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灭郑:史上有名的菜鸡互啄,最弱战国七雄消灭姬姓正统王权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2
导语

韩灭郑之战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间,韩国灭亡郑国的重大兼并战争。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大卿族势力瓜分晋国,揭开了战国时代序幕。

在三大卿族集团中,韩国国土最小、人口最少,是势力最小的国家,所以它急于通过战争和领土扩张提升国力,避免被其他大国吞并。

与它比邻且同样弱小的郑国自然首当其冲,成为其扩张的对象。

从前423年起,韩国发动灭郑之战,战国初期一场菜鸡互啄的好戏正式上演。

在近半个世纪里,韩郑之间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经过一番生死较量,韩国终于消灭郑国,成功跻身战国七雄。

不过受限于地缘条件,韩国地处黄河中游的狭长地带,东部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强秦,南有楚国,发展空间极其有限,直到被秦国吞并,始终是战国七雄实力最弱的国家。

蓄谋已久的小国兼并

郑国的疆域在河南新郑一带,虽然在战国初期是个小国,但是来头很大,而且在春秋时代是第一个中原霸主。

郑国的第一位国君叫郑桓公,是周天子周宣王的弟弟,绝对是根正苗红,妥妥的周王室嫡系成员。

西周时期分封诸侯有数百个,郑国凭借优越的血统,成为各诸侯国中第一等级诸侯。

公元前770年,西周败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东周时代,从此中国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最大的特点是礼崩乐坏,各诸侯在名义上尊周王室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开始互相征战。

郑国与晋国作为嫡系诸侯,在帮助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再加上地处中原肥沃之地,迅速走向称霸之路。

当时的郑庄公励精图治,使郑国国力大增,击败周天子的诸侯联军,并用弓箭射伤周天子,一时间威名大振。

而且郑国还打着周天子旗号,兼并很多小国,比如殷商后裔的戴国(在今河南兰考),郑国因此成为春秋霸主。

然而郑国的霸主之路就如昙花一现,以为是开始未曾想已是巅峰。

郑庄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争夺君位,郑国爆发了长期的内乱,元气大伤,从此走向没落。

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纷纷强大起来,开始积极扩张兼并,处于四战之地的郑国夹在中间,势力不断受到蚕食。

然而郑国人对外在的威胁并不在意,反而热衷于内耗,到春秋后期,郑国国君权力被架空,朝中事务被七大宗室大夫家族垄断,郑国国力更加衰微。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事件发生,此前称霸中原的姬姓嫡系晋国被瓜分,分裂为赵、魏、韩三国,其中韩国分到了晋国的南方,成为郑国的邻居。

当时韩国定都于平阳(山西临汾),虽然是原晋国卿族之一,但地盘比另外两家要小得多。

而且夹在赵、魏、秦、楚几个大国之间,不仅无扩张的空间,反而有被随时消灭的可能。

为了生存只能往郑国所在的黄河南面发展。当时的韩国国相段规曾向韩康子提出占领郑国的关键地区成皋,从而牵制其他诸侯。

所以韩国吞并郑国的野心,早在瓜分晋国时就已显露出来,而且在这之后是憋足了劲要消灭郑国。

而此时的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姬姓正统,在失去晋国和周王室的外援支持下,面对崛起的卿族等新兴地主阶级时更加孤立且力不从心。

韩灭郑之战——战国七雄格局形成

公元前423年,此时的韩国诸侯国地位尚未得到周天子承认,急于通过战争展现自己的实力。

于是宗主韩武子率领军队对郑国发起进攻,杀死郑幽公,郑国人拥护他的弟弟郑繻公继位,至此韩郑拉开了鱼死网破的斗争序幕。

公元前409年,韩武子去世,其子韩景侯继位,攻克郑国雍丘,渐成压迫之势。

被逼到绝境的郑国发动反击,于前407年击败韩国,双方战略态势陷入胶着。

这一阶段,韩国虽然整体实力占优,但还没有办法吞并郑国,于是韩景侯作出战略调整,一方面将重心东移,随同魏国攻打齐国,以此麻痹郑国。

另一方面将都城迁到离郑国较近的阳翟,以此能够迅速调集军队进攻郑国,韩郑两国因此迎来了一段和平时期。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正式成立,随着韩国实力的增长,郑繻公开始担忧起来,为了消除隐患,他决定主动出击。

公元前400年,郑国军队发兵伐韩,围困阳翟,双方再次陷入厮杀,然而郑国实在过于弱小,虽然给韩国一度造成被动,但依然没有攻下阳翟。

韩国顶住压力,把郑国赶了回去,至此双方战略均势被打破,胜利的天平向韩国转移。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前398年,郑国发生内乱,各卿族发生火并,国相子阳被太宰欣杀死,两年后郑繻公也被太宰欣所杀,郑康公被推举上位。

经过四年的内战,本就衰微的郑国更加羸弱,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此时的郑国已是危如累卵,紧忙依附于魏国,而魏国也愿意与郑国结盟,牵制韩国。

就这样,郑国在魏国的庇护下又苟延残喘了十年,此时的郑国不仅不低调自强,反而轻视韩国。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前375年魏国战略重心南移,把国都迁到河南大梁,发动对楚国的战争,同时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就开始交好韩国,郑国一下子失去靠山。

韩哀侯见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谋划灭郑,他召开郑国及三晋会盟,郑康公不知是计,欣然赴约,而另一边韩哀侯大举发兵伐郑。

毫无防备的郑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都城新郑被攻克,可怜的郑康公没有一丝反抗能力,直接被囚禁起来。

而魏赵两国出于争霸中原及各自利益需要,不会为了区区郑国,与韩国开战,就眼睁睁看着郑国灭亡,至此韩郑之战以韩国吞并郑国宣告结束。

最弱战国七雄从此诞生

韩国在灭亡郑国后,便将都城迁徙至新郑,作为三晋国家中最弱小的一个。

韩国灭郑既是图谋区域霸权,也是为了在强国林立的战国时代立足。

如果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是奴隶主王公贵族的内斗,那么到了战国时期,以卿族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则完全取代奴隶主的地位,军事和政治斗争变得更加残酷。

所以韩国为了不被灭亡,只能扩大战略纵深,从实力上看,韩、郑之间的主动权并没有集中于一方,双方势均力敌。

但韩国的韧性显然更强,也更善于外交,正如《韩非子》记载:

“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

历经韩国几代君主的努力以及外交上的让韩国笑到最后,并成功跻身战国七雄。只可惜韩国吞并郑国并没有改变其弱小的事实。

在此之后的诸侯争霸中,韩国几乎再未打过像样的胜仗,远不具备抗衡其他大国的实力,最终导致其成为秦灭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对象。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