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向旧制度开战,让秦国腾飞的改革先驱,注定的车裂悲剧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1
春秋战国史上第一个被车裂的相国

公元前338年,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极其与众不同的一年,这一年秦国的改革之父商鞅在自己的封地被自己亲手打造的虎狼秦军围攻,最后突围不成战死。

商鞅的尸首被秦军运回国都咸阳,秦惠文王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他下令对商鞅的尸体施以车裂刑罚。

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文武百官和国都百姓的面,将其尸体五马分尸,此后历代秦君依然奉行商鞅改革政策,最后实现统一中国的宏大伟业。

但令人唏嘘的是,没有一个秦君为其平反,直到秦朝灭亡,商鞅都是以一个叛臣的身份存在。

而事实是商鞅担任相国十多年里忠心耿耿,未有谋反,如此看来商鞅含冤而死必有隐情,这一切需要从商鞅变法说起。

商鞅变法都变了啥

商鞅,出生于公元前390年,卫国贵族,姬姓,公孙氏,名鞅,后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战国初期的改革家李悝、吴起影响很大,早期曾侍奉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门下。

公叔痤死后,商鞅没有依靠,恰逢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便只身一人投奔秦国,并通过各种人脉关系攀附到秦孝公的宠臣景监。

历史上的商鞅

对于商鞅的才华,景监早有耳闻,在与商鞅接触后更是认为其必为栋梁之才,不久便把商鞅引荐给秦孝公。

商鞅一向有施展抱负之心,只可惜怀才不遇,如今他终于有了展示的机会。

在秦孝公面前,他大讲帝道,结果把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孝公情绪爆发,把景监臭骂一顿,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好在经过景监一顿劝慰,孝公才愿意再给商鞅一个机会。

五日后,商鞅面见孝公,这次不再提帝道,而是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倒是不瞌睡了,但依然心不在焉,又通过景监责备商鞅。

不过孝公倒是很有耐心,虽然两次责骂,但又给了商鞅一个机会,这次商鞅会见时用霸道之术游说,孝公终于认真的听他讲完,对其表示肯定但仍没有采用。

孝公在与商鞅的交流中,很坦诚的对他讲,商鞅的帝、王之术虽说利在千秋,但耗时太长,当代无果,千百年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

眼下秦国需要立刻富强,争霸中原,需要的是一剂猛药,能够立竿见影的那种,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做法。

商鞅此时终于领会孝公的意图,所以在第四次见孝公时只谈富国强兵之策,这次孝公听的十分入迷,膝盖都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以至于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导变法。

其实,商鞅的富国强兵之策就是要把权力抓在国君手中,通过君主专制和严刑峻法实现国家力量的集中调配,商鞅的理论说到孝公心坎里去了。

但当时的秦国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仍然是旧贵族集团把持,如今向他们夺回特权何其难。

所以从一开始,商鞅的改革之路便充满艰险,他以一人之躯向整个朝堂宣战。

商鞅的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政治上,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设立军功爵制度,将士按照在战争中的表现授予爵位,二是设立县制,废除分封制,县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权和人事权上归中央,三是迁都咸阳,编订户口以及轻罪重刑,增加连坐等;

经济上,一是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三是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一是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二是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儿子成年后必须迁移户口,分居出去。

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商鞅每一项变法措施可以说是直击要害。

相较于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商鞅的变法更为彻底,可以说是法家推行封建化社会转型的集大成者,不过当时的秦国在东方其他诸侯国面前,社会体制却是最落后的。

商鞅强力推动秦国转型,使其遭受剧烈的社会疼痛,集中体现在旧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上,其中:

废除世卿世禄打破旧贵族的政治垄断,县制改革剥夺了旧贵族的社会资源,土地私有更是摧毁此前旧贵族赖以存续的物质基础。

所以商鞅从一开始就遭遇旧贵族集团的强力阻挠,双方在朝会上进行激烈辩论,商鞅以其机敏口才舌战群臣,最终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才得以压制群臣,不断推动改革。

经过十年改革,秦国终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极大推动社会进步。

不过商鞅改革彻底得罪了旧贵族势力,再加上商鞅为人刻薄寡恩,很多同僚也因此对其颇为不满。

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嬴驷犯错,竟然割掉太子太傅公子虔的鼻子,致使太子集团与商鞅关系紧张。

由于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商鞅每次出行都要数十位贴身警卫随侍,只不过在秦孝公的保护下,商鞅得以周全。

但随着变法的深入,秦上层统治阶级已是矛盾重重,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商鞅,变法改革的献祭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在秦国变法的十多年里,他十分钦佩商鞅的才能,但也清楚其面临的危险处境。

不知是出于保护还是试探,孝公临终前有意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

不久孝公病逝,嬴驷继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必然对朝堂进行新一轮政治洗牌,执秦国之牛耳的商鞅首当其冲。

另外,被商鞅整治的旧贵族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对其进行政治清算。

之前商鞅剥夺了他们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只不过商鞅背后有孝公的支持,这些旧贵族才选择隐忍,如今秦孝公这颗大树倒下,这些人便跳出来对商鞅展开攻击。

不过商鞅悲惨结局的最大推手仍是秦惠文王嬴驷。

其实在嬴驷继位初,商鞅就有告老退休的打算,但嬴驷身边的近臣却进言称,秦国百姓只知商君,不知文王,力劝君上早下决断。

要知道,商鞅虽然得罪了旧贵族,但却获得新兴地主阶层的拥戴,而且这一阶层的势力只能越来越大,而商鞅的声望如此之高,这是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其次,商鞅十多年来独揽军政大权,反观嬴驷,朝廷既无根基,在野亦无民望,他急需培养自己的羽翼,旧贵族势力是他争取的对象。

对于嬴驷来说,稳固朝政才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不久他的老师公子虔举报商鞅谋反。

其实嬴驷心里明镜,所谓的谋反不过是旧贵族势力的政治追杀,但他需要控制权力,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找一个替罪羊。

反之,如果他选择袒护商鞅,那么必将失去公子虔等旧贵族集团的支持,届时自己的下场说不定比商鞅还惨,所以嬴驷需要借助旧贵族铲除商鞅,然后实现集权。

于是嬴驷派人捉拿商鞅,商鞅只好逃亡,但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时,却因未带任何凭证,被店主人以违反商君之法为由拒绝。

商鞅感叹之余,只能继续逃亡,他想逃到魏国去避难,但魏国因他曾经背信攻破魏帅而拒绝他入境。

商鞅无奈之下只能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被逼到绝境的商鞅在面临秦军追兵时,竟真的举兵造反了。

但区区封邑之兵怎么会是虎狼秦军的对手,商鞅被打的大败,其本人也在战斗中被杀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嬴驷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并杀害商鞅全家。

至此一代杰出改革家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嬴驷通过诛灭商鞅平息旧贵族的怒火,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强化其本人的王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嬴驷也不傻,秦国的强大就是商鞅变法的结果,而且更不愿意将权力交还旧贵族,所以他将商鞅的改革成果全部保留下来,做到人亡政不息。

只不过商鞅成为众矢之的,本来所谓的谋反只是诬告,但后期起兵商邑却坐实了造反的罪名,以至于后世历代秦王未对其平反。

0 阅读:2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