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名扬千古的兵家先圣,逼杀庞涓成就伏击战宗师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06
序言

孙膑,战国初期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人,早年同庞涓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此后庞涓出任魏国大将,孙膑前往投靠,庞涓嫉妒其才华,对他施以膑刑。

不过孙膑虽落残疾,但意志坚定,利用装疯卖傻骗过庞涓,逃到齐国,成为齐国权臣田忌的谋士。

在齐国期间,孙膑为齐王和田忌积极出谋划策,公元前353年,孙膑利用魏国攻打赵国的机会,通过围魏救赵,诱使庞涓回师,在桂陵大破魏军。

前342年,齐魏再次兵锋相向,孙膑通过增兵减灶再次伏击魏军,逼迫庞涓自杀,从此孙膑名声大噪。

除了在战争实践中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围魏救赵”,还给后世留下反映战争规律的歼灭战、伏击战等杰出军事理论,与孙武、吴起、尉缭并称为兵家四圣。

遭受膑刑,逃亡齐国

孙膑,生卒年月不详,出生于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青年时期的孙膑曾拜师于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门下。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被尊为“谋圣”,是与孔子、老子并列的学术大师。

在鬼谷子的长期教导熏陶下,孙膑潜心学习兵法,学问精进,胸有韬略,成为鬼谷子的得意门生。

与他同窗学习的还有另一人叫庞涓,庞涓虽才华横溢,但嫉妒心重。当时庞涓先孙膑一步,下山出仕,凭借卓越的军事能力,担任魏惠王的将军。

不久孙膑下山前往投靠,在两人供职魏国期间,孙膑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庞涓怕孙膑夺其权势,直接捏造罪名将其处以膑刑和黥刑,即削去膝盖骨,并在脸上刻字,庞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孙膑对庞涓的用心险恶虽感到极度伤心,但也为时已晚,不过孙膑并不甘心悲惨平庸的命运,他只能选择离开魏国。

为了麻痹庞涓,孙膑上演假痴不癫的戏码,当时庞涓每天派人看着他,孙膑就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好似疯了一样,还把送来的饭扔出很远。

老奸巨猾的庞涓哪会相信孙膑会疯,为了考验他,便将孙膑扔到猪圈去。

孙膑为了把戏做足,不仅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猪粪,还把粪塞到嘴里吃。孙膑如此无下限的做法终于骗过庞涓,从此逐渐放松看管。

而孙膑这边则暗中联系齐国,秘密拜见齐国出访魏国的使者,在其面前毛遂自荐。

齐国使者也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用车将他载回齐国,并将他带到齐国权臣田忌那里。

而孙膑也依靠其杰出的才能赢得田忌的赏识,从此他留在田忌身边,成为他的门客。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一举成名,被伟人称赞为千古高手

公元前354年,赵国和魏国为争夺地盘刀兵相见,魏王命庞涓为大将攻赵,庞涓凭借出色的调度和军事指挥才能,连败赵军,直捣赵国国都邯郸。

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出兵一事,当时的朝廷分为两派,以国相邹忌为首的大臣反对救援,而以段干朋为代表的大臣则建议援赵。

最终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任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赵国。

此时的邯郸已被庞涓攻克,赵国可谓奄奄一息,魏军风头极盛,如何破局成为田忌面临的难题。

对于孙膑来说,这也是他第一次临战指挥,而且是与自己曾经的同窗、仇敌交锋,虽然眼下魏军形势占优,但孙膑冷静分析当下局势。

他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必定空虚,且不可与之正面交锋,而是避其锐气,出其不意,具体方案是:

首先,齐军分出少部分兵力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

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地区很大,是魏国首都大梁的战略要地,兵强马壮,而且这里交通狭隘,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路线只有一条,粮道容易被切断。

通过少部分兵力做诱饵佯攻就是要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以为齐军无能的假象,使其放松警惕。

其次,齐军部分主力直取魏国首都大梁,以此迫使庞涓回援,这样就能成功解救赵国,然后由孙膑亲率主力部队在回援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设伏,一举击溃庞涓。

可以说,孙膑的这一整套方案不仅体现了他对对手心理和实力的把握,更是把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军事手段发挥到极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魏军的每一步动向都按照孙膑设计的计划推进。

先是齐军在攻打平陵时果然被打得大败,成功使庞涓放松警惕,掩盖了齐军围城打援的意图。

此后齐军轻骑部队成功奇袭大梁,仍沉浸在攻占邯郸的兴奋中的庞涓接到大梁被困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急忙率军回援。

田忌按照孙膑的安排,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交战,故作示弱不断后退使其轻敌,庞涓果然上当,为救援大梁,保住权势竟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赶回。

而此时的孙膑早已带领主力部队埋伏于桂陵,只等庞涓上钩,庞涓只顾回援,孰不知掉进孙膑设好的埋伏圈。

孙膑抓住机会,以逸待劳,全歼魏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庞涓仅带少量残余部队逃回。经此一战,孙膑名声大噪,齐国在诸侯国的声望水涨船高。

增兵减灶,马陵之战灭庞涓,孙膑封神

公元前343年,魏国再次谋求霸权,魏惠王召集诸侯会盟,宋、卫、邹、鲁、秦等国均参加,只有齐楚韩未参加。

魏惠王为了维护权威,打算教训一下这几个不听话的国家,首先挑了这里最弱的韩国开刀。

公元前342年,庞涓再次率领大军征韩,韩国区区小国无力抵抗,只能向齐国求援。

有了之前大胜魏国的经历,齐威王当即拍板出兵,田忌再次出任主帅,孙膑则为军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膑了解魏国人瞧不起齐国,齐军更是胆小怕事之辈,至于他那位同门庞涓也是个骄傲自负的主。

于是他大胆复制围魏救赵的战术,先是率军袭击魏都大梁,逼迫庞涓回防,然后故意示弱、诱敌深入。

两军在大梁附近的外黄摆开阵势,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轻视齐军,便在第一次交锋中故意失败,接下来上演了一出减灶好戏。

在撤退过程中,孙膑命令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

庞涓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以为齐军士兵畏战逃跑,更加骄傲轻敌,干脆丢下主力,独自率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此时的孙膑已集合齐军主力埋伏在马陵。马陵是一座狭窄的隘道,两边峭壁耸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勉强可以通过,是一处绝佳的伏击阵地。

庞涓傍晚抵达马陵,不知是计,只能冒着峻隘险阻缓步前行,当到达山谷深处时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发现一颗一片白色的树干,庞涓好奇赶紧让人点火把查看。

结果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魏军士兵发现树皮被剥掉一大片,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大惊,方知上当,想回军为时已晚,齐军一万名弓弩手万箭齐发,魏军大乱,首尾不相顾,互相践踏,损伤惨重,庞涓自知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

“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死后,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万人,魏国主将太子申也被俘虏,孙膑取得马陵之战的胜利,至此魏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竞争霸主地位。

而齐国在孙膑的谋划下称霸东方,孙膑本人不仅功成名就,也报了一己私仇。

同时凭借两次经典战役成为伏击战宗师,与后世的廉颇、李牧、王翦等一道列为战国武庙名将。

后记

奇怪的是,孙膑在成名之后似乎消失无踪,再也没出现在战国的历史舞台上。

公元前334,齐国先后被越、楚打败,而在这两场战争中,压根儿就没看到孙膑的身影,以孙膑的谋略,齐国绝不会惨败至此,齐威王也不会闲置其不用。

所以我们大胆猜测,孙膑可能已经死去,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汉书· 刑法志》记载:

“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

从以上看出,孙膑似乎因犯罪而惨死,吴起被贵族射死,商鞅遭遇车裂,孙膑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去。

公元前341年,就在马陵之战的第二年,田忌与邹忌为权力发生火并,结果失败,然后逃到楚国避难,孙膑很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