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只有黄金、白银、石油、稀有金属这些物质才能在工业时代作为硬通货流通于国际市场。稍稍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大概会知道小麦、大豆、大米等粮食作物也可作为硬通货被广泛交易。
可是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调料品—白糖,也是非常重要的硬通货。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更是被列为管控物资,进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发放到各家各户。
所谓硬通货,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种物品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境内可以广泛流通、交易,都可以称之为硬通货,重点在于此物品的必要性是否独一无二。
白糖看似其貌不扬,随处可见,关键时刻却能大显神威。前不久,就有一批白糖从万里之外的巴西从海路运回国内。
远洋的船队在巴西国土的西北部,有一港口整日人山人海,来往海商络绎不绝,名曰巴卡雷纳港。此港由帕拉州负责管辖,位于帕拉河东南沿岸。
这天,海员旺哥正在焦急等待着白糖装货工作,此时的他心里早已思乡心切。
还记得初到巴卡雷纳港时,一靠港就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赶上了雷雨季节。
巴西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遇到雨季,从天到晚都在下雨,持续了整整一月有余,为了保证白糖的质量,只能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旺哥对此也是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上天让我小住巴西,旺哥也就定下心来,趁着这一月的时间,在巴卡雷纳镇游览了一番。行走在巴西的街头,会发现肤色各异的人种,白人、黑人、混血、甚至还有少数的日裔群体。
白人、黑人、混血,大多是殖民时代殖民者和黑奴相互融合的后代,而日裔群体则是二战时期移居他国的产物,由此也体现出巴西这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人种多样性。
令旺哥大感意外的是,巴西街头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当落后,大概如同新世纪之初的中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巴西的人均GDP为7507.2美元,比2011年降低了5000美元,也略少于中国。
这主要是由于巴西近年来政局不稳,制造业乏力,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另外,巴西的能源、粮食等关键领域也大多由欧美西方跨国公司所垄断,产生的收益不能造福于本国人民,而是服务于大资本集团。
究其本源,还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施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反噬。不然,在最近的巴西大选中,年迈的左翼领袖卢拉也不会一马当先,赢得总统选举。
熬过了漫漫雨季,终于到了装货的时间。轮船上配备的都有专门的机器,每小时的装货量可以达到5000吨。面对着1亿2000万斤(6万吨)的白糖,理论上说仅仅12个小时就能完成装货任务。当然实际上,考虑到机器的工作时间,花费的时间要稍长一些。
装糖后,轮船甲板上会存留一些糖浆,不利于船员们行走,水手们往往会拿着高压水枪进行冲洗。随后要对轮船进行检修、加油。在45天的航行中,油料必不可少,3万多公里的行程,穿过大西洋,路过好望角,共需用油1100吨(价值400万人民币)。
之所以不走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一是太平洋海域中途没有补给站,途经巴拿马要交纳不菲的过路费,二是顺着大西洋,可以借助洋流的流向,节省一笔可观的油费。总之,一切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思考航线。
白糖需求供不应求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既然国内白糖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干嘛还要大费周章从地球的另一边运输白糖回国?即使国内的白糖产量不够内部需求,不能从周边国家购买吗?
首先,白糖产量第四不假,但我国人口众多,鉴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白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2020年,人均的消耗糖量达到9.9公斤,俗话说,一个再小的数字,乘上14亿也变成了天文数字。从2010年-2020年,即便每年平均产糖高达1400万吨,也还是有几百万吨的缺口。
更何况随着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催高了白糖的需求。除此之外,白糖作为战略物资,含有大量的能量,最大优势是快速高效供能,不像油脂、蛋白质这类化合物,人体吸收以后要先消耗能量,才能分解。比如蔗糖提供的热量是米饭的三倍,并且不需要加工。
另外,白糖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撒在伤口上,还能避免细菌感染,充当止血的作用。
甚至白糖和硝酸钾、碳、硫磺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还能制造出土制的炸弹。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个人如果购买过多的白糖,有些市场人员会询问你的家庭情况。在一些受到战乱波及的中东国家,诸如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某些极端分子就利用了白糖这个特性,进行恐怖活动。
所以,每个国家都会储存一定的白糖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我国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储备糖制度。
按照规定,国家仓库中储存的白糖总规模不得低于160万吨。这些白糖关键时刻可以平抑市场价格,保持白糖市场的稳定,确保白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食糖进口一直保持平稳,进口的总量也始终不超过140万吨。
然而从第二个十年开始,食糖的缺口越来越大,2020年增加到176.61万吨,同比的增幅达到了65.99%,进口量占配额的比重也首次迈过了九成大关。随后,在2012年和2013年,食糖的进口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达到了374.72万吨和454.60万吨。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不得不从外国进口白糖。其中巴西、古巴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家,周边的泰国也是备选项之一。
从2011年-2014年,巴西已经变成了中国最大的食糖进口来源国,占比高达50%。最顶峰的2013年,占比甚至高达72.46%,达到329.41万吨。
生产白糖一般依靠两种农作物,一是甘蔗,二是甜菜。一般来说,甘蔗的出糖率最高,一般为14%-23%,且易于生长,甜菜稍次之。由于巴西地处热带,种有大量的甘蔗,也就成了产糖大国。
但是巴西国内有一项政策,实行的是白糖和乙醇联产,国际糖价和国际油价的相对变动会促使巴西政府调整燃料乙醇和汽油的混合比例,从而影响糖厂甘蔗用于制糖生产的供给量。
这样一来,万一巴西遇到能源危机,就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的甘蔗用于替代汽油能源。如此就会产生连锁效应,因此高度集中的进口格局会影响着中国的白糖进口安全。
在此基础上,国内的制糖企业也面临着时刻到来的危机。
首先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白糖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这就导致了制糖企业亏损严重。
根据农业部2014年的数据,前九个月内,全国311家有一定规模的制糖企业,有209家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依靠银行借贷和政府补助勉强生存。
另有一项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情况,在2014年,中国糖业协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全行业在2014年亏损约100亿人民币。经济关系是一环套一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糖企的亏损,也打击了农民种植大户的积极性。
国内的甘蔗种植大省广西,甘蔗的收购价在2011年还是500元,仅仅一年之后,就下降到440元。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砍甘蔗的人力成本不降反增,每吨多了50元。这导致大量的甘蔗农户放弃了种植,改种了其他经济作物。
所幸的是这种严峻的局面,在2014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机制。设立了最低价格底线,实施了目标价格管理,保护了农户种植利益。
不过,总体看来,国内的白糖市场依旧很不健全,任重而道远,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印度的忧愁中国的制糖企业不容乐观,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是为了发展高端制造业,一部分是受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不过当你了解了另一个农业大国印度国内的蔗糖形势,恐怕也会羡慕中国能够进口如此大量的白糖。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印度半岛上,面积大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为295.24万平方公里。
印度同我国一样,同为世界蔗糖生产大国。国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气候,也适合种植甘蔗。
居住在印度的先民,也发挥了这种自然禀赋。根据中国国学大家季羡林翻译的梵文记载,印度是世界上甘蔗蔗糖技术的发源地,甘蔗栽培历史距今长达两千多年。
一千多年前,印度就开始了利用石辘榨蔗提汁,开口锅煮炼生产的食用糖精(那时叫做古尔糖)。
可惜的是印度没能吃上工业革命的福利,发展出近代独有的工业制糖技术。英国征服印度之后,为其带来了现代工业制糖法,大幅度提高了出糖率。老天爷赏饭,又赶上了工业制糖的末班车,20世纪,印度成为了世界上产糖量最高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印度也是蔗糖生产的大国。
在过去的15年间,印度的甘蔗平均种植面积高达430万公顷。全国的糖厂总数达到480余家之多,采用的是世界著名的甘蔗良种选育技术,平均每年可以生产2330万吨的蔗糖。
在这其中,私营的占到1130万吨,合资企业占到1077吨,其余为政府或者公营企业。全国的28个地方邦中有12个都在从事糖料生产活动。食糖产业不仅涉及印度约5000万蔗农家庭的生机,还通过蔗糖厂解决了几十万的就业问题。
按理说,如此高的蔗糖产量应该足够满足国内需求。其实不然,印度人不像中国人,对蔗糖的需求量只有每年10公斤。
2015年,印度全国糖厂联合会(NFSFL)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到2015年,印度人均食糖消耗量高达20.5公斤,是中国的2倍。印度人民爱吃糖,是他们长久形成的饮食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即便印度是生产蔗糖的大国,有时也无法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个世纪,印度经常是食糖的出口大国,可为了融入全球化,印度在近些年缩减了甘蔗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505.5万公顷锐减至2009年的417.5万公顷。
转而在这些土地上开办了工厂,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解决国内的就业率问题。
印度制糖业面临的更大问题还是国际争端。
由于印度利用政策扶持制糖业,出口的蔗糖过多伤及到了其他国家,引发了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强烈不满,历经了多次沟通依然无法平息质疑。
例如,在2014年举行的世贸会议上,澳大利亚就率先发难,指责印度没有遵守世贸的相关出口规定。2019年,巴西、澳大利亚、危地马拉也相继就印度补贴甘蔗问题,起动了WTO争端解决机制,要求印度放弃补贴,损害了所有蔗糖出口国成员国的利益。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竟然牵扯了几十个国家,就连中国也被拖下了水,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
这也就是印度羡慕中国的原因所在,追本溯源,还是由于印度工业化进程过慢,一旦轻易放弃补贴,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蔗农放弃种植甘蔗。
真到了那种局面,印度无法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给这些蔗农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那这些流离失所的蔗农就会成为社会上一个庞大的不稳定群体,伤及印度的国本。
两害相权取其轻,印度补贴蔗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对立问题?不仅是印度需要考虑的现实性问题,也是中国面对农业转型必须经历的困难时期,这对于两国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参考资料
《印度糖料国内支持被诉案因由、争议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食糖超配额进口出路分析》 农业贸易展望
《巴西白糖现货市场及国内白糖生产现状》 汪志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部分数据参考世界银行和统计部数据
6万吨,一艘船就搞定了![笑着哭][笑着哭]
蔗糖是战略物资
你知道中国一年销费多少吨糖吗?6万吨一个星期的量都不够!
怪不得我们广西种的甘蔗还是十几年价格便宜。还是种桉树好。
为什么要说斤
炸药啊
专家说的吃不得嘛?[加油]
6万吨看着很多,但对于中国14亿人来说,一人几勺就没了[笑着哭]
哪种赚钱种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