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刺激经济,大家首先会想到08年的“四万亿”。
它影响实在太大了,不仅拯救了全世界,还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成就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虽然我们嘴上说不搞大水漫灌,但不意味着没有逆周期刺激经济的想法,这两年的经济有多难,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事实上,为了稳经济、保增长,也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今年国家至少搞了3个“四万亿”出来。
当然有两个前两年已经在搞了,但今年又再次加大了投放规模。
第一个四万亿:四万亿的财政。
2024年的财政赤字率为3%,赤字规模4.1万亿。
啥意思呢,就是说今年国家财政花出去的钱要比挣的钱多4万亿。
现在单纯的货币放水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资金空转、钱在金融体系里打转,流不到实体经济中。
但财政支出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会存在空转问题,这几万亿的钱最后一定会花出去,并流入到实体经济中。
而且这4.1万亿还只是保底,因为去年赤字率目标设定也是3%,但最终达到3.8%,接近3.9万亿,我看有专家预测今年最终会突破3.5%,也就是说花出去的钱只多不少。
这部分钱主要花在了保民生上,尽可能地让大家生活更体面些。
今年单是教育、社会保障及就业两大块,支出均超过4万亿元,两者的净增量达3000亿。
从这里我们也能间接窥见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家应该也有所体感。
一方消费就是另一方的收入。
虽然是保民生,但这几万亿花出去后,也会形成庞大的消费需求,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第二个四万亿:四万亿的专项债。
今年地方要发行的专项债达3.9万亿元,此外还有1万亿的特别国债,加起来比去年足足多了1.1万亿。
这4.9万亿也属于财政支出,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这部分支出不计入财政赤字。
在之前文章中,有粉丝问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的钱从哪里来,其实相当一部分就来自这些专项债。
这几万亿的专项债除了极少数用于还银行钱外,大部分都花在了基建上。
除了前面说的“三大工程”,还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等等。
由于这几万亿相当于额外加餐,所以地方非常积极,前三个月就发行了13228亿元。
这4.9万亿投资支出的主要作用,就是带动大众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短期内对经济的刺激效用很大。
不管是扩大赤字,还是大发专项债,本质上都是国家取代个人和企业来加杆杆,都是在借钱发展、副作用肯定有,但是眼下这种形势,必须得这么做。
虽然这会加重未来的债务负担,而且庞大的利息支出反过来又会挤压本属于社会福利的支出。
但是国家要发展,只能遵循像欧洲、日本、美国这些高债务国家的路径。
我们现在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先渡过眼前的难关,至于未来的债务问题后面再说。
三、四万亿的投资。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新闻,最近国家正在推动家电消费的以旧换新、汽车消费的以旧换新,甚至一些城市在推动房子的以旧换新,意图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其实还有一类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以旧换新,不过是在生产端,工业设备的以旧换新。
3月下旬,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核心内容就在标题里。
目标是,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这两年要加快工业设备的以旧换新和数字化转型。
下面的执行部门迅速给出了回应。有负责执行的、有负责给钱的、有负责监管的、有负责提供融资的、有负责税收的。
这说明国家是有意准备大干一场的,因为这对巩固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大家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么?
有机构估算,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在4万亿元的巨大市场。而发改委给出的数据是年规模5万亿以上。
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觉得这3个“四万亿”(准确说,2个四万亿,1个五万亿)和自己没啥关系,和房地产也没啥关系,更谈不上利好楼市。
千万别这么想。
第1个四万亿,就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部分财政赤字主要花在了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等民生方面。
像今年老年人的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提升了19.2%,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虽然绝对额并不高,但总胜过没有嘛。
第2个四万亿,对拆迁户,还有保障房群体就是妥妥的利好。
前面说过,这里面相当一部分钱就花在了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上。
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多次说过,今年很多城市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上搞的热火朝天。
比如广州,今年不仅推出了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更是立下军令状,在今年要推动1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都,则已为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拉到了约1200亿的资金支持。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了。
反正,过去没有拆迁到的,这两年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过了这一批拆迁红利,那么我认为后面你们的老房子,很难有拆迁的可能了。
2024年住建部已经名曲恶劣额,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国将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
5万个小区,真的不少了,非常大规模。
第3个四万亿,看似和房地产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很大。
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这句话不假,但咱们未来真正的财富永动机其实是工业和制造业。
只要中国能保持住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维持住世界工厂的竞争力,那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赚全世界的钱,就像几百年前靠茶叶、瓷器赚欧洲的白银一样。
只要社会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财富,好房子就能不缺需求和购买力。
事实上,现在房地产的问题早已超出行业自身,楼市跟实体经济是强绑定的关系,互相作用,楼市不好,形势也不太可能变好。
大家也都看到了,早在2022年底有关部门就出台了针对房企融资的“三支箭”,但房企处境并没有就此好转,现在连模范生万科都开始撑不住了。
2023年上半年,就有100多个城市出台了超300次的放松或刺激楼市的政策,但市场仍是一言难尽。
虽然这两年GDP增速看着还OK,但个体感受到的温差非常大,这两年很多人都过的苦哈哈的,要么没赚到钱,要么找不到工作!
刚公布的三月份数据,也是一言难尽。
CPI同比从0.7到0.1,环比更是从1.0到-1.0;PPI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一二月份进一步扩大。
且不说离正常通胀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我们甚至还在“负通胀”(TS)里挣扎。
怎么办呢?
指望市场自己修复,过程肯定很漫长。
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擅长的凯恩斯经济学,国家主导花钱刺激经济。
通过大规模投资,把钱输送到经济的毛细血管中,激活各行各业,大家有了钱赚,自然也就更愿意消费、买房。
但国家主导花钱,肯定不可能搞平均主义,而是既要兼顾当下,又要满足未来的发展。
事实上,08年的“四万亿”也并不是直接给了房地产,投资方向也主要聚焦于当时的新基建,比如高铁、地铁、移动网络建设等。这些增量财富反过来又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
今年高层提出“新质生产力”,和开绿灯的专项债,也都预示了新时代新基建的投资方向。
最后,再给大家科普一个经济学概念,不管是央妈主导的货币放水,还是财政刺激,在实体经济中都存在货币乘数效应。
也就是说这13万亿的钱花出去,能撬动几十万亿的经济。
总之,“把经济救起来,相当于曲线救楼市”,就是3个“四万亿”在当下的意义。
这四个四万亿,其发力程度,我觉得完全可以期待,让这3个四万亿飞一会。
不过我也想顺便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四个四万亿的滔天大水,务必小心手里的现金,现金只可能越来越不值钱,一定要做好提前的资金规划,尤其是手里有几百万甚至千万现金的中高净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