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活着的老红军授何衔?毛主席:红军不下校,抗战不上将

温史司 2024-01-13 13:55:09

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年,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意义重大的一年。

在这一年,为了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提高战斗力,为各级将士授衔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详细规定了授衔流程和基本原则,但一群“特殊人士”的存在使得授衔工作陷入了僵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处安放的“老红军”

这群让中央和军委犯难的“特殊人士”就是从革命初期就一直追随我党的“老红军”。

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诞生于1927年,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力量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已丧尽民心,国民党的旗帜也早已没有了号召力,于是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毛主席表示,象征着“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是中国共产党属于自己的第一面军旗,这红色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鲜血的颜色。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因为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那就是挥舞这面旗帜扫去黑暗,迎来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没有压迫剥削、没有特权腐败、人人安居乐业的新中国。

可以说,红军的诞生与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红军在长征中建立了一系列根据地,如井冈山、遵义等地,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战略基地;红军的存在和斗争活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支持和参与革命;红军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地主的统治,实行土地改革,为农民争取了土地权益。

但红军时期同样是我党军队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队伍进行了数次围剿,使原本30万的红军部队经过长征后仅仅剩了不到3万人。而在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老红军仅仅剩了3000人左右。

这些老红军通过领导农民革命、开创游击战争时代、实现党的武装化等方面的努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理应受到封衔嘉奖,但问题却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学历问题”。按照当时中央定下的评级标准,想要在授衔评级中取得较高的军衔,硬条件就是要“有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建国后许多有着赫赫战功的师长、旅长级人物,却要一起去中央军事学院进修、学习,听从一些“半大小子”教导的原因。

可参加学习进修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况且经过了二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当初的红军将士们许多已经成为了暮年的老人,他们无法再学习,自然也就满足不了授衔的条件。

还有相当一部分淳朴的红军将士们已经习惯了在基层岗位默默无闻,他们在申请授衔时不仅不夸大自己的革命功绩,甚至故意“隐瞒”自己的光辉历史。在他们看来,生活在和平的中国他们已经非常满意,自愿功成身退让位给更年轻的军人。

这些“反常”的现象引起了中央军委的注意,因此在授衔工作进行到一半时相关部门便紧急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毛主席,让毛主席定夺该如何“安置”这些“老红军”。

“红军不下校,抗战不上将”

毛主席了解完情况后,心中很快有了定夺,他下达了对于军衔评级的重要批示:“红军不下校,抗战不上将。”

所谓“红军不下校”,指的就是凡是革命初期就追随共产党的老红军,无论文化水平是高是低,无论自己所报功勋如何,被授予的军衔都不能低于少校。

当时我军参考了西方的军衔体制,军衔设6等19级,分别是元帅(大元帅、元帅)、将军(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下士),最后是上等兵和列兵。

可以说,毛主席把老红军全部归于少校之上,对这些老红军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与嘉奖。毛主席肯定了他们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传承下来,向全国人民宣示了对他们的敬意和嘉奖。

其次,将老红军尽数归于少校之上,体现了毛主席独特的战略眼光。毛主席意识到老红军在军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身上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革命精神,可以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最后,毛主席的批示显示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视和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英勇奋斗。

老红军作为革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理应被置于更高的地位,这强调了革命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对于弘扬革命传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另一句批注“抗战不上将”则是毛主席对于授衔整体基调的把握。抗日战争后再加入的革命战士由于参军时间短,加上军队的战斗力组织力已经形成,军功荣誉自然比革命初期容易获得。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员,要酌情给予授衔,不能出现“人人都是将军”的混乱局面。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说开国上将吕正操。他是在“西安事变”后才加入的革命队伍,虽然加入的时期不比那些老红军,但其革命信仰,战斗经验都不逊色于其他人。多次在与日军的作战中立下战功,取得了诸如“梅花镇战斗”、“正太路战役”等多场关键战斗的胜利,因此中央便打破了“抗战不上将”的传统,给予其上将的军衔。

毛主席对于军队授衔工作殚精竭虑,那他老人家自己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毛主席不当“大元帅”

前文说过,按照中央军委评定的军衔制度,元帅一等分为大元帅和元帅两级,毛主席理所应当的被人们推举为“大元帅”,但他本人对这个称号十分不情愿。

早在1954年,中央军务部便为毛主席量身订做了大元帅军服,并把军服穿到假人模特身上向毛主席展示,毛主席却只是冲着军服弹了弹烟灰。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对于“大元帅”一衔表示自己的态度。

到了1955年军队正式授衔评级的时候,彭老总、周总理等人再次向毛主席提出了此事,并表示隔壁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已经被评为“大元帅”,毛主席的功绩对于中国人民不亚于斯大林对于苏联人民,因此理应被评为“大元帅”。

但毛主席却淡淡的说道:“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照搬。”并表示自己如果穿了这个大元帅的军服,到群众中讲话会十分不自在,也不方便,因此这个大元帅一职,自己就不要了。因此这个“大元帅”军衔便空悬了下来。

毛主席拒绝“大元帅”授衔有两层深意在里面。

首先就是毛主席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考量,尽管苏联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标杆,但从不盲从于苏联,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这种独立自主的路线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更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其次,毛主席一直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他认为,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而只有真正依靠群众、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服务于人民。他经常强调要“为人民服务”,并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毛主席始终把与群众打成一片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他拒绝“大元帅”的授衔,就是在拒绝“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不愿远离人民,与人民产生隔膜。

不仅如此,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拒绝了军队授衔,并倡导所有在地方工作的领导都不评军衔了。这让原本有心要评大将军衔的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等人都不好意思再提自己的想法了。

毛主席等一众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不仅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们的风骨,更为后来评衔工作的顺利进行定下了基础。这些对于革命事业居功至伟的领导人都没有对评衔有很深的想法,那些觉得自己评低了、评少了的人也就没有理由上报中央,阻碍工作了。

于是,1955年的授衔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有能力的干部,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优秀的干部,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上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50 阅读:39179
评论列表
  • 2024-01-14 10:46

    牺牲的都是烈士,活着的都是英雄!

    用户14xxx17 回复:
    能从土地革命时期活过来的基层士兵,得有多么牛批,这是真正的兵王
  • 2024-01-15 17:49

    从27年锤炼到49的老红军

    家园 回复:
    不止,55年才授衔,解放后还有抗美援朝
  • 佑东 23
    2024-01-16 20:17

    一个老兵就是一座宝库!其革命意志精神、战场存活技能都值得后人学习。

  • 2024-01-26 05:29

    伟人就是伟人

  • 2024-03-21 21:33

    一路走来,牺牲无数!致敬英雄!👍

  • 2024-07-05 12:33

    红军能活到建国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你就说他们是不是——宝贝!(参考从江西出发长征的红军当年走的时候是30万人,能到延安的时候是3万人,还不算延安和其他地方的部队!最后建国的时候只有3000人,唉,难受啊!)

温史司

简介: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