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境内的民族与姓氏
小西水历史
2025-02-17 11:22:39
一、民族
春秋战国时,平鲁为狄人居住地区。汉代汉族与匈奴杂居。唐代允许回纥族定居于县境北部,与汉族居民共同生活。辽、金、元又融合了契丹、女真族和蒙古族等民族。明代设重兵驻守,又大量移民充实边塞,奠定了以汉族为主的基础。
清朝建立后,县境民族情况稳定,达达井、回回沟等村,均是兄弟民族聚居点。光绪年间,因连续旱灾,人多北迁,特别是少数民族北迁更多。从此,少数民族在县境居住人口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据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县境各民族人口有:汉族109250人,回族12人,满族7人,水族2人,保安族1人,藏族1人,民族不详的16人。1982年6月30日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140003人,回族8人,满族2人。
二、姓氏
1982年10月统计,全县共有326姓,其中万人以上的有王、李、张3姓,共36275人,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
五千至一万人的有刘、赵2姓,共16854人,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
三千至五千人的有郭、高、贾、杨4姓,共15825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一千至三千人的有孟、苏、杜、陈、吴、朱、马、尹、侯、武、韩、徐、孙、安、曹、史、胡、白、郝19姓,共39141人,分布在6到18个乡镇。
五百至一千人的有薛、石、周、黄、梁、蔚、任、唐、靳、于、冯、牛、林、傅、程、卢、宋、丁、荆、戎、贺、苗、范、田、何、乔、崔、支、穆29姓,共20374人,分布在8到14个乡镇。
一百至五百人的有雷、段、齐、施、阎、南、樊、党、边、宣、董、姚、强、解、蒯、寇、魏、温、翟、巩、骆、耿、计、谷、相、聂、殷、谢、岳、元、年、柴、许、吕、罗、蒙、常、郑、邸、泰、纪、肖、祁、陶、吉、土、燕、辛、善、廖、茹、黑、索、景、潘55姓,共13373人,分布在5到18个乡镇。
五十至一百人的有惠、智、叶、袁、庞、任、谭、邢、秦、赫、落、金、季、宁、路、池、栗、文、方、蔡、葛、俎、孔、尉、缑、仝、降、吴、龚、沈、尚、邵、焦33姓,共 2503人,分布在4至16个乡镇。
十至五十人有的成、太、詹、莫、米、兰、符、柳、申、邓、弋、霍、邱、裴、顾、夏、言、续、龙、席、丰、润、富、要、耀、凡、车、岭、簿、宿、仇、卫、姜、海、郅、戴37姓,共1010人,分布在2至9个乡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