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肾衰竭患者的生命之助

昆琦评健康 2025-03-05 05:15:20

本文作者:

钱 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陈 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肾功能不全,俗称“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如果肾功能不全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就称为终末期肾脏病。此时,肾脏几乎完全失去功能,体内毒素和废物无法排出,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称为尿毒症。到了这个阶段,患者就需要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血透是什么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 通过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使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再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

自1943年荷兰医生威廉·科尔夫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血透治疗后,血透便犹如一把利器,为肾衰竭患者开辟了生命之路。目前报道的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血透患者,至今已存活超过50 年。在医学技术持续进步的今天,血透已成为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治疗措施。

肾衰竭患者什么时候进行血透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 下降至15 毫升/ 分钟/1.73 米2 以下时,表明肾衰竭已进入终末期。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到已无法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程度时,即需开始透析治疗。

具体的治疗时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等多方面因素。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失眠等尿毒症症状,表明尿毒症毒素明显蓄积,需开始透析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水肿、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甚至发生急性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等症状,则表明体内有大量水分潴留,也需开始透析治疗。若患者出现严重高钾血症(一般高于6.5 毫摩/ 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亦需开始透析治疗。

血透为肾衰竭患者带来什么

替肾脏为身体做贡献:肾脏负责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还可以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 等多种内分泌激素。肾衰竭患者肾脏功能丧失,导致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严重威胁生命。而血透可以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维持患者生命。

血透一旦开始,还能摆脱吗:血透后肾功能是否能恢复并脱离透析,取决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以及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肾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病因所致的肾衰竭,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肾功能有一定的恢复机会,血透可以帮助肾脏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对于慢性肾脏病所致的尿毒症,因肾脏结构已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肾功能一般无法恢复,需要终身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血透是如何完成的

血透的准备阶段和治疗阶段均需在医院或透析中心进行。

在血透开始前,肾脏病专科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血透治疗,并初步制订血透治疗方案。确定后就需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作为血液引出的通路,常见方式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在治疗阶段,每次治疗开始前都需要由血透医护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订当次血透处方(包括超滤量、抗凝方式、血流量等)。治疗时,血液通过血管通路持续被引出至透析机,透析器清除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整个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参数;若无异常,患者可回家,等待下一次治疗再入室。

血透多久做一次

由于体内的毒素和水分持续产生,单次透析效果无法长期维持,因此,尿毒症患者需要定期透析以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血透的具体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而定,通常每周需要进行2 ~ 3 次,每次4 ~ 5 小时。在透析初期,不少患者仍保持一定的肌酐清除率和较多的尿量,可以根据患者残余肾功能个性化设置透析频次(如每周1 ~ 2 次),采用递增透析的方式逐渐过渡至标准透析方案(即每周3 次), 更有利于患者逐步适应血透治疗。

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

血透患者的居家管理至关重要。

饮食管理:主要原则为限制水分、盐分、钾、磷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血透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需根据医生建议严格控制,以避免透前高血压和透中低血压的发生。减少盐分摄入,如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罐头食品等,防止血压升高和口渴。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以防高钾血症,可选择低钾水果如苹果、梨等。尽量减少食用高磷食物,如乳制品、坚果、碳酸饮料等。

药物管理:血透治疗仅能替代约10% 的肾脏功能,因此尿毒症相关并发症(如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仍需药物治疗。应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磷结合剂等药物,控制血压、改善贫血等症状。

血管通路管理: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检查血管通路,观察动静脉内瘘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硬结、塌陷、破溃、渗液等现象,并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确定震颤和搏动是否出现减弱甚至消失;保持血管通路清洁干燥, 避免伤口局部感染;睡觉或活动时避免压迫血管通路;如出现血管通路异常,应立即就医。

定期监测和复诊: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和体重。隔日体重增长一般不超过干体重的3% ~ 5%。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血透的充分性和尿毒症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处方。

生活方式调整: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避免跌倒和受伤。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心态:参加肾友会活动,分享交流经验。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血透不能治愈肾衰竭,但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透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肾衰竭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150

评论列表

小雪

小雪

1
2025-03-08 16:30

血透好还是腹透好

昆琦评健康

昆琦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