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军为什么不动手?警惕陷阱使其一打就停不下来!

历史有小狼 2025-04-04 01:41:41

大国之间的博弈,首先是智力的比拼,其次才是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较量,动手是一切博弈失效或是将博弈推向高潮的结果,一旦落入了对手的陷阱,不仅会使得自身发展陷入崩溃,还会使得局面被敌人左右。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强国,作出任何决定都会对国际局势以及本国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那么两个国家在动武这方面都得谨慎考虑,不光中国是如此,就连美国也是如此,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发动任何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就已经能证明很多事情了。

不能落入陷阱之中

与美国四处生拉硬拽结盟不同,中国一开始走得就是不结盟道路,这是新中国从历史、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评判下找到的最优路线,也是适合于中国人的外交方针。

要说中国不敢打仗,那就看看从1840年至今,中国一直有仁人志士在抗争,抗争的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滔天巨浪,推翻了封建王朝、抵御了外来侵略者、结束了内部争斗,才拥有了全新的发展环境。

从本质上看透了西方,才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而且,老一辈革命者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就是把整个世界的底层人民都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此纯粹的革命战士也是不屑于搞阵营、圈子那一套的,这才有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无论其他国家是强是弱,中方都愿保持平等;无论中国未来发展如何,也不愿搞霸权主义和阵营对立。

面对国力不强的国家,中国从来没有过看不起的意思,反而保持着求同存异,有人想要把“阵营”这一套强加于中国,就会出现问题。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与中国确定了外交关系,尽管国际社会感受到普遍震惊,但这件事也代表着这种思维的延续,中国可以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发展友好联系、可以走向和平共赢道路。

同苏联的关系从上世纪60年代起发生变化,根本原因也是苏联想要以军事同盟的方式控制中国的主权,这就触犯了中国的底线。

任何时候,只有独立自主,才能从容应对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哪怕不够强大的时候,也要先把基础给确立好。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确立了能够始终延续下去的路,后人要做的,一直都是维护好底线的同时在世界中寻求发展机会;若是中国走上结盟的道路,大概率第一站就是俄罗斯,如此一来,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瞬间,中方就得出兵远征乌克兰。

这不仅导致中国会与欧洲诸国直接对立,还会导致中国的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这笔钱完全可以用来民生、科研等国内项目,这就是不结盟的好处。

靠着强大的自主能力、合作共赢的交往模式,中国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世界上任何一处发生任何情况都无法阻挠中国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已经能渐渐享受到国际地位上升的红利了。

按理来说,这是一条已被验证可行的道路,但总有人不愿意中国如此,尤其是美国。

美国自尼克松访华开始改变了对中国的外交策略,但这个国家本质上并非诚心实意,换了一届政府后就有可能把上一届政府承诺的东西全部推翻,丝毫没有国家信用可言。

但无论哪一任政府,都有一项内容不会改变:霸权思维。

美国向来把自身的利益放在国际关系中的首位,再者说现有的国际秩序也是美、苏等国在二战后确立的,如今苏联早已不见踪影,美国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他们距离真正霸权最接近的时刻。

尼克松时期,美国基于综合国力对比不认为中国具有直接威胁,而且中国当时与苏联关系并不好,美国也觉得这是个机会。

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已经完全不会被美国轻视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到惊人,且在亚洲乃至世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更令美国感到惶恐的是中国的动员能力。

美国每次打仗之前,政客都会想尽办法去做战前动员,比如把交战对手比喻成需要改变的人间地狱,过去出兵伊拉克、出兵阿富汗等国之前都是如此,越南战争泥潭后,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使得政客们骑虎难下。

中国不一样,从1949年开始算起,抗美援朝、对印或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是如此,每次国家需要开战,必然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支持,从无例外。

这几年也有让西方胆战心惊的事情:2020年初疫情来势汹汹,局势到了无比紧张的时刻,中国有能力快速封锁一个千万级规模的大城市。

在西方人眼中,疫情来时是如此,战争若是来临就不必多说了,中方一定会协调好一切力量,老百姓更会全力以赴提供支持,特别是解放台湾这种扎根在每位中国人心底的事情。

看到这样的情况对比,美国不慌张是不可能的。

再者说,就算美国靠着连年战争积累实战经验、大量军费投入准备武器,形成数字对比方面的优势,美智库给出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中美开战将会在中国近海,“数据”完全用不上。

从两个正在博弈的国家来看,一方着急了,就会给另一方留出机会。

中美之间就是如此,中国一直都在西方的封锁下寻找发展的机遇,也顺利在改革开放征程中实现经济腾飞,又没有国家能用结盟的方式限制中国的行为,无论美国怎么出招,只要没有到出兵的那一步,对中国来说依然可以轻松应对。

古人讲究“以柔克刚”,这招在大国博弈中同样适用。

博弈的关键期,更要沉住气

沉不住气就会落入陷阱,俄罗斯在2022年才提供了经验教训。

此前一年,拜登政府就作出警告,希望俄罗斯能够倒向美国,若是坚持去搞“多极世界”,就要面对麻烦。

俄罗斯的情报部门确实没有提供准备的情报,导致普京在决策者角度上认为乌克兰是好打的,那就“长痛不如短痛”,在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之前,没有多少国家相信俄罗斯会按下战争按钮,美国的威胁又不是一天两天,俄罗斯要出兵就会做好万全准备。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当时的俄罗斯会用一种“大炮打蚂蚁”的方式轻松解决乌克兰,没想到,时间一天天过去,俄罗斯却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

战术角度看,俄军发挥了空降兵的传统,直接选择在基辅周围的机场降落;边境的装甲洪流配套推动,这些动作也能看出普京是很有信心的,打下乌克兰都能用小时计算。

但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于,美国和欧洲早就拧成一股绳,共同支援乌克兰,泽连斯基在拿到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指导后也有了对抗的勇气,誓死要和俄罗斯鱼死网破。

“一鼓作气”在现代战争中太重要了,古代战争一次没打下来还能偃旗息鼓再干一场,而现代战争中只要错过了一次机会,卷土重来就太难了,当年美国连越南都没能拿下,就是这个道理。

俄罗斯没能拿下基辅,但他们又没办法失败,被迫卷入了消耗战之中,没有退路可选,什么时候能停下到现在都说不好。

按照西方的构想,只要把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切断,俄罗斯早晚被消耗殆尽,到时候再用“颜色革命”等手段给俄罗斯换个亲美的领导人,那么俄罗斯的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流向西方。

好在俄罗斯在落入陷阱后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普京政府执政20多年,个人威望很高,且对俄罗斯的各方面也极为了解,他们紧握能源这条生命线,同时不断开辟对外的通道,才尽力维持住了战争态势。

哪怕如此,战场上的俄乌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有来有回,足以见得西方的恐怖。

而纵观美国近几十年来的战略考虑,尤其是“亚太”、“印太”之类战略提出,俄罗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定是地理位置更好、发展势头更猛的中国。

美国也想把中国推入战争旋涡之中,过去曾有过多次挑动。

菲律宾就经常被美国推着去和中国动手,对美国来说,菲律宾骚扰南海能够干扰中国的战略部署、分散中国战略注意力,若是菲律宾脑子一热直接与中国对抗,那么美国马上就会安排一场“代理人战争”。

打菲律宾对中国来说困难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但中国不会在菲律宾越过红线之前动手,这并非中国不敢打,而是发挥出了超强的“战略定力”,之所以叫“定力”,就讲究越是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越是要坚持下去,缺乏定力就会正中美国下怀。

无论中国打击菲律宾要用多久结束,美国必然会爬上道德制高点指责中国,说中国“倚强凌弱”或者其他内容,同样也会对南海周围的其他国家煽风点火,比如:中国今天敢打菲律宾,明天就能打你们,不如赶紧与美国结成战略同盟。

任何头脑清楚的小国都会尽量保持中立,或者实在不行就坚定地倒向一个不可能落败的国家,问题是美国是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国家,只有有需求时才会抛出橄榄枝,用完之后马上就不管不顾。

要是美国真想打仗,完全能在2016年真刀真枪干一场,可那年还是以美国默默离场而结束,说明了一切。

应对这种问题,中国也有解决的方式,那便是以德服人。

过去南海问题中闹腾得最凶的就是越南,拜登政府时期拜登本人曾亲自到访越南,而越南则马上向中国示好,越南其实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才是立国之本,那种四处征战的模式早已被历史淘汰了。

对付上蹿下跳的民进党当局也是如此,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一旦走向武统,决定权在解放军手里。

在2024年解放军的军演都包括A、B两场,今后只会更加常态化,在避免落入陷阱的情况下,真要打就一定是速战速决,不会给美国卷入的机会。

因此,从来都不是不敢打谁,而是要结合战略博弈的大势来判断。

参考资料

1.雁默:拜登搂越南,印度咬下唇 观察者网

2.解放军在台岛周边举行军演?国台办:必要之举、正义之举 南方新闻网

0 阅读:53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