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应该向毛主席学习,身处逆境中的毛泽东从不“躺平”!

温史司 2024-01-14 14:52:40

就业压力、职场内卷、医疗教育、房车贷款,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压的当代年轻人喘不过气来,也因此催生了“躺平”、“佛系”等一众略带调侃、消极意义的网络热词。

更有甚者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恨不得重回乱世,建立功业。

但倘若真的让你有机会去到风雨飘摇的时代,以有些人现如今动不动就“躺平”的心态,真的能面对逆境挫折有所成就吗?

伟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启发,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该多向毛主席学习!

毛泽东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顺风顺水的,他一生经历过的误解、挫折、打击、磨难大大小小几十次,单拎出来哪一次都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但他却一次都未放弃。

逆境中的毛主席从不“躺平”!

毛泽东遭遇“中年危机”

1929年,在红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意外落选“前线委员会书记”一职,不仅丧失了对红四军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权,也完全丧失了军权。

这一年,毛泽东36岁。

这一年,毛泽东刚刚指挥带领红四军打了多场胜仗。

同样是在这一年,毛泽东患上了疟疾,重病卧床不起。

对应到现代社会,这不正是许多人所诟病的“中年危机”吗?35岁之后被大厂裁员,公司拿着自己之前任劳任怨的心血“圈钱”,自己不仅“分币没有”还积劳成疾,患上了重病。

普通人面临如此情况,多半都会自暴自弃,陷入沮丧的境地。

他们会说,这种情况下不摆烂能干些什么呢?

那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初是怎么面对如此逆境的呢?

毛泽东在被撤职后没有怨怼中共中央领导层的决定,他认为,这是由于当前党内部分同志认识不足所造成的结果,自己的“穿插战术”、“游击战术”暂时得不到同志们的认可不要紧,自己一定不能放弃对革命形势的持续关注与研究。

哪怕身患疟疾卧床不起,毛泽东依旧坚持参加前线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他请人帮忙把自己抬到会场,他要确保自己对革命形势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漏误判。

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写下了著名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该诗开篇就以人生、宇宙做格局变换,表达了毛泽东对于时间的珍视以及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态度;第二句则赞美了革命根据地及自己所做的革命事业;第三句则苍劲有力的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气势,这不正是革命者所应具有的气魄?最后一句更是以磅礴恢弘的江景收尾,唤起人们对理想事业的憧憬,激发出革命战士们一往无前的力量。

在古人的诗词意象中,秋天、被贬、生病,这简直是完美的抒发哀怨的场景!但在身处逆境的毛泽东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朝气蓬勃以及对革命前途的积极乐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被撤职的这段时间里,红四军又接连进行了几场战斗,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这才让毛泽东之前所说的“我们当前的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重新被党内人士提起,毛泽东也终于在1929年底重新当选前委书记。

但毛主席所要面临的更大挫折还在后面!

国际共产主义“空降”领导排斥毛主席

1931年6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向忠发被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逮捕,苏联方面便直接指定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米夫的学生王明担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这不仅没有帮助到中国早期的革命进程,反而对中共后续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王明虽然是中国人,但其1925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因为“献计有功”,帮助苏联人米夫取得了中山大学校长一职,二人的利益关系便从此开始建立。因此在王明归国后,他在党内的地位便十分超然,虽然屡犯错误,但依旧掌握着实际权力。

而以当时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极其排斥毛泽东的政治主张。王明等人以苏联人的意见马首是瞻,革命斗争时只考虑苏联人的经验,完全不顾中国的实际国情,妄图照搬苏联的革命路线。

1931年底,也就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会上,王明甚至称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山沟出来的乡巴佬”,对毛泽东的政治主张不采取,不接纳,长期实行打压态势。毛泽东反对攻打赣州的正确主张,也被苏区中央指责为 “右倾机会主义”。

到了1932年,中央苏区中央局甚至直接停止了毛泽东对红一方面军的军事指挥权,不让其在重大会议上拥有发言权,更别说直接参与决策了。

1933年,被撤销了所有职务的毛泽东只得在福建长汀福音医院疗养,支持其正确主张的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人在党内和军队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调动。

26岁的博古一行路过长汀时,直接称呼已经40岁的毛泽东为“小毛”,毛主席此时的处境艰难可见一斑。

那么再对应到现代社会,这不就是为公司兢兢业业的中年人,明明有着正确的工作目标,卓越的工作能力,但却完全不敌公司老总“空降”的“关系户”。关系户对着公司一通操作,不仅使得你之前的心血白费,还让辛勤工作的你被孤立,被排挤,甚至被开除了!

已经四十岁的人,谁还有精力,有能力去折腾,能从挫折中挺过来呢?

毛泽东可以!

据周恩来总理后来回忆说,毛主席被撤职的时候,对周恩来说:“需要我的时候,打个招呼我就来”。

而在毛主席“不打赣州”的正确提议被拒绝后,毛主席也并未消极对抗,对战事放任不管。他在听闻战事失利,几万红军被困的消息后,立马赶赴前线,并罗列出“启用预备队五军团来解前线之围”、“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等数条建议。

原来在毛主席的规划中,不打赣州是“上上策”,除此之外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出了各种补救措施,只为让红军的损失降到最低。

只要前线需要,革命需要,他召之即到!

这种面对挫折困境不摆烂,不怨怼的心境,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

美苏夹缝困境下的毛泽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所面临的“逆境”比之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二战后的国际环境中,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要的超级大国,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导致全球形势持续紧张。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儿”处于美苏争霸的夹缝之中,既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压力,又面临来自苏联的影响。

美国在中国内战期间就支持国民党政府,试图阻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又想借由朝鲜战争,再次试图干涉中国。

但毛主席面对强敌果断开战,毫不畏惧的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短暂的震慑了美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而面对“老大哥”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分歧便日渐明显。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之后,苏联领导人竟想着效仿美国,搞什么“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这对刚刚独立自主的中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但毛主席念在往日恩情,对两国间存在的分歧摩擦一直隐忍克制,直到苏联人对我国的领土主权起了觊觎之心,才让毛主席意识到,苏联已经不再是那个处处照顾我们的“老大哥”了。

面对苏联领导人提出的在中国海岸线组建“共同潜艇舰队”的要求,毛主席霸气回应道:“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

而后便做好了同苏联彻底翻脸的准备。

苏联不仅在我国边境地区陈兵百万,还大搞“核讹诈”,扬言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核报复。毛主席顶着巨大压力,罗列出了“持久战”、“换家战术”等对应的方针策略,成功在与苏联的对峙中撑到了最后。

试问,哪怕如今放眼全球,纵观古今,谁能在同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威慑下,依旧谈笑风生,游刃有余?一方面抓紧国内生产建设,一方面周旋大国外交,这是需要多少个殚精竭虑的晚上才能准备好的风姿?

同志们,毛主席在人生逆境中的表现,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同他学习,保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调整策略和思路,不要摆烂,不要慌,不要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标,“摆烂”和“躺平”不该是吾辈青年应有的模样啊!

4 阅读:78

温史司

简介: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