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说与构成说的演化

小双评历史 2023-07-15 03:01:01
一、"生成说"的命运

"生成说"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有一个始点,始点产生全过程,其它环节的破灭也都归于它。因而,这个过程的始点只产生别的事物,而不被其它事物所产生,是整个世界的固定质点。

并且,"生成说"还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寻找这种统一"的质点,这就决定了它在确立质点的过程中,必然实现自我否定或自我超越。

泰勒士将水当成世界的始基,阿那克西美尼认为"始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水"、"气"、"火"的"始基"的出现,就展示了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的"始基"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

在具体的固定形体的东西的类中,不存在只产生别的事物,而不被别的事物产生的分子。

水和气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转化的原因是冷和热,这就说明在二者背后还另有别的东西,因而它也就不是最后的质点。

"火"的"始基"学说企图找到最后的质点,但火终究不可独立存在,它必须附着在别的事物之上,因而也宣告了这种设想的破灭。

以具体形态的东西充当生成世界的始基的设想的破灭,内在地预示着:

任何感性直观事物不可充当世界的"始基";

与此相连的,世界的部分中不存在生成世界的东西。

它必然导致人们不以模仿性思维、在感性直观的自然范畴中去寻求世界的质点,而以理性思维、从世界全体本身去探求世界的"始基"。于是,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诞生了。

巴门尼德找到了"存在","存在"是整个世界全体的宾词,不管世界如何,它总是存在的。"存在"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永恒无限。因为不管世界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存在的,因而它不生不灭,所以无始无终并且是无限的。

所以它已完满,是个球形的,任何地方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是一个确定的"一",若不如此,就说明它是有缺陷的,从而也就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了。

巴门尼德把"存在"当成世界的始基,这就实现了对"生成说"的否定或超越,它揭示了"生成说"自身不可避免的矛盾。"生成说"要寻找一个不生不灭的"始基",这个"始基"又要产生世界,这就是矛盾。因

为流变的东西,如何能不生不灭?所以当巴门尼德将"始基"确立为"存在"之后,与此相连的规定就是:"存在"充塞于天地宇宙之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其实也就是说,"始基"就是世界整体,世界整体也就是"始基"。

既然如此,世界和"始基"之间也就无所谓生成天系。因而"存在论"宣告了"生成说"的彻底破灭。

二、"构成说"的诞生

但是,从差别、变化、运动之属于感性直观的知觉这点看来,我们可以说,"只有'有'("存在",-﹣笔者注)存在"这个论断,是既与眼前的现象,又与思想相矛盾的。

"存在"是"一",才能成为世界的"始基",而整个世界的现象是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当如何解释?是"一"就必须不动,那么感官所面临的自然更替,生老病死等动变现象该归于何处?

巴门尼德无法说明"一"与"多"的天系,他将动变的千差万别的世界,以不真实的意见世界(和真理世界相对的)论处,一笔勾销。

闭着眼睛沉思在不变不动,是"一"的"存在"于统一王国之中,这其实乃为一种避世之举,它只能引起人们转移视线,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世界。初期"构成说"-﹣恩培多格勒的"四根说"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成说"虽然自我推向绝路,但是它极其自然地发现了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导致了巴门尼德从全体上去把握世界,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整体就是存在,并被构成说所吸收;

同时,它认为一物可以生一物,无意中使人们想到万物内部都有一面或数面相同,因为这是生成的基础,因而它也导致人们以直观的分析方式去寻找构成事物的基本原素,然后再以这些基本原素去构成具体的"意见世界"。

初期"构成说"就是以肯定"存在论"的基本方面为前提,又吸取"生成说"所揭示的万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首先,它们认为初期世界是个球形的全体,这个全体是不动不变的。恩培多格勒认为,"在全体中既没有空虚,也没有过剩"。"在那里(在球体中)分不出太阳的敏捷的肢体,也分不出大地的毛茸茸的力量,也分不出海洋。

滚圆的球体处在和谐的固定牢狱中,在它的面面孤独的状态中自得其乐"。"这个滚圆的球体在各个方面都相等"。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全体是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的,因为多于全体是不可能的事;全体是始终如一的。"这和巴门尼德对"存在"的规定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它们认为世界没有生成和消灭,"存在"和"非存在"相互转化不可能。恩培多格勒说:"这些傻子们!他们的思想只是鼠目寸光,因为他们相信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能够产生,一个存在的东西可以完全死去灭尽。"

他还说:"我还要告诉你另外一件事,任何变灭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产生,在毁灭性的死亡中也并没有终止。""因为既然从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里不可能产生出任何东西来,所以根本不能说存在的东西能够消灭,也不会听见这种话的。

因为存在的东西永远存在,不管人们是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阿那克萨戈拉的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和艾修斯都有记载。亚里士多德说:"阿那克萨戈拉主张'无限',因为他接受了自然哲学家的共同意见,认为无中不能产生出有来"。

艾修斯说:"克拉左美奈人赫格希布洛的儿子阿那克萨戈拉,断言'同类的部分'是存在物的始基。他认为事物从虚无中产生或消灭为虚无是完全说不通的"。

另外,著作残篇中也有所记载,阿那克萨戈拉说:"希腊人在说到产生和消灭时,是用词不当的。因为没有一件东西产生或消灭"。这里也存有巴门尼德对"存在"不变不动、不生不灭的论证的痕迹。

不过,"四根说"和"种子说",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又有不同之处,它们并不无视千差万别的世界,在力图解决不变不动、不生不灭的全体和千差万别的世界的关系的矛盾的过程中,它们发展了"存在论"。

它们并不认为"一"是绝对的"一",而是包含着"多"的"一"。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的产生和消灭,是因为"多"的混合与分离。

"四根说"认为,在"不变的全体"这个"一"中,包含着四种元素:水、火、土、气。恩培多格勒说:"当我表明我的讲话的目的时,我已经在前面说过,我要说出一个两重的道理。在一个时候,一从多中聚集而长成一个个别的存在,在另一个时候,它又分解了,从一成为多,火,水,土,以及无限高的气。"

世界的产生,万物的生灭,就是这四种元素的混合与分离,这就象画家绘画一样。

"那些天生善于绘画艺术的人用双手选取各种颜色的颜料,把它和谐地混合起来,这一样多一点,那一样少一点,画出各种酷肖的形象,有时画出树木,有时画出男人和女人……,一切变灭事物的来源也是这样,至少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的无数事物是这样来的;除了这(四种元素)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事物的差异在于四种元素结合的比例不同,"肌肉的形成是由于四种元素等量部分的混合,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所以,整个世界都是由这四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宇宙万物的千差万别也是由于这四种元素的不同组合。

恩培多格勒认为,这四种元素是"常住不变的",所以,"任何变灭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产生,在毁灭性的死亡中也并没有终止。有的只是混合以及混合物的交换。产生只是人们给这些现象所起的一般名称。"

死亡亦然,例如:"当各种元素混合在人身上出现时,或者混合在野兽、植物或鸟类身上时,人们便说是产生了。当各种元素彼此分离时,人们便又说有了不吉的死亡了。"至此,"四根说"就既否认动变和生成、又似乎圆满地构造了整个世界了。

"种子说"也认为,"一"不是绝对的"一",而是包含着"多"的"一"。它认为,全体是万物混在一起的全体。"一切包含着一切","一切是分有着一切",[1]"最初万物混在一起,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因为小正是无限的。当万物混在一起时,由于微小,是不能把事物分清"。

这些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东西是"万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只是"在这一'分别'之前,当万物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还不能清楚地认出颜色来。

因为万物混合在一起,湿的和干的相混,热的和冷的相混,明的和暗的相混,是有碍我们认出颜色的。……既然情形是这样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在全体中并存着万物。"

这里,也就说明了全体中包含着万物的"种子"。那未,万物如何生成的呢?它认为是由同类的"种子"构成的。如:"骨头是许多小骨头合成,肌肉由许多小肌肉合成;血液由许多混合在一起的血滴造成……"。任何事物都是由它的"种子"合成的。

至于复合物,乃是由多方面的"种子"构成的。事物所以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由于其中占优势的种子,一个具体事物中包含的某种种子最多,它就成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总之,整个世界都是由"种子"构成的。

所以,"希腊人在说到产生和消灭时,是用词不当的。因为没有一件东西产生或消灭,而只是混合或与已经存在的事物分离。因此说法正确的是不说产生而说混合,不说消灭而说分离"。

综上所述,"种子说"发展了"四根说","四根说"和"种子说"都继承了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是不动的思想。

不过,他们将"存在"明确地规定为世界的全体,就全体而论,世界不变动,因而没有产生和消灭。

在这里,它们将巴门尼德不科学的结论,作了科学的解释。这是它们对"存在"学说发展的一个方面。其次,它们在承认世界整体没有产生和消灭的前提下,并不否认具体事物的动变,认为这种动变是由于全体内部的元素的混合与分离。

这样它们也避免了巴门尼德无视"多"的错误,在新的起点上作了"一"与"多"的统一的尝试。

但是,它们的理论本身都是有缺陷的。首先,它们并没有将"一"和"多"统一起来,尽管它们认为世界全体是"一",这个"一"中有"多",但这里的"一"就好象装着"多"的盆子,它在构造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处在幕后,和"多"只有外在的联系,而没有内在的联系。

"四根说"认为"始基"是性质各异,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水、火、土、气。

因此,不管这四种元素如何结合,总有四个根。"种子说"尽管也认为一切包含一切,一切分有一切,但它的"种子"也是不同颜色,不同气味,不同性质的。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种子,因而也只能有"多"而没有"一"。

所以,实际上和"存在论"从两个极端走到了同一个终点:"一"与"多"的分离。黑格尔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因为诸元素如此简单地是自在之物,所以真正讲来,在它们中就不能有过程;因为在过程中它们仅仅是变灭的环节,而不是自在之物。

如果是这样孤立自在,那末它们就是不变异的,换句话说,它们不能组成为一(或一物);因为在一中恰恰扬弃了它们的存在(或它们的自在存在)。"

其次,它们的理论也无法自圆其说。它们认为宇宙的原初时期处于混沌状态,这固然猜测到了宇宙的起源,但认为该时期元素之间没有空隙,没有虚空,而这些元素又能从混沌中分离,然后结成万物,这是无法说得通的。

因此,它们仍然没有真正摆脱"存在论"的绝对同一的思想窘境,仍然没能说明动变现象。

不过,"四根说"和"种子说"避开"生成说",转移视角,从构成的角度去思考世界,它开始了对过去思维方式的反动。由原来寻求生成世界的原初物质的道路,转到了寻求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的道路。

尽管它们没有最后完成"构成说",但是它把过去的"始基"与万物的生成关系,转到了万物与它内部的组成部分的关系,开创了"构成说"的先河,因而它们是"原子论"的先驱。继它们之后,"原子论"产生了!

0 阅读:23

小双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