大批劳动力舍弃田商去当和尚,这么一搞,经济生产停滞、国家没有税收,李唐江山迟早要完。

危难之际,“李德裕”于公元833年出任宰相,当时唐武宗在位,他要做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宗灭佛”(三武灭佛其中之一)。

简单讲,“李德裕”出身名门,一直为官却不得势,直到遇见唐武宗,两人政见一拍即合,关系如胶似漆。

有了皇帝的支持,李德裕出任宰相后大刀阔斧的干,强令拆除寺庙4万余座、逼迫还俗僧侣26万余众、收缴被“佛”占据的良田多达千万顷,各类奴婢15万余。

果然,李德裕“灭佛”后,大唐风气焕然一新:劳动力充盈下,国家开始有了税收,财政宽裕就能搞各类民生工程,老百姓的负担轻了不少,这是好事?

说“好事”也未必,暂且不提佛法或是迷信,仅是这么一搞,李德裕将会得罪多少人?他这种强硬手段,就连皇家李氏也看不惯。

不仅如此,自安史之乱后,唐末阉宦凌驾于朝堂百官之上,即便国家有好的政策,有阉宦从中敲骨吸髓,好政策也很难推行下去,结果导致“百政不通”,凡民苦不堪言。

李德裕当上宰相后,向皇帝提出建议:大幅消减“神策营”(宦官掌握的一种机构)粮饷,避免宦官干预军政。

懂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朝历代无论哪位名人,敢动太监们的利益,其结果能好吗?

还有,《新唐书》记载:李德裕曾说“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减冗官,诚治本也。”

这话不用细想,大意是说:李德裕嫌地方官吏冗余,不干实事,因此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裁撤官吏”运动,万人因此丢官罢职。

今人站在上帝视角看,李德裕肯定是位好官,但他先灭佛,又动太监,最后连官吏也不放过,这将得罪多少人,能有好结果吗?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德裕在这时候,忽然向皇帝提辞呈了。

前面讲过,李德裕和唐武宗的关系十分亲密,如今在李德裕的治理下,大唐似有中兴之象,这样的股肱之臣,唐武宗咋会同意他辞职嘛。

真计较起来,当时的李德裕正是年富力强的好年纪,况且位高宰相、政绩矍铄,怎么可能轻易辞职呢?其实,李德裕也不想。

关键李德裕患有恶疾,终日只顾中兴李唐了,病情却越拖越重,“辞职养病”也是无奈之举。

话虽这么讲,自古“皇命不可违”,李德裕就是再如何的想休息,他终究不能违背皇帝的意志,只能继续当宰相,这就完了?

说起李德裕的病,应该算是娘胎里带的。

李德裕祖籍赵州,但随着父辈们为官迁移,他却是在南方长大的,因此自打出生就病疾不断,尤其在烟瘴蜀地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的身体更差了。

前面说过,起初的李德裕虽然一直为官,却一直不得势,36岁又遭人排挤,先后被贬至润州、浙西、西川、袁州、镇海。

今天看,这些地方美景如画,可在千年前的唐末,这些地方是又潮又湿,未开化的南蛮毒地,李德裕本就身体不好,又常驻在这些地方,患上风湿并不意外。

史料记载,会昌三年时,李德裕曾自述“患风毒脚气15年”。

按现代医学解释,“风毒脚气”是一种风湿病,大多表现为关节不灵活,时间长了会使人全身痛苦不堪,最恶心的一点是,这种病几乎无药可治。

试想,李德裕常年在湿重南方生活,即便以后遇到唐武宗,他也是终日忙于治理国家,哪有时间去专心治疗。

好不容易熬到有皇帝撑腰,李德裕当上宰相才得以施展抱负,如果不是病痛折磨,他又怎会轻易辞官呢?

如今唐武宗极力挽留,无论病痛怎么折磨吧,总归遂了李德裕的真实心愿。

就这样,李德裕“无奈”继续做宰相,同时急切的寻医问药。

李德裕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补充体内阳气以驱湿毒,但具体怎么做呢?

医书里说:羊肉性温,有滋肾补阳的功效,李德裕贵为宰相,羊肉还是吃得起的。

以后,李德裕开始变着花样吃羊肉,而且顿顿离不开,身体竟然真的起了变化,往日的一些小毛病似乎不药而愈了。

此时的李德裕,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愈加猛吃羊肉,这算好兆头吗?

如果站在“内因”的角度看,吃羊肉确实能减轻李德裕身上的痛苦,但若站在“外因”的角度,李德裕即将迎来大风暴,唐武宗死了。

实事求是地讲,李德裕之所以能顺利灭佛、压宦、裁吏,全靠唐武宗的大力支持。

如今唐武宗驾崩,没了大靠山,李德裕这个宰相还能安稳?

武宗以后是宣宗,往日就看不惯李德裕的残忍决绝,如今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罢免李德裕的宰相之位,贬至东都。

此时的李德裕很懊悔:前不久刚向武宗递交辞呈,结果皇帝极力挽留,如果那时候自己没有贪恋功名,坚持回乡养病多好,如今却落个被贬的下场。

没了武宗的照顾,李德裕再不乐意,终究要听新皇帝的话:丢了宰相位还要承受病痛,以后怎么活下去呀?

万幸的是,新皇帝只将李德裕贬至东都洛阳,如果是南方湿地,那就更惨了。

话虽这么讲,失去了宰相位,李德裕气闷的很,再加风湿摧残,从此一病不起,看样子随时有可能归西,这可怎么办?

古人多迷信,虽然李德裕曾经极力灭佛,但在奄奄一息之际,他也想求神佛保佑。

有人找来一位得道高僧,李德裕向他询问祸福。

高僧施展无上佛法,结坛三天后终于说话“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去耳。”

这话的大意是:(李德裕)你的厄运还没到头,东都洛阳也不是你的终点,你还要再被贬到南方去。

试想,李德裕丢了宰相位,本就倒霉至极,老和尚竟然说他“厄运没到头,洛阳不是终点”,他能不害怕吗?

李德裕常年在南方才生的风湿,以后还要再被贬到湿毒之地,他能不害怕吗?

此时的李德裕虽然半信半疑,但看眼前的形势,对高僧的话也是惦记三分,于是又问“我还能回来吗?”

高僧回答“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

翻译成白话:(李德裕)一生要吃够一万只羊,现在只吃了9500只,还差500只,劫数不足,你应该能回来。

这话令李德裕放心不少:自己还有“500只羊没吃”,命不该绝,以后不吃羊肉就可以活命了吧?

也是凑巧,早年李德裕曾有恩于振武节度使,这人听说恩公被贬十分难过,又听说恩人喜欢吃羊肉治病,干脆送些羊表达“报恩”之情吧。

没两天,李德裕家赶进500只肥羊,还有一封振武节度使的信。

信的内容无非“安慰、宽心”李德裕,要他保重身体等言语。

这些虽然是旁人的好意,李德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命里还差500只羊,如今就莫名其妙的来了500只,我没吃羊,是不是不用死?

高僧见状哀叹一声“既然500只羊到了你(李德裕)这里,没吃也算你的,你的大限已至,天意不可违哦。”

再看李德裕,一口鲜血喷出,十天后再次被贬,先至潮州,又到崖州,终因风湿死于南方。

后世有了“食万羊”的典故,《宣室志》、《太平广记》多有记载,陆游也说“丈夫穷达皆常事,富贵何妨食万羊。”

今天,“食万羊”的解释是: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放在李德裕这里,他的死究竟强求富贵了?还是早年灭佛的因果报应?仰或心理作用?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