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功绩与商鞅并列,开启远交近攻,奠定秦统一中国战略基础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2
序言

范雎,战国晚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和谋略家,远交近攻战略的鼻祖。

范雎于公元前266年被拜为秦国相国,相秦十年,打破历来远攻近交的方针,推行远交近攻。

他和齐楚,攻韩赵,屡败列国,启用白起等名将,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万,从此东方各国再无合纵抗秦之实力,只能被迫防守。

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为秦历代国君遵从,奠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此战略不仅在当时发挥重要影响,也对中国后世政治和外交具有深远意义。

如果说商鞅改革为秦国国力提升提供内源动力,那么范雎的外交战略则成功引领秦国一统华夏。

贫寒小子的最强逆袭之路:从被丢入茅厕到秦国宰相

范雎,魏国人,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才思机敏,能言善辩,成年以后周游列国,希望能够一展才华。

但由于家庭背景实在太差,既没有资源人脉,也无金钱打通关系,自然也无机会寻找属于自己的伯乐,兜兜转转只能回到魏国,投靠在中大夫须贾门下。

此后范雎凭借杰出的处事能力和眼色行事赢得须贾信任,成为其亲信。

公元前283年,默默无闻的范雎迎来了自己人生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遇。这一年,齐国将领田单大败燕国,力挽狂澜,收复齐70余座城池,成功复国。

此前魏国曾跟随燕国名将乐毅伐齐,如今燕齐势力此消彼长,魏王深恐齐国报复,便派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范雎以舍人的身份随从前往。

齐国朝堂之上,齐襄王记恨于魏国落井下石,对须贾百般斥责,须贾嚅嚅而无言,不能应对,这时身旁的范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齐湣王骄暴无道,五国同仇,岂独魏国?……如果斤斤计较齐湣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自责,恐怕又要重蹈齐湣王的覆辙了。”

范雎的快速应变能力和不卑不亢使得齐襄王对其赞许有加,可范雎没想到,正是在朝堂的表现给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险些丢掉性命。

须贾是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之人,他害怕范雎受到重视影响自己的位置,回到魏国便诬告范雎私受贿赂,出卖情报。

魏国宰相魏齐不问青红皂白,命人把范雎抓来严刑拷打,牙齿被打掉,肋骨被打折,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

魏齐还不解气,又用苇席裹着他的身体扔到茅厕,让宴饮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

所谓能成大事者,一定忍常人所不能忍。范雎很清楚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只能委曲求全,佯装濒死以麻痹魏齐,然后又许诺看守之人重金酬谢,才得以以诈死逃出生天。

逃亡期间,范雎通过魏国低级官吏郑平安的引荐,认识了前来出使魏国的秦国使者王稽,范雎再次抓住机会,表现出自己的才能,王稽也发现范雎是个贤才,就把他带回咸阳。

然而范雎到达秦国后并不顺利,当时的秦国国相魏冉向来讨厌说客,而且秦昭襄王御宇三十多年,破楚攻齐,武功赫赫,也讨厌说客,从不听信他们。

范雎愣是在客舍被晾了一年多。范雎经过多年的磨难,不能再空等下去,机会必须自己争取。

他托王稽向秦昭襄王上书,陈述秦国当前政治和外交积弊,昭襄王看后暗自惊叹,终于答应面谈。

属于范雎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不过到这里,范雎还想继续拿捏一把,到了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宦官驱赶范雎,恰逢昭襄王往外走,范雎故意乱嚷着说:

“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这一番话算是说到昭襄王的心坎里了,他登基三十多年,朝政一直由宣太后和她的弟弟穰侯魏冉把持。

范雎此话一出让昭襄王顿觉此人不凡,必有计谋,于是屏退左右,将他迎回宫,以谦卑的态度,长跪在他面前请求赐教。

范雎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慷慨陈词,有理有据,直接切中要害,主要思想有两点:第一,强干弱枝,第二,远交近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如今,宣太后专政在上,穰侯魏冉、华阳君这两个宣太后的弟弟秉政在下,昭襄王的两个弟弟泾阳君、高陵君,以宗室身份为外围辅政。

他们蚕食王权,魏冉等人有宣太后的庇护,拥有大量封地,私家财产甚至超过国家。在对外战略上,实行远攻近交的方针,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不过是借此扩大封地。

孙俪饰演的芈月便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后

正是在这样错误的政策下,秦国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不敢向东进兵,白白浪费了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优渥的物质条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秦国要想称霸,首先要“固干削枝”,强化中央集权,把权力全部收回至昭襄王手中,然后实施远交近攻,与远方的齐国修好,攻打临近的韩魏赵。

昭襄王听后如梦初醒,在范雎的帮助策划下先是废弃太后,然后又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成功加强王权。

前266年,范雎被任命为相国,推行远交近攻战略。

远交近攻,定调秦国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远交近攻作为秦国重要国家战略,涵盖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外交,绝不简单是结交远的诸侯国,攻打近的诸侯国。

它说明了在七国争雄的局面下,秦国要先打谁、怎么打的问题,其步骤是循序渐进,步步蚕食诸侯,一统天下。

远交近攻的战略框架是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韩魏两国地处中原腹地,为天下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尤其是韩国,其领土与秦国犬牙交错,秦国土地伸进韩国境内,韩魏是秦国心腹之患,欲取天下必先取韩魏。

定鼎中原后,秦军从南北两翼外扩,北攻赵,南谋楚,然后北上灭掉位置相对孤僻,国力较弱的燕国。

最后只剩下偏居东部一隅的齐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齐国孤掌难鸣,只能就范投降。

在这一大的战略指导思想下,秦军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以消灭诸侯军队有生力量为主要任务。

从前264年至前259年,秦军向韩国出兵,攻占大小城池数十座,此后为了迅速攻取中原,秦国重大武力瓦解三晋中实力最强的赵国。

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军大将赵括被秦军统帅白起打的大败,此役秦军消灭赵军45万,极大挫伤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使其从此一蹶不振。

前256年,秦国再攻韩国,消灭韩军4万余人,在此期间,虽有魏国信陵君主持各国抗秦,击败秦军,但六国颓势已无可逆转。

在秦军败韩后,转头再攻赵国,占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九万人。

对于秦国的凶猛攻势,六国谋求合纵,但范雎看穿诸侯貌合神离的本质,他请求昭襄王拨款万余两黄金,派人私下收买各国谋士大臣,最终六国合纵被范雎轻松化解。

除了武力征伐诸侯,范雎不忘经营并控制巴蜀,巴蜀作为秦国战略大后方和楚国上游,得到范雎的重视和开发。

范雎在担任宰相后,在由关中入蜀的群山峻岭中开凿千里栈道,使得巴蜀军粮源源不断运送至秦国。

千里栈道的开通不仅仅保障了秦国对外战争的后勤供应,也极大的增强巴蜀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另外秦国以巴蜀为依托,扬言顺流而下讨灭楚国,对其形成极大震慑。

大秦宰相的另一面

从能力和贡献上来讲,范雎可以跻身于战国时代一流宰相和政治家,但从人品上看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范雎有两个性格上的缺陷,一是心胸狭隘,二是瑕眦必报。

首先从第一点来说,秦国大将白起是当时世之名将,被后世誉为杀神,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人,令诸侯胆寒。

然而范雎嫉妒白起功劳,害怕其地位超过自己,屡次向昭襄王进谗言,污蔑白起藐视君王,抗命不遵,最后白起被逼自尽。

从第二点看,范雎在得到相位后,对曾经诬陷过他的须贾大加折辱。

一次宴会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掺拌的饲料,让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像马一样喂他,此后范雎又利用权力和手段,逼迫魏齐自杀。

当然,这对于曾经蒙受大难的范雎来说倒也能理解,但却摆脱不了用人失察的缺陷。

他担任宰相后,提拔帮助过他的郑安平和王稽,郑安平不过是小吏,却把他提拔到大将的位置,此后郑安平在对外作战屡次失利,最终投降赵国。

而王稽在担任河东郡守时暗通他国被诛杀。

按照秦律,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同样按被举荐官员的罪名治罪,范雎为此苦恼,虽然昭襄王宽慰表示不治其罪。

但范雎深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公元前255年,范雎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远交近攻成为秦国此后几十年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长期基本国策。

秦国凭借这一战略成功实现统一,结束了自东周以来长达500余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帝国。

0 阅读:2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