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

小双评历史 2023-07-15 07:00:01

当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避开宇宙万物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的自然哲学的传统问题,用"存在"这个最一般的抽象来规定世界的本质,并论证这个"存在"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时,他实现了希腊哲学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标志着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存在"这个哲学范畴的提出,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存在"这个范畴,后来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得哲学可能就不会形成如我们知道的这样的体系。

因此,弄清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形成、含义、实质等,无论是对于巴门尼德哲学还是整个希腊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巴门尼德学说的基本范畴是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范畴的区别构成他的全部说学的出发点。所以,他指出"我们的论断是建立在'存在'或者'非存在'这个基础上的"。

对于存在和非存在有两种不同的回答,由此形成两条不同的认识途径:

"存在是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第二,"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一定存在"。

第一条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通向真理,属于真理之路。第二条是根本不可能的,是意见之路。

第二条路之所以不可能,就在于非存在是不能认识的,不能说出的,因而也就不能被思想,由于"作为思想和作存在是一回事"。不能被思想的东西也就不存在。

因此,结论只能是:存在是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哲学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存在"为对象的真理之路。

那么,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是什么意思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一个具体的物质东西呢?他在《论自然》的诗篇中用了三个希腊文表述"存在":

第一是 estin ,这是联系动词 eimi ,(相当于英语的 be )的主动词态现在陈述式第三人称单数,相当于英语的 it is 。

第二是用于中性动名词 eon 或加冠词即 tou eon 表述"存在"。

第三是用不定式 einai 表述"存在"。尽管巴门尼德用三个希腊文即 estin , eon einai 表述"存在",但它的意思即所指的东西是同一的,因为希腊文的系动词 eimi 本身就有人称、时态、语态变化,有分词、动名词、不定式等形式。

因此,在翻译时都应译为"存在",但是,现在有些中文译本中,即使在同一残篇中,有时译为"存在",有时译为"存在物",似乎巴门尼德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概念,指两个不同的东西,这是没有根据的,容易引起误解。

而且,如果译为"存在物"似乎巴门尼德是以"存在物"为研究对象,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巴门尼德的认识并没有超越他的前人,并且研究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意义就不大了。

因为自从米利都学派以来一切主张从自然物里寻求本原的哲学家都是从"存在物"来寻求万物的基础,并且比巴门尼德更具体、更真实。显然,巴门尼德的"存在"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东西,而是抽象的一般。事实上,巴门尼德的"存在"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巴门尼德赋予"存在"范畴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属性,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巴门尼德给"存在"范畴规定的含义。

存在是永恒的,是既不产生,也不消灭的,这是最重要的特征,他认为,如果存在是产生的,那么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从存在产生,或者是从非存在产生。

如果存在来自于存在,那么就有另一个存在预先存在,就会有两个以上的存在了,因此存在不能生于另一个存在。如果存在是从非存在产生,那就是通常所说的从无产生有,或者说"无中生有",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存在没有产生也就意味着没有消灭,如果存在有消灭,那么或者它变为存在,那就是没有消灭,或者它变是非存在,那就是从有变为无,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就是说,既然存在永恒的,始终如一的,就无所谓它从哪里来,怎样创始的问题,也不发生它如何变化,变成什么,为什么会消灭等问题。这样,以往哲学家所讨论的本原问题或宇宙生成原理等问题就被取消了。

存在是连续的、不可分的"一",因为存在是个连续的整体,各部分完全同一地连在一起,它不会这里多些,那里少些,完全是一样的。

也就是,作为存在,它不但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也没有程度或数量上的差异,存在和存在完全没有任何区别,是完全同一或等同,它当然是连续的,不可分的"-"。

存在是不动的,巴门尼德的"存在"不但是没有生灭的,而且在空间中也不能运动。因为要运动就必须有可以运动的空间,即和存在不同的虚空,然而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存在存在,并没有虚空存在,所以存在只能静止在同一个地方,永远停留在那里。

因为"强大的必然性四面八方包围着它,象锁链一般地将其紧紧禁监"。

存在是限定的,像个球体,从中心到任何一个方向都相等。

巴门尼德把"存在"说成是一个有形的球体,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柏奈特以此为据将"存在"理解为"物体"这是不恰当的。

因为球体是圆的,完满的,古希腊思想家总是把球(或圆)的概念与特殊的唯一性和完整性联在一起,是希腊人中流行的传统观念。

就连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是以球体或圆形来表示完满性的。巴门尼德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摆脱。

而且"存在"是极度抽象的东西,一般人不能理解。所以他把"存在"形象地说成是滚圆球体,是借以比喻"存在"是连续的,完全的,包含着一切存在而不缺乏什么,这同他对整个存在特征或属性的描述是一致的,同时便于人们理解。

因此,他把"存在"说成是一个有形的球体,并不能以此认为他的"存在"是有形物体。只是说明他的"存在"还保留着感性直观的痕迹,带有朴素性。这种细节上的朴素,并不妨碍他在主导思想上的创造性。

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和被表述。在西方哲学史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引起了一些不同看法。有人以此为据认为巴门尼德的"存在"等同于精神、思想,例如美国学者弗拉斯多斯说:"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就是精神(mind )"。

其实在巴门尼德这个命题中,根本没有"存在就是精神、思想"的意思,不是说存在与思想等同,巴门尼德也从来没有说过存在就是精神或思想。

它的基本思想是指真正的存在是为思想所把握的东西,思想才能把握存在,思想就是关于存在的思想,存在是思想的对象和内容,你找不到一种思想,没有存在这一对象,却能加以表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实质。我们还可以它的反面——非存在进行说明。

"非存在"( mei einai 或 mei eon )在希腊文中就是"存在"前面加否定词 mei 而成的,是说它不是存在,不是存在并不等于说它不存在,所以将"非存在"译为"不存在",甚至理解为"乌有"、"虚无"是不恰当的。

其实,巴门尼德所说的"非存在"是与"存在"相反的,尽管巴门尼德没有说明"非存在"的特征和性质,但从他的残篇中可以看出,非存在的特征是:有生有灭的,可分的,非连续的,运动着的东西,因而是不能用思想来认识和表述的东西,只能靠感觉经验把握。

这样的"非存在"显然是指现实的现象世界。那么与"非存在"相对立的"存在"自然就是本质世界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的回答,巴门尼德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对包括物质、精神在内的一切"存在"所具有的共性的最高抽象,实际上是一个最普通最抽象最一般的哲学概念。

从逻辑上讲,它的外延最广,不是自然哲学家所讲的水、火、气等物质元素,还是毕达戈拉斯学派所说的数等抽象的东西,都是存在。

但它又是最高的抽象,它是将物质元素和数等各自具有的特殊性都一个个地去掉以后,最后留下一个最普遍最一般的共性,即"存在",它的内涵就最少了。

因此,它既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同时既是这个又是那个。正因为如此,黑格尔把这个"存在"概念等同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

虽然巴门尼德的"存在"是毫无内容的最空洞最贫乏的概念,但这种最一般的"存在"却体现了"本质"的意义,因为"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因且巴的尼德止是要求避开寻求万物本原的传统问题,即他所说的意见之路,在这种多样的变动的意见之上,寻求唯一的永恒的真理即存在。用后人的话说,就是透过现象去揭示本质。当然,巴门尼德自己并没有提出本质这个概念,只用了"存在"。

这样,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实质是:"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最普通最抽象最一般的类似本质的哲学概念。以这样的"存在"概念为认识对象的哲学当然是唯心主义的,把存在与非存在绝对对立起来,也充分表现了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性质。

0 阅读:33

小双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