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俄罗斯当初加入了北约,还会有这场俄乌战争吗?

又柔聊国际 2023-05-16 23:08:01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舆论场上一直都有一个讨论话题,那就是:假如俄罗斯当初加入了北约,还会有这场俄乌战争吗?对此,笔者认为,首先,俄罗斯从未正式申请过加入北约。其次,即便是有过加入北约的念头,那也是“动机不纯”。再者,美国不可能让俄罗斯加入北约。所以,这是一道“伪命题”。

舆论场上说,俄罗斯曾分别于1991年、2001年、2004年和2008年四次申请加入北约。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准确。因为,俄罗斯从未向北约递交过“入盟申请”,而北约实行的是“申请制”而非“邀请制”。所以,俄罗斯四次“申请”加入北约就是个“噱头”。

其实,所谓的俄罗斯申请加入北约,不过是试探性的口头表达,抑或是是领导人之间的“闲扯淡”。各自的目的绝非申请或接纳所能诠释,而在于试探底线,并为各自战略方向的制定服务。说白了,只不过“逢场作戏”或“权宜之计”罢了。

其实,只要俄罗斯仍然拥有核武器和相应的常规军力,俄罗斯就不会加入北约,而美国也更不会同意其加入北约。这是基于历史、地缘政治、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考量。

纵观摆脱蒙古统治并崛起后的俄罗斯历史,几乎就没有过真正的盟友。即便有过结盟经历,也是短暂的、松散的、目的性“昭然若揭”的。比如,沙俄曾在十八世纪末与普鲁士、奥地利“勾搭”在一起,3次将波兰瓜分殆尽,然后就“各奔东西”了。

在克里米亚战争前,沙俄、普鲁士、奥地利又一次凑在了一起。三方都信誓旦旦地说要“同生共死”,但结果却是,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只剩下了沙俄在“孤军奋战”。原因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认为沙俄是在利用它们之间的“盟友”关系进行领土扩张,是自私的。所以,它们不愿为俄罗斯“背书”。

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尼古拉二世曾感叹:俄国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朋友。连俄罗斯自己都秉持这样的原则了,欧洲国家自然没有谁再将俄罗斯当成真正的盟友了。直白地说,就民族特性而言,俄罗斯不适合与任何国家“结盟”。

俄罗斯的历史沿革到苏联后,确实有过一个庞大的“盟友体系”——华沙军事集团。然而,严格意义上来说,“华沙集团”算不上一个传统的盟友组织,因为它的运行模式不符合对“结盟组织”的定义。直白地说,它只是苏联控制下的“阵营”而已。

从华沙集团1955年成立到1990年解散的几十年里,这个“盟友”体系没有揍过北约这个“死敌”组织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相反,在华沙集团内部,苏联却“拳打脚踢”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一声怒吼”将波兰吓得瑟瑟发抖。

苏联之所以要对华沙集团内部成员动手,是因为这些国家“不听话”。不听话就揍,显然是“家长式”的做派。反观北约,却是另一种“运行”模式。

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31个成员国,是一个具有政治性质的军事集团。根据其《章程》,北约是一个防御性的军事组织。从实质上来说,北约的领导者就是美国。不过,美国并不能“一手遮天”。

北约的“入盟”制度是“邀请制”,并且在符合“没有领土纠纷、不是交战国”这个硬性条件后,仍需所有成员国批准。

以这次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为例,由于土耳其、匈牙利的“阻止”,芬兰是几经周折才于上个月“入盟”成功。而瑞典直到现在则仍然“悬”着。即便说土耳其的“阻止”是“讨价还价”,但至少也可以间接说明,美国并不能做到“一言堂”。

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特朗普当政时期的美国政府曾要求欧洲国家中的北约成员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水平。然而,以德国为首的一些北约成员就是不同意。

为此,默克尔甚至还与特朗普“怒目而视”。而且,直到此次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国家才“自愿”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这足以说明,美国的“命令”在北约内部并不是万能的。

北约成立时总部设在伦敦,后来又迁到了巴黎。1967年,戴高乐将军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并要求北约总部和驻军撤离法国。几经“磋商未果”后,美国不得不将7万驻军和400个单位的北约总部撤出了法国。显而易见,美国只敢欺负北约以外的国家,而“不敢”对自己的北约盟友动武。

直白地说,如果将北约比喻为内部组织齐全和程序严密的“黑社会组织”,华沙集团充其量不过是个“村霸家庭”而已。也就是说,美国只是个“黑老大”,而苏联则是个“霸道家长”。

北约先于华沙而成立,但现在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不断扩张。而“盛极一时”的华沙集团却早已成为历史。即便是以现在的“集安组织”来说,也已由最初的9个成员减少到了6个。显而易见,“家长制”的结盟模式不利于一个盟友体系的长期存在。

所以,具有“家长制”思维的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到一个“受到制约”的组织中。因为,如果俄罗斯加入北约,不仅难以忍受“纪律约束”,而且充其量是个“老二”的身份,这对历来都“以我为主”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假如俄罗斯加入北约且受不了“煎熬”的话,必然会有所动作。那样的话,距离北约内乱甚至是分裂和解体也就不远了。试想,美国会让俄罗斯加入北约吗?当然,俄罗斯也不可能“真心”想加入北约。而历史进程也已表明,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说法就是个“噱头”。

其实,不管是叶利钦还是普京,即便是有过加入北约的“念头”,那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或者说是一种“谋略”。

比如,舆论场上在评价俄罗斯从苏联解体中独立的最初那段历史时,总有观点认为,叶利钦“倒向西方”是软弱无能的体现。岂不知,那时的俄罗斯如果与美西方“对着干”的话,还能有俄罗斯后来的“复苏”吗?

事实上,从叶利钦最终将权力交给普京来看,恰恰说明了叶利钦当年的“用心良苦”。更直白地说,即便是在普京掌权后,仍然有一段时间是在故意“绥靖美国”。比如,在“9·11事件”发生后,普京居然是第一个给小布什打电话表示慰问和全力支持美国反恐的外国领导人。

显而易见,不管是叶利钦还是普京,他们对美国的“示弱”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在为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和军力重塑“争取时间”。而假如在与美国和西方领导人谈及“加入北约”这个话题的话,那也不过是或试探,或谋略,或闲扯淡而已。

而事实上,美国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美国让俄罗斯一度加入G7集团,也不过是对俄罗斯的试探而已。因此,在证明俄罗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与美西方“尿不到一壶”后,也就毫不犹豫地一脚将俄罗斯踢开了。所以说,“俄罗斯加入北约”就是个伪命题。

至于如果当初俄罗斯加入北约,是否还会有这场俄乌战争的问题,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难以避免。原因就在于,这场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不仅是北约东扩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反对美国霸权的问题,还有着俄罗斯自彼得大帝后形成的“土地观”和“发展观”这个“梗”。

如果俄罗斯加入了北约,“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这个理由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假如俄罗斯成为了北约成员,也就等于“认可”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反对美国霸权”之说也就不成立了。然而,这却并不能保证俄罗斯自此以后就没有了对“土地”的内心诉求。

直白地说,时至今日,彼得大帝的“土地观”和“发展观”在俄罗斯仍然“有市场”,比如,在俄罗斯社会学家和地缘政治理论家杜金的“新欧亚帝国”构想中,乌克兰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美国“地缘政治大师”布热津斯基也曾认为,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不可能成为一个“欧亚帝国”。

事实上,在这场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人对土地的这种“执念”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只要一些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仍然在乌克兰手中,只要黑海出海口未完全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即便是成为了北约成员,也不能排除俄罗斯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基于民族特性和对“发展观”的执念而“掀桌子”的可能。

0 阅读:71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