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眼中的"生死判官":1天击毙280余人,"战神"胡修道究竟有多强悍

倾酒历史汇 2023-04-02 18:10:34

“单兵之王”、“生死判官”、“孤胆英雄”,谁能想到,这些词汇均出自一个刚上战场的新兵小白。

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部队为小战士胡修道请功,一人歼敌280人,上级直接驳回:不可能,请重新审查!而最终结果只有四个字:情况属实!

上甘岭唯一活着的“功勋章”

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美国,于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议,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

战后,功过奖惩拉上台前,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朝鲜方面的授勋,当时,志愿军共12人被授予了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这其中,除去总司令彭德怀,剩余都是前线基层战士,耳熟能详的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

而参与过抗美援朝最血腥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的,便有4人,分别是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胡修道。

这四人中,唯一活着领功勋章的,只有胡修道!

胡修道何许人也?为何能获得如此荣誉?他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呢?

“单兵之王”成长史

胡修道是四川金堂人,出生于1931年,日军野心渐露的时刻,也注定了他的童年在苦难中度过,幼年的他不仅要给地主家放牛赶羊割猪草,还要被侵略者拉去做苦工。

小小年纪遍尝人间辛酸苦辣,也过早的成熟长大,明白事理,坚定了保家卫国、消除一切恶势力的信念。

20岁那年,他的机会来了,朝鲜战争本是朝、韩两国的对决,老美横插一脚,肆无忌惮的介入他国主权斗争,还将战火烧到了东北鸭绿江。

尽管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但为了长久的和平,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

征兵的宣传遍布各个角落,响应国家的号召,胡修道自愿应征入伍,成为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中的一名小战士。

在刚过去不久的抗战期间,这支军队编号为鼎鼎大名的八路军129师,以敢打敢拼著称,战士们之间,一向以实力论英雄,而实力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靠的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实战经验,是一次次鲜血铸就的成败。

为了能为国争光,为了能在战场上杀掉更多敌军,胡修道拼尽全力去训练,射击、投弹、刺杀,凡是实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战斗手法,他都日夜不休的练,为初上战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2年11月,艾森豪威尔当选老美总统的次日,上甘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拉开帷幕,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以每秒六发炮弹的密集度,将核心攻击点设在了上甘岭两侧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这两处地点是我军中部重要的防御地带,也是金化、平化的门户,美军计划以此为突破口,夺取五圣山,一旦对方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应对美军攻势,我志愿军利用地形在高地四周构筑了大大小小共12个阵地,随着战况的不断升级,原本驻守的第15军伤亡惨重,上级指令12军火速支援,胡修道也在增援行列。

上了战场,军长便利用前期作战经验,实行“小兵群战术”。

所谓小兵群战术,就是在一个具体的防守点,仅投入一到三人战斗,其余人全部进入坑道隐蔽,有牺牲或受伤的,立刻补上,弹药物资也是一样,这是依据“范弗利特弹药量”作出的改变,能在密集的炮火中,尽量减少过多伤亡。

这种战术战士们在打的时候,需要将敌人放近,手榴弹攻击,再辅以机枪扫射,若是敌军撤退,战斗小组便先打先锋,再交叉射击,等快够不着撤退的最后一批人,便紧急呼叫炮火支援,远距离攻击。

如此一来,便能以较小伤亡,大量杀敌。

此番守卫597.9高地,志愿军便将这一战术运用到极致,其中胡修道和战友腾土生、班长李峰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镇守3号阵地。

金化攻势

11月5日天微亮,敌军百余架飞机、300门火炮、30多辆坦克,外加15个营的士兵,呼呼啦啦的涌来。

在此之前,597.9高地其实已经经过连番炮火轰炸,战士们抵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炮弹巨大的摧毁能力,让阵地半个山头几乎都粉碎了,只剩下一些渣土碎石作掩体。

由于对方武器弹药充足,连日的炮轰对于其库存造不成任何影响,反而是初上战场的胡修道吓呆了。

敌军第一次冲锋时,有老班长李峰带着,胡修道跟在后面疯狂扔手榴弹、爆破筒等,只要摸到什么就往敌群里砸,近乎癫狂的状态让班长也意识到了不对劲。

趁着敌军还不敢上来,他转身安慰胡修道,将他紧握着手榴弹的拳头强行掰开,才发现手心沁满了汗珠。

不过在战场上,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特别是面对武器精良的美军,人海战术、作战技巧、凝聚力,是我们唯一能取胜的关键。

因此很多新兵没有太多训练的机会,他们需要快速适应战场,老兵也不是专业教员,最常采用的教习方案,便是一看二打三带,老兵先打新兵看,新兵打老兵看,最后便是老兵带着新兵正式打,充满硝烟的战场便是他们的实习地。

李峰并没有给他讲太多大道理,一切只能靠自己悟,幸运的是,胡修道想着抗战时期的百姓,想着侵略者若是再次踏上中华大地,百姓们将会陷入再一次的水深火热,日军侵华的场景一幕幕显现,他终于从惊惧中回神,眼睛刹那间清明、坚定。

这边,敌军见强攻不成,思虑一番改变招数,以两个排的士兵,分梯次发起波浪式冲锋,李峰很快想出应对措施,采取“包饺子”打法,先集中火力打两边敌群,等到他们灰头土脸向中间“安全地带”撤离,我方立刻向人群投炸弹。

以这种策略,三人再次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但这种平衡没有持续太久,旁边九号阵地情况危急,李峰被调去防守,胡修道、腾土生两个新兵瞬间升级为“阵地老兵”,被迫成长。

而他们也不负众望,像不知疲倦的机器一般,一个供弹,一个投弹,连续击退了敌军好几次疯狂冲击。

此时的胡修道已经不知道何为害怕了,只有心底汹涌的怒火在叫嚣着。

眼瞅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敌军慌了,针对597.9高地的兵力,从一个营增加到一个团,而增援的部队恰好是韩二师31团,这可是送上门的战功了。

谁不知道韩军“威名远扬”,胡修道机枪、手榴弹哐哐上,韩军成片地倒。

眼见着三号阵地久攻不下,敌军开始转向十号阵地,胡修道这边正打得酣畅淋漓,那边十号阵地告急了,原来这里的战士近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个重伤的志愿军在苦苦支撑,连长下令火速支援。

胡修道与腾土生快速赶到,情况不容乐观,长时间的投掷,胡修道的胳膊已经肿了,腾土生双手也被碎片炸伤,只能用头顶着,将弹药送到胡修道身边。

这样一个残缺组合,却硬是呈现出摧枯拉朽般的气场,顶着敌人强大的火力网,他抓起机枪疯狂扫射,右手肿了换左手,左手不行坚持咬牙抗,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二人再次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守住了十号阵地。

不过十号阵地掩体太小,他们不确定会不会葬生此处,胡修道便让腾土生去向连长报告,请求增援,自己先顶着。

为了营造出很多人防守的假象,他刻意将牺牲战友的帽子摆在阵地前方,然后一个人左右奔跑,四面射击。

不过很快,增援的战士到来,他终于能返回自己的阵地,可惜战友们再次牺牲,十号阵地再度告急,眼见着敌人要突破最后的关卡,胡修道立刻扛起机枪飞奔至十号阵地。

又一轮疯狂的扫射、投掷炸弹,敌军此时已知晓我军阵地只有一人,但他们压根破不开严密的攻击,此时的胡修道在他们眼中,就像“阎罗殿中的生死判官”令人望而生畏。

胡修道已经彻底杀红了眼,后来的回忆中,他坦言,一身的伤,没有吃饭,一口水都没有,也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与饥饿,只有一个想法:消灭敌人,守住阵地,赢得胜利!

直到连长下令他寻找掩体,他才撤回阵地,也是在他隐藏的那一刻,志愿军的炮火一齐冲下敌军,全方位的火力覆盖,也让敌军尝了尝什么滋味。

在他的坚守下,597.9高地等来援军,胜利属于志愿军!

后来的战友们回忆当时的场景:他(胡修道)全身衣服被炸碎,满身的灰尘,只有牙齿和眼睛是白的,援军抵达后,他甚至唱起了战歌。

从前线退下来后,胡修道昏睡了三天三夜。

据统计,在那一天,胡修道独自一人,打退了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成功守住三号、十号阵地,创造了一场战争奇迹。

而这一传奇事迹,也被文工团成员任红举现场记录下来,当时的战场上没有纸,他便四处搜集烟盒,在炮火隆天的战场上,在掉着土渣的坑洞中,逐字逐句写下了真实见闻。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连里向上级打报告,为英雄请功,上级根本不相信一个只有21岁的瘦弱小战士,能创下如此功绩,直接让重新核查,最终结果令所有人钦佩不已!

不久后,组织也为胡修道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88年,胡修道从热爱的军政岗位上退休,经常深入基层为战士们作报告,还成为多所学校的负责人,直到2002年因病逝世!

勋章永远不会生锈,它用烈士临死前的眼泪擦洗过,用烈士的鲜血擦洗过。

英雄永远不会被人遗忘,记住的姓名,传承的是永恒不变的不屈、抗争精神!

2 阅读:51

评论列表

湛蓝  夏时

湛蓝 夏时

2023-04-11 15:46

没意思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2023-04-12 16:44

[点赞][点赞]

贪墨

贪墨

2023-04-13 15:33

厉害

仕人

仕人

2023-11-05 14:36

老兵不死[点赞]

倾酒历史汇

倾酒历史汇

生活很累,那就要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