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给我父亲捎个口信,我为抗日死在此地,我家住县西街,刘家肉铺,父亲刘玉和。”
——抗日女英雄刘桂贞遗言
1932年10月,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由于老蒋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快速沦陷,人民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到处哀嚎遍野。
与此同时,老百姓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自发组织起抗日武装力量,遗憾的是,正规军不作为,临时组建的团队,作战经验不足,没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无核心领导能力,再加上武器弹药的缺乏,导致无数革命战士,牺牲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
即便这样,只要还有一人传承,就得拼死反抗。
此时的辽宁境内,一支自卫军正在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这支部队的司令为新宾县原东边道镇守使署第一团第三营营长,日军进犯东北后,他便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组成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
4月份,日本关东军联合日伪军三个团,兵分三路围攻新宾县城,新宾危在旦夕。
李春润作为司令,于抗战前夕在县内职业中学举行誓师大会,振奋人心的演讲点燃了在场众人心中的热血,所有人跟着他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但这其中,一个格外娇小的身影异常引人注目,她叫刘桂贞,今年刚满19岁,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面部蜡黄,身体瘦削,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她眼中的熠熠生辉。
小小的少女竟然是革命宣传队伍的领导者,司令一喊,她立刻附和着,带着所有百姓高呼:杀敌讨逆,虽死无憾!
而今年是刘桂贞参加革命的第一年,却也成了最后一年。
轰轰烈烈的抗日行动开始后,她跟着队伍不断奔波,期间已经不单单是一位宣传者,还兼任救死扶伤的护工,后勤人员,组织百姓募捐活动。
更可敬的是,随着日军势力逐渐扩大,抗日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前线战士死伤无数,往往一个连队的战士出去,最后全军覆没。
刘桂贞多次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跟随战士们上前线,打鬼子,由此竟然练就了不错的枪法。因屡立奇功,还被上级授予上尉军衔。
同年10月26日,长期的征战,19岁的刘桂贞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抗日战士,很多人称赞她为女英雄。
此时,她跟随大部队进入南嘉禾村休整,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一些军官家属也随军行走,这也导致行进速度受限。
刘桂贞协同一名通讯员骑马负责押后任务,将掉队人员顺利收归。
一开始,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岂料日军收到消息,精准找到自卫军休整处,700余敌军浩浩荡荡来袭,刘桂贞率先发现敌情,当即扯开嗓子大喊:敌人来了,快走!
一番动静也惊扰了座下马匹,马儿受惊胡乱叫着一把将她甩在地上,全身上下骨折般地疼痛。
此时的刘桂贞冷汗直冒,声音却坚定异常,她命令通讯员别管自己,先向司令汇报敌情。
为了掩护通讯员,协助其快速撤离,她强撑起身子向敌人射击。
然而,一人之力怎可与庞大的敌人斗争,密密麻麻的子弹袭来,她身上很快便布满大大小小的血窟窿。
再加上摔下马受到的创伤,很难想象,一个19岁的小姑娘是怎样承受住这蚀骨般的疼痛。
正当刘桂贞想着性命就要交待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刘姨!刘姨”,是司令李春润的长子李志云。
刘桂贞大叫着让他快走,别过来。眼看着小少年陷入危机,一名自卫军战士跑来,快速将李志云抱走。
刘桂贞却毫不松懈,她再次向敌人射击,等到李志云与那名自卫军战士不见了踪影,她彻底放下心来。
力竭的她随后将臂章与枪一同扔到草丛里,安静躺在地上。敌人赶来看到她身上伤痕遍布,整个被鲜血包裹,却一动不动,料定她已死去,径自追赶自卫军去了。
不久,当地农民外出探查情况,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刘桂贞,探得她尚有一丝气息,便将她抬回家中,奈何伤势过重,药石无医。
有一枚子弹是顺着她肚脐上方射进去,带动的肠子都流出来2寸多,腹部火辣辣地疼,她强撑起来喝了口凉水。
随后再也支撑不住了,留下最后的遗言,19岁的女英雄便牺牲了!
英雄冢,抗日魂!抗战时期有太多的烈士,他们为国牺牲却没有姓名,他们热血抗战却未被载入史册。
太平盛世的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勿忘历史!
那么,在革命的浪潮中,刘桂贞为什么是那个最值得铭记的人物?除去为国牺牲,她的一生又有哪些传奇经历?
英雄传奇经历1913年11月,兴京县多福区,一名小小的女婴降世,她的出生,为这个家带来难得的生机。
父亲刘玉和踏实能干,先前凭借一身打铁工艺闻名乡里,后来又辗转开了家肉铺,在那个年代,有一门像样的营生,便能勉强糊口。
刘家14口人就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推涌着前行。
1921年,县里首次成立女子附属小学,校长是当时劝学所长的夫人,作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精英人才,高奎五立志要让妇女,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权力,她挨家挨户宣传,废除残忍的裹脚习俗,号召女性剪发,提倡妇女解放,女子可免费上学。
在她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敢于反抗的女子,冲破家庭的束缚,封建的桎梏,走上了自由的康庄大道!
1925年,刘桂贞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小伙伴的影响下,她了解了女子学校相关事宜,强烈要求上学。
不曾想,母亲首个驳回,她的观念还停留在相夫教子的时代,校长高奎五知道后,亲自上门拜访,做桂贞父母的思想工作。
幸运的是,她的父亲和祖父非常开明,立刻同意了校长的请求,以夫为纲的母亲自然也不敢反对了。
而因为刘桂贞的家乡在东北一带,从清末开始,这里便频受列强侵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幼年刘桂贞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竭尽全力充实自己,力求有朝一日祖国有难,自己能立刻献身。
因此在家中时,便念字看书,增强体魄。一入学便凭借扎实的基础直接升到二年级。
在校期间,她也全面发展,绘画、刺绣、唱歌、跳舞样样精通,体育更是极优,为她之后从军奠定了基础。
1925年2月,上海近4万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的不平等待遇,先后举行大罢工。
同年5月份,罢工行动愈演愈烈,工人顾正红奋起反抗,领导群众与日方资本家理论,却被对方开枪打死,还在混乱中打伤工人数十人。
这一事件成为五卅惨案的导火索。
不久后,上海工人、学生相继在各马路散发传单,揭露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租界开始大肆拘捕无辜群众。为守卫自身权力,近万百姓聚集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人员。
对方盖不配合,甚至嚣张地对着群众开枪,打死打伤数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不久后,各地组织游行活动,悼念死去的同胞,刘桂贞赫然在列,她跟随当地示范学校的学生,一同参加了“沪案后援会”的游行示威,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暴行。
在此之后的多次反帝爱国运动中,都能看到刘桂贞的身影。
一次次的宣传号召,一次次的为民请命,家国情怀于少女心中,早已刻下深深的烙印。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受到严重冲击,各行各业惨遭日军毒手,刘桂贞的学校于次日便召开大会,宣布日军已占领北大营,我们将要当“亡国奴”了!
校长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唱起《铁血歌》,号召全体师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国家。
刘桂贞的救国信念在此刻深深扎根。然而,正当她踌躇满志,预备从军大展身手时,母亲却出来阻止了,按照传统习俗,她这个年纪的大姑娘,都该出嫁了,生于乱世,母亲认为夫家也是一种依靠。
但在那四方天地生存的母亲,并不知晓国没了,家何在的道理。
1932年春节刚过,桂贞父亲领着故交的三个儿子前来看亲,对方算是一大户人家,父母对此非常满意。
刘桂贞坚决反对,身边无数的先例提醒着她,“结了婚便没了自由,更遑论乱世之中,岂能安居个人之乐,若人人皆如此,救国之事,谁去干?”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女儿的倔强让父母没了主意,无奈同意她不结婚的要求。
同年4月,李春润起义,刘桂贞同一众好友报名参军,戎装披上,英勇女战士的形象便显露出来。
入队伊始,作为一个小姑娘的她被派往连队当文化教员,传授战士们知识,教他们读书认字,还负责攥写一些宣传抗日的稿子,跟着大家一起四处张贴、散发。
也是因为她的标语时常能鼓舞人心,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在她的感召下选择参军救国,空前影响力让司令部叹为观止,升她为宣传队的一员。
不久后,前线战事吃紧,日军精兵强将,拥有无数先进武器,飞机、坦克更是必杀绝技,反观我方,很多战士都是新兵,凭着一腔热血上了前线,日军刻意摧毁军工厂,也导致我方武器弹药少得可怜。
很多交通运输线也被切断,刘桂贞心中焦急,开始与队友们商量,挨家挨户宣传,号召大家支援前线,帮助守卫国土的战士们送干粮、送雨具,送医药品、担架等,在她的协助下,百姓们也开始学着制作地雷,运往前线。
5月18日,自卫军开始大反击,分三面进攻县城,双方激战四昼夜,我方损失惨重,刘桂贞心中悲愤交加,毅然扛起长枪,率领女战友们一起冲上前线,同日军正面交火,最终我军以惨痛代价,重新夺回县城。
然而来不及看望自己的父母,她又随部队踏上抗日路。
在这之后多次紧张的“大决战”中,前线吃紧,刘桂贞便领着女战士们前去杀敌,她的枪法精准,每次都能射中日军,因为其主动站出来上前线,在战场上杀敌数十人,且号召了无数青壮年从军,上级对她尤为赞赏,授予小姑娘上尉军衔。
李春润欣赏其小小年纪,本事极高,信仰极高,亲自邀请她前往司令部,教导孩子们唱歌。
时间到了10月份,部队进入桓仁县。过程中,遭到敌人猛烈攻击,在当地暂时歇脚时,一位老大娘看着刘桂贞,多次劝她留下,“跟部队走哪里是个头呢?倒不如隐姓埋名留在此地。”
刘桂贞感谢了大娘一番好意,但却坚定的回答:“宁愿枪下死,不当亡国奴!”
而她也以瘦弱的身躯,诠释了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坚韧精神。
作为新旧交替时代中的女性,刘桂贞是果敢坚强的,在人生的多个重要节点,以身作责为女性正名,为国家奉献,坚定的选择进入女子学校、坚定的为工人发声、坚定的退婚、坚定的从军报国!
她是女英雄刘桂贞,也是新时代女性真正的榜样!
湛蓝 夏时
值得[点赞]
用户10xxx42
[点赞][点赞]
贪墨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