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曾暗示:将俄罗斯肢解,远东归中国!我们为何不能信?

历史有小狼 2025-04-05 01:25:41

俄乌冲突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受国际关注的大事件了,从2022年全面爆发持续至今,俄乌双方现在已经处于“边谈边打”的态势了。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两位主角,也少不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幕后支持”,当然,中国这位实力强劲的“观众”也曾数度被局中人牵扯入戏。

为了能拉拢中国,各方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比如乌克兰的一些高官曾暴言:如果俄罗斯被彻底击败,到时就将其肢解,其中的远东地区就归中国所有!毫无疑问,这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我们究竟能不能信呢?

一、乌克兰的“大饼”

2023年,中国派遣特使前往乌克兰等国,希望通过沟通协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俄乌冲突。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正值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生日,在生日会上,这位局长突然拿出一个画着俄罗斯领土的蛋糕,其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上他标注出了一个“K”字,“K”在乌克兰语中代表着中国。局长暗示,如果中国能够站在乌克兰这边,那么在俄罗斯战败后,他们会将远东地区划归中国所有。

事实上,这种“远东归属中国”的发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英国以及美国的所谓专家也曾提出“建议”:中国应该趁着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无法脱身,将故土远东“收复”。一个送一个夺,这些西方国家对我国领土完整都表现出了莫大的关心。

那么乌克兰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让中国参与进去呢?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战局看出一点端倪,虽然俄罗斯早期的战略没有得到实现,但是综合来看他们是取得了一定的优势的,而反观乌克兰这边,在得到了美国和欧洲诸多的军事援助后,依旧徘徊在失败的边缘,这个时候的他们急需祸水东引,企图通过中俄领土的历史遗留问题,诱使中国加入,与俄罗斯进行对抗。站在乌克兰的角度上来看,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似乎忽略了关键的一点:中国对领土问题的敏感性远超外界想象。从元朝岭北行省到清朝外东北,历史记忆塑造的不仅是领土诉求,更是对“他国干涉内政”的深刻警惕。

那抛开中国主动出击的可能性,乌克兰的这番“承诺”是否会有兑现的一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它分成两个部分来分析,俄罗斯是否会战败被肢解,以及中国“收复”远东的可信度。

二、俄罗斯被肢解的可能性

作为世界上领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从它的政体来看,俄罗斯的联邦体制经过数十年调整,已形成“强中央—弱地方”的权力结构。2000年普京上台后,通过设立七大联邦管区、任命亲信为地方长官、修改地方立法与联邦宪法冲突条款等措施,彻底扭转了叶利钦时代的“地方诸侯割据”局面。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期间,全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支持率高达86%,远超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中央集权或者说是总统集权,在领土面积庞大的俄罗斯是由一定正向作用的,而这种制度在面临外界入侵时,往往能发挥重大力量。

在经济层面俄罗斯也是不遑多让,哪怕是西伯利亚和远东等边疆地区也都高度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2021年为例,远东联邦区人均财政补贴为莫斯科地区的3.2倍,其能源、矿产收益的70%都通过联邦税收体系回流中央。这种“经济脐带”使地方缺乏独立生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削弱了地方独大的可能。

当然了,在回答俄罗斯是否会战败和被肢解的问题上,其军事能力是最有发言权的。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核武库,且已完成“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现代化升级。而2020年颁布的《俄联邦核威慑政策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当国家生存受到威胁(包括领土完整遭破坏)时,俄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红线”使得任何肢解俄罗斯的企图都等同于自杀行为。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即便在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本土也未被分割,反而通过独联体机制维持了对前苏联空间的影响力。核大国地位与军事投射能力,构成了俄罗斯领土完整的终极保障。

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现有的国际秩序也打破了乌克兰肢解俄罗斯的最后一点幻想。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也就是说,任何试图变更俄罗斯领土的行为,除非经其政府同意,否则将直接违反这一国际法基石。而俄罗斯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能够阻止任何涉及其领土问题的国际决议。

俄罗斯的联邦架构、核威慑能力与国际法屏障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稳定三角,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乌克兰的“肢解”论调,本质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生存逻辑的无视,是极度脱离事实的。

三、俄罗斯远东与中国

自俄乌冲突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而为了能够缓解战后经济压力,俄罗斯对其远东地区实施了加快发展的战略,其中与中国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会不会有机会将远东地区收于麾下?答案是否定的。

仔细解读一下俄罗斯在远东推行的政策就会发现,它的本质是借助外力激活经济而非让渡主权。比如说,2015年《超前发展区法》以税收优惠吸引外资,但所有项目均需通过俄国家安全审查,中国投资仅占远东吸引外资总额的7%。这种“开门不放手”的策略,折射出俄方对主权的绝对掌控欲。俄政府多次强调“远东开发是内部事务”,而关于远东地区的政策设计也始终以“防止经济依赖演变为政治附庸”为红线。历史早已证明,从沙俄时代对西伯利亚的拓殖到苏联时期对远东的军事化管控,俄罗斯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欲深植于民族基因,绝非短期的经济合作所能动摇。

不仅如此,远东地区的居民民意也彰显着所谓领土交易的荒谬。尽管多数远东居民认可对华合作的经济价值,但社会调查显示,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仍然视中国为“威胁”。更微妙的是当人居民在文化认知的鸿沟:远东人在肯定中国人“勤劳”的同时,认为我们是“狡猾”的,所以在与中国商人进行合作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戴上有色眼镜。

一份远东各大高校的调查问卷更直接说明问题,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对华合作”时,40% 的年轻人支持与欧洲合作,支持与华经济合作的占 30% ,愿意与日本经济合作的占 25% ,愿意与美国经济合作的占 5% 。

不难看出,尽管近年来俄罗斯与中国关系更加深入,但是关乎到自己领土问题,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他们就是寸土不让的。

四、中国接受提议的后果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如今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同往日,如果真接受乌克兰的提议又能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无疑是天真的,中国若接受“远东归中”提议,不仅违背了“不干涉内政”原则,更将动摇台湾问题的法理基础。现实中,中俄能源管道与联合投资基金构建的利益共同体,远比虚幻的领土承诺可靠。

而其中更深层的风险还在于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倘若俄罗斯解体,北约势力必然渗透远东真空地带。当前已有远东居民视“中国军力增长”为威胁,若黑龙江对岸出现北约基地,中国就将陷入到“北西南三面战略围堵”的噩梦。更不必说,俄罗斯供应中国约20%的原油和10%的天然气,远东动荡将直接冲击能源命脉。

归根结底,乌克兰的这种“肢解俄国,远东归中”的论调是将复杂地缘博弈简化为街头分赃的谬言。它既低估了俄罗斯捍卫领土的意志,也误判了中俄关系的成熟度。要知道,两国在远东的互动,始终在主权篱笆与利益钢丝间谨慎游走。当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吞吐着中国货物时,俄军东部军区的核潜艇也在日本海无声巡航——这种“经济合作与军事戒备”的共处,恰恰是现代国际关系的真实镜像:利益可以交换,主权永不妥协。

参考资料:

中文期刊:准确评估俄罗斯经济实力和中俄经贸前景

知网: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远东对华合作舆情分析

0 阅读:0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