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原,也称少陵塬,位于西安市南稍偏东,本名鸿固原,是一处高出潏、浐河80~150米,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土台塬。少陵原在历史上名声极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汉时期汉宣帝葬于此塬,因其陵名杜陵,改称杜陵原,又因杜陵之南有汉宣帝皇后许平君之少陵,而称少陵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樊川,就位于少陵原之下。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的“杜少陵”之称,源于他自号“杜陵野老”、“少陵野客”,这两个称号皆与少陵原息息相关。
少陵原揽月阁
明代,少陵原上出现了一众被合称为“九井十八寨”的村寨。这里的“井”指古代王侯的墓穴。古代王侯在生前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因此讳避称墓,故称之为井。少陵原的“九井十八寨”与明代秦藩有关,秦藩家族墓地选定在少陵原,240年间先后有14位秦王安葬于此。亲王坟园所在会专门派官兵驻扎,世世代代为其守陵。这些守陵官兵后代与当地百姓通婚,渐渐地发展出众多村落,总称“九井十八寨”。
“九井”以大府井为首,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和世子井。大府井是秦藩始封君秦愍王的长眠之地,本文的主角朱敬镕则安葬于三府井。
意外得来的继承人身份朱敬镕,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为秦宣王朱怀埢的庶长子,生母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二月,被册封为德隆王。
限于史料,秦宣王朱怀埢究竟有多少子嗣不得而知,有史可查的共有三人,分别为:庶长子朱敬镕、嫡次子朱敬鉁(音zhen)和庶四子朱敬(金勉)。其中朱敬鉁为嫡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古代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其原则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设立嫡子(此指继承人,而非嫡庶)要以长幼原则为标准,不得以贤愚来评判,毕竟长幼是看得见的客观事实,容易区分,而贤愚则属于自由心证的主观评判,难以服众;其二、在长幼原则之下,还要区分贵贱,不能单以长幼论胜负,因为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子嗣存在嫡庶之分,嫡贵而庶贱,所以有嫡子的情况下必须立嫡长,没有嫡子才能立庶长。简而言之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从西周到清代的立嫡总原则,清康熙以后的秘密立储属于特例,且也只有皇室始终如一地执行。
所以朱敬鉁这位名不见于《明实录》、《明史》、《国榷》、《国朝献徵录》等史籍的秦宣王嫡子,从其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众不同。何况他自幼天资聪慧。简单来说,朱敬鉁是位地位与才情完美结合的幸运儿,因此深受其父秦宣王朱怀埢的喜爱。
嫡子虽然有先发优势,可并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据统计,中国历史上近500位帝王中,多数为庶出。明代15位嗣君中,仅有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五人属于嫡出,即便将勉强可以计算在内明英宗朱祁镇、明世宗朱厚熜算上,也不足半数。
朱敬鉁墓“睿赐墓碑”复制件
秦藩更是可怜,不算南明时期的那位身份难以厘清的秦王,十四代嗣王之中,只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惠王朱公锡、秦敬王朱谊澏和秦肃王朱谊漶为嫡出,且朱尚炳的嫡子身份成色并不怎么足。好多嫡子倒在了等待袭封的路上,比如被《明史》认定为最后一代秦王的朱存枢,实则去世时的身份是秦世子,而非秦王。
朱敬鉁也同样如此,他去世时年仅六岁,据《长安县志》记载朱敬鉁葬于杜陵乡世子井村东北,其墓名为“世子敬珍墓”。然而近些年出土的一方文物证明《长安县志》记载有误,它既不是网上流传的所谓“秦世子朱敬鉁圹志”,也非《长安县志》记载的“赐世子敬珍墓”碑,实为“睿赐墓碑”,是一方原本立于朱敬鉁墓前的墓碑。“睿”系古代颂扬帝王用语,“睿赐”指皇帝御赐的物品,所以睿赐墓碑是一座经皇帝批准树立的墓碑。碑文全文为:
“赐嫡子敬珍墓碑:
呜呼,此予嫡子敬珍之墓也,敬珍乃予元妃崔氏所生,实嘉靖癸丑十二月二十日也。乃于丁巳岁,敕赐其名曰敬珍,待有世子之封。不幸于戊午岁十二月十七日,因患痘疹,累医不痊,方绝咽之际,母子泣嘱,恋恋不舍,我虽悲号恸切,欲代无由,嘱皆乃逝;时方六岁也。
卒曰二十五日,葬咸宁县高望之原。
嘉靖三十八年次己未孟夏朔日,父秦王允中道人识。”
从碑文内容可以知晓以下几点:
1、朱敬鉁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二十日,生母为秦宣王元妃崔氏,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获得赐名。
2、朱敬鉁的死因为罹患天花,他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二月十七日患上天花,因医治无效,于当月二十五日去世。
3、朱敬鉁到死身份依然只是秦王嫡子,而非秦王世子,死后也未获得世子的追赠。想想也是,按制,父王在世嫡子年满十岁才能受封世子,在宗室政策日益收紧的情况下,朱敬鉁何德何能让朝廷为他开特例,进行追赠。
4、朱敬鉁的安眠之地在“九井十八寨”中的高望村,紧邻秦宣王坟园所在的三府井村。
5、这方墓碑的内容为秦宣王朱怀埢亲笔撰写,“允中道人”是他的号。
秦世子遗址公园
据《长安县志》记载朱敬鉁墓按照亲王规格营建,墓前有石麒鳞1对、石马1对、文武官石翁仲1对。现如今朱敬鉁墓址所在,已由西安航天城管委会开辟为秦世子遗址公园,供人们游览歇息,墓冢虽早已平毁,不过园内将墓园的范围用白线标注了出来,此外还建有“睿赐墓碑”的复制件,及石麒鳞、石马、石翁仲等石雕。
朱敬鉁是朱怀埢唯一的嫡子,他的去世标志着朱敬镕这位庶长子,正式成为秦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被认定为冒封,却不敢将其除国的秦藩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秦宣王朱怀埢薨逝,在位19年,享年43岁。他死得很不是时候,就在他去世的上一年,朝廷出台了旨在限定宗室膨胀速度,以减少宗室对大明财政拖累的《宗藩条例》。
在此之前,亲王的继承总原则为,只要整个藩国支系没有绝嗣,一旦大宗绝嗣,就应当从中选择最佳人选晋封,所以兄终弟及、以侄继伯、以叔继侄等都属于正常袭封。在此之后,大宗绝嗣之后,只有同胞兄弟,及嫡亲侄子才能袭封,其余人等即便是异母兄弟也不具备继承权,若没有人选就任由藩国被除国。
“(嘉靖四十五年十月)丁亥,命镇国将军(注:当为辅国将军)缙(火貴)以本爵奉祀摄肃府事……缙(火貴)亲定王侄,而怀王叔也,服属为近。至是,定王妃吴氏上书请命缙(火貴)嗣王。事下礼部,覆:据《条例》亲王无后者,必亲弟、亲侄始得嗣,而缙(火貴)以叔嗣侄,与新例不合。若不为立嗣,则无罪而国除……上谓:越世无相继之理。”(《明世宗实录》)
兰州:肃藩藩国所在地
说起来肃藩辅国将军朱缙(火貴)就是个大冤种,堂侄肃怀王朱绅堵薨逝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七月,此时理论上他可以正常袭爵,可等到嘉靖四十五年肃怀王丧期结束之时《宗藩条例》已经落地,等于是给了他当头一棒。
朱敬镕与朱缙(火貴)情况不同,他是正封亲王之子,按理可以正常袭封,可《宗藩条例》的内容中有追溯条款,比如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代藩末代怀仁王和襄垣王子女,就因为先世冒封,就遭到清算,被降低封爵。其父秦宣王朱怀埢,在秦定王朱惟焯薨逝后,以再从子的身份由镇国中尉晋封秦王,按照《条例》条款来核定,属于典型的冒封。
“(隆庆三年三月)庚午。时,新定各王府旁支不许袭爵之例。于是,秦府隆德王敬镕、襄府安福王载尧,俱以先是冒封,法当革职袭。”(《明穆宗实录》)
受命管理府事的朱敬镕,自然知晓这一点。他想方设法地向朝廷卖好,以希求朝廷能网开一面。比如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朝廷赐予其嫡母、秦宣王妃崔氏养赡米二百石。结果朱敬镕这个“大孝子”于当年六月,上疏奏辞养赡米,不仅将嫡母崔氏的给辞了,连亲祖母李氏的份额也不放过。他的这一义举,受到当朝皇帝明穆宗的“赐书奖谕”。
而主管宗室事务的礼部,对秦藩与襄藩这个破局面,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秦藩是大明的天下第一亲藩,具有标杆作用。襄藩则是燕系藩国,与皇室血缘关系相对较近,燕系藩国享受的待遇历来要优于太祖系。
莲湖公园
所以即便是在隆庆四年(1570年)之时,面对由延长王朱真滰领衔的肃藩众多宗室的请封奏请,礼部敢拿出一代而绝的太祖系潭、赵、湘、安、郢五王,及宪宗系岐、雍、寿、汝、泾五王作证据,对所谓的“亲王不可绝”的论调嗤之以鼻,认为“宗藩袭封,莫重于亲王;万世遵守,莫严于君命”,要求严格执行《宗藩条例》。可隆庆三年三月,面对秦藩、襄藩的奏请,礼部却不敢嘴硬,反而 “以为请”,也就是在部覆文书中提出不应当让秦藩和襄藩就此绝嗣,主动为隆德王朱敬镕、安福王朱载尧请封。
事实上别说是礼部,连明穆宗都不敢轻易背负让秦藩这个天下第一亲藩绝嗣的责任。接到礼部部覆后,顺水推舟地表示“敬镕、载尧伊父既系例前承继,并准袭封。”即这秦藩和襄藩吧,啊,既然他们的父王在《宗藩条例》出台以前就已经袭封,这明显属于正常入继,所以就准许他俩袭封吧!
隆庆三年四月,明穆宗在皇极殿传制,遣使册封朱敬镕为秦王,德隆王妃吴氏为秦王妃。在此之后,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藩王不可绝”成为潜规则。礼部对册封肃王之事虽然一直唠唠叨叨地表示反对,可朱缙(火貴)依旧在隆庆五年四月获得晋封。
顺便提一句,朱敬镕的原配为王氏,她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七月受封德隆王妃,故新任秦王妃吴氏应当是朱敬镕的继妃。
为弟弟请封,逼得朝廷给《宗藩条例》打补丁《宗藩条例》出台以前,只要是亲王,不管是袭封,是入继,亦或是主支的追封者,其子嗣都可以受封郡王,入继者如秦康王诸子临潼王朱公铭、郃阳王朱公镗、汧阳王朱公鏳,蜀和王诸子内江王朱友墦(音fan)、德阳王朱友城、石泉王朱友(土贡)等;主支的追封者如代戾王之子昌化王朱仕墰,周悼王诸子应城王朱睦桎、南陵王朱睦楧等。
西安卧龙禅林
唯一不能让其子嗣获得郡王爵位的,只有旁支追封亲王。比如朱怀埢的高祖第一代临潼王朱公铭被追封为秦安王后,他的五个庶子朱诚润、朱诚浩、朱诚澈、朱诚波、朱诚注五人都没有获得晋封,只有朱诚润在死后获得了被追封为临潼王的哀荣。对此,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一月沈宣王朱胤栘为其叔朱勋澈、其弟朱胤梃请封时,礼部的表述就非常清晰。
“甲寅……沈王胤移言其叔勋澈乃祖安王之子,其弟胤梃乃父惠王之子,请皆封为郡王。不许。安、惠二王皆故灵川王,及胤移进爵追封之。复请追封其子,礼部覆其非宜故也。”(《明世宗实录》)
也正因此,朱敬镕本人才会在嘉靖二十九年被封为德隆王。可随着《宗藩条例》这部开宗室改革之先河的法案,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颁布实施,一切都变了。
“《宗藩条例》:郡王进封亲王者,本王郡爵不许补袭,以后世子世袭亲王,次嫡庶子每世止照原封世次受本等官职。”(《明神宗实录》)
即按照《宗藩条例》规定,小宗入继大宗的亲王,除承袭爵位的世子以外的诸子,必须按其晋封前的本爵为出发点,来授予爵位。即若是由郡王晋封,那么除世子以外的诸子只能授予镇国将军爵位,每代皆需如此。
若是严格执行条例,那么最凄惨的就是秦藩,因秦宣王朱怀埢乃是由镇国中尉晋封,其庶子只能被授予辅国中尉,在八级宗室爵位中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孙辈以下更是只能受封最低档的奉国中尉,怎一个惨字了得。
朱敬镕的弟弟朱敬(金勉),就享受到了来自《宗藩条例》的关爱,被册封辅国中尉。对此朱敬镕兄弟自然是不满意的,故他于万历二年(1574年)上疏为朱敬(金勉)请封。
西安古城墙雪景
你秦藩贵为天下第一亲藩,礼部不敢拿捏,但对付其下的普通宗室,还是很有底气的。
“七月癸酉朔,礼部题:‘……近,秦王敬溶请封伊弟敬(金勉)。查敬溶父怀惓,系再从侄男进封,敬(金勉)只应封中尉,已经覆奉钦依。今后各王府,虽条例以前,无论亲枝及一从再从者,其次嫡庶子,除已经封袭者,待本王身终之日,其子俱照敬(金勉)事例,止援本等官职,不得妄授前例滥请郡爵。’”(《明神宗实录》)
也就是说,礼部不但把朱敬(金勉)摁死在了辅国中尉爵位之上,还借题发挥,将其定位定例,从今以后但凡先辈之中有晋封者,除世子以外的诸子,全都需要按其本爵进行授爵。
这道诏令对天下诸藩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相信此时此刻,他们很想对朱敬镕这个始作俑者说一句:听我说谢谢你。
阿越说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十九日,秦王朱敬镕薨逝,在位8年,享年36岁,朝廷赐谥曰靖。谥法“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说他在位期间比较有为也好,碌碌无为也罢,总之他为人非常低调,在他27年王爷生涯中,除为弟弟朱敬(金勉)请封出了一次风头外,不见有其他大动作。在朝廷看来,这就是标准的贤王,故而被赐予“靖”这个盖棺定论的称号也实属正常。
相关文章秦宣王朱怀埢:大宗再绝嗣,父子、叔侄争袭忙
崇靖王朱祐樒:一次寻常的奏请,却引发一场轰动一时的大案
辽靖王朱豪墭:为亲叔送葬遭斥责,与堂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楚靖王朱均鈋:有明一代唯一一个通过过继承袭爵位的亲王
岷靖王朱彦汰:百年迁国梦破灭,兄弟反目,虐待嫡母,一度被废
亲王和郡王不一样,郡王没有直系子孙就除国,亲王只要首封亲王还有子孙并且没有犯罪的情况下没有除国的
朱棣可不是嫡子,他的母亲不是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