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犬将军"宋希濂:与日军血战10天歼敌1万,成就德械师最后的辉煌!

倾酒历史汇 2023-04-02 18:13:38

军法如山!敢后退一步者,杀!敢屈膝投降者,杀!敢消极抗战者,杀!

——抗日名将宋希濂

大革命、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之前,百姓在旧社会、军阀、地主的压榨下,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

而对于很多崛起的战士们来讲,每一个阶段的抉择,都足以影响一生,或成为永垂不朽的大英雄,或成为人人唾弃的大汉奸。

宋希濂无疑是幸运的,若是没有陈赓大将的指引,周总理的开明相劝,单就枪杀瞿秋白,便足以执枪决之刑!

那么,宋希濂为何会成为不被定义善恶的存在?他与周总理、陈赓有何渊源?又为何会成为首批特赦战犯?

富金山一战成名

1938年9月,距离日军全面侵华刚过去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却是极致黑暗的一年,在此之前,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让数十万军民牺牲在保家卫国的征途中。

宋希濂作为国军将领,毫无例外参加了一线作战,带领部下同日寇拼刺刀、炸碉堡。

而此时的他,在上司白崇禧的指挥下,率71军负责镇守富金山,与他交手的日军指挥官,是东久迩稔彦,裕仁天皇的皇叔,日军第2军司令官。

宋希濂

对方得知自己的对手是宋希濂,立刻下令部队要万分谨慎。

除去对宋希濂本人军事指挥天才的肯定,还有一部分是对71军的畏惧,71军由著名的三大德械师组成,包含36师、87师、88师,遗憾的是,短时间的浴血奋战,加上德日合盟,对方拒绝再向国军售卖武器装备,使得德械师在损耗巨大的同时,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富金山战役开始前,三大德械师早已名存实亡,9月2日,日军开始大举进攻,迎战前前夕,宋希濂义愤填膺的宣誓:我们的对手,是南京大屠杀中犯下严重罪行的兵团,为了惨死的同胞,所有人今天都要死在富金山!日军不是想占领武汉吗?那就让他们踩着我们的尸体去武汉!

在他的率领下,双方先后交战六个昼夜,71军无数次击退日军,凭借着顽强的信念,在死伤过半的基础上,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使对方寸步难行!

到了9月7日,日方已摸清宋希濂所处指挥部的具体位置,他们架起长枪大炮,24架飞机齐出动,将指挥所炸得四分五裂。

暗自欣喜时,发现71军依然有序进攻、防守,原来宋希濂早就奔赴一线督战,随战士们共同杀敌。

不过由于我方装备落后又稀缺,嚣张的日军甚至在山下设立了野战医院,望远镜观察的宋希濂将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万分悲愤,哪怕我只有一个山炮营,也能将对方全部摧毁,可惜我们没有。

即便如此,宋希濂没有放弃,凭借现有的武器,将日军死死压在山下,整整两天,守住了富金山,还打伤了日军旅团长。

71军的顽强抵抗,彻底激怒了日军,对方又抽调了两个大队的兵力增援,空中、陆地不间断的轮番轰炸。

整整十个昼夜,能够坚持下来,完全靠着精神的支持,只要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能让日军从这里跨过去!

此战结束后,71军战士近乎全军覆没,但日军同样伤亡惨重,其中死亡4506人,重伤一万七千余人,此战开创了中日战损比的先例。

在此之前,由于日军装备精良,筹备已久,我军往往要以5倍的兵力,方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宋希濂富金山的胜利,无疑重塑了中日战力之差异,也彻底粉碎了日军侵占武汉的企图,对于德械师来说,无疑成就了一场中国境内的辉煌落幕!

东久迩稔彦

战后,东久迩稔彦仰天长叹:我之不幸,遇到了宋希濂!

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竟然会因为愚忠选错了路!

名将从军路

1907年,宋希濂出生在湖南湘乡,家中虽是农户,却也够得上小康家庭,有闲钱供他读书。

按照宋父的期待,金榜题名、高官加身、荣归故里,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清朝覆灭,新的秩序建立,要想在乱世中谋生路,宋父明白,必须以生命为代价去拼搏,可他并不想书生儿子走上这条路。

宋希濂却有自己的想法,国既破,家何在?军阀当道,百姓苦不堪言,只有参军,才能守护一方安宁。

凭借着这份热血爱国心,他坚定的寻找着国家最有潜力的队伍。

陈赓大将与宋希濂是老乡,二人一同上的中学,一齐在校内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陈赓比宋希濂大几岁,1922年便加入我党。

两人相处过程中,他经常会为宋希濂讲解党的相关知识理念。

陈赓

不久后,二人一同考入广州黄埔军校,陈赓对宋希濂尤为照顾,尽管不在同一个班级,课余时间,还是会相聚讨论国家大事,一同散步吃饭。

1924年,陈赓为周总理引荐了宋希濂,当时周总理还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一番交谈之间,宋希濂深刻感受到我党一心为民的赤诚,再加上好友的力推,他顺利加入我党。

周恩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黄埔军校还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事学校,包含了很多双方的青年团体,因此,一人二党的情况并不稀奇,宋希濂亦是。

1925年,孙中山逝世,老蒋意图独占权势、地位的野心昭然若揭,极力迫害我党人士的同时,大量招揽优秀人才。

陈赓因为在东征时救过老蒋,第一个向他抛出橄榄枝,名利、金钱诱惑,陈赓不为所动。

他转而将目光投向宋希濂,恰巧对方在攻打桐庐时重伤,退居后方疗养,老蒋便派人送亲笔信,希望他能去南京相见,信中还夹着300大洋。

陈赓此时也得知好友重伤,来信让他去武汉养伤。

或许是对名利、金钱的服从,也或许是对当时老蒋的期盼,他犹豫再三选择了前往南京,之后便开始助纣为虐!

分道扬镳

一开始,念及与陈赓的交情,念及同胞之间不相互伤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老蒋对他寄予的厚望,让他去日本进修,升任旅长等,宋希濂初心渐渐迷失了。

1933年,宋希濂驻守江西抚州,时隔不久,闵变发生,受老蒋指示,他前去平叛,罪恶的双手开始沾染红军的鲜血,之后的围剿苏区,他也给我军带来极大伤亡。

事情只要开了头,后来便理所应当了。

1935年6月,宋希濂犯下了悔恨一生的决定,也对我党造成极大创伤。

在老蒋的示意下,他杀害了著名革命家瞿秋白先生。

彼时是长征开始后不久,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瞿秋白因肺病咳血不能随行,便打算前往上海疗养,过程中不幸被叛徒出卖,于福建被捕。

瞿秋白

瞿秋白是宋希濂在黄埔军校的老师,恩师被捕,他万分焦灼,几番劝降,瞿秋白淡定表示:一个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飞鸟爱自己的翅膀更重要,我不能割裂自己的历史!

劝降不成,宋希濂只能尽全力善待老师,让他享有应有的尊重,而这边,鲁迅、宋庆龄等人也在积极营救,不料老蒋第五次围剿失败,怒火转移到俘虏身上,密令宋希濂“就地处决”瞿秋白!

瞿秋白临刑前照片

行刑当天,宋希濂为瞿秋白准备了一壶好酒,四碟小菜,瞿秋白换上一件干净的白裤子、一件黑色对襟唐装,下面穿着黑鞋黑袜,淡定的写完绝笔信,在场地中间做了10多分钟的演讲,最后坐在草地上,结束了自己传奇悲壮的一生!

而宋希濂也明白,自己没有回头路了!

后来的西安事变中,他积极帮助老蒋镇压局面,和我党联系,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最终结局竟是两党再次合作,不过他的从容也在老蒋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希濂摒除了同胞之间的隔阂,将所有怒火倾泄在侵略者身上,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役,成为真正的抗日英雄,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也在人民心中留下好印象。

然而时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颓势尽显,很多将领响应我党号召,纷纷起义,宋希濂却起了逆反心理,或许自瞿秋白事件之后,他就坚定的认为一旦投降,必死无疑!

因此在解放军大军压境之际,他依然顽强抵抗,等到退无可退之际,在大渡河被两个团的战士围攻,绝望之下欲饮弹自尽,被战士们及时制止。

悔过

进入监狱后,他倔强的不肯低头,消极怠工,不接受我党的思想教育。一日面对看守战士逞凶时,陈赓大将来了,往事历历在目,宋希濂赫然明白,当时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如今再相见,早已物是人非!

不想陈赓主动开口,询问他近况如何种种。

在昔日好友衷心地劝导下,宋希濂终于开始接受教导,认真观看党的书籍,慢慢发现了我党才是真正适合国情,有利于民的“指路明灯”。

1959年,由于在狱中表现优异,宋希濂成为首批特赦战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周恩来主动约见他,发自内心的表示,学生走错路,老师也有责任。不过及时改正也是好的。

毛主席也表示,功是功,过是过,人民不会忘记你的抗日功劳!

纵观宋希濂的一生,迷茫过、错误过、拼搏过、忏悔过,是非曲折我们无从考证,只能在点滴中,思考着那个年代、那种境遇下,人们复杂的爱国情怀!

3 阅读:510

评论列表

湛蓝  夏时

湛蓝 夏时

2
2023-04-11 15:45

厉害👍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2
2023-04-12 16:44

伟人

贪墨

贪墨

1
2023-04-13 15:33

厉害

倾酒历史汇

倾酒历史汇

生活很累,那就要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