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三星堆出土“一堆碎片”,花10年修复后“禁止出国展览”

律令9章 2024-03-10 21:50:36

古有“上下五千年”之说,这话不用多解释,指的是华夏历史,可到了今天,“五千年历史”逐渐有了争议。

外国人要文字记载,说“中国历史3000年”、四川又发现了超过5000年历史的“三星堆”(3000年至5400年),中国历史究竟多少年?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3000年前还属于“石器时代”,5000年前真就是“上古时期”了,那时候的中国都有啥?三星堆出土的“一堆碎片”或能给出些许答案。

1929年,“三星堆”的发现就不细说了,此后曾历经数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据说今天“不敢挖了”,原因是“越挖越难以解释”。

这里单说1986年,四川再对“三星堆2号祭祀坑”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在坑内发现了青铜碎片;起初只是零碎几块,随着挖掘深入,各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青铜碎片大量出现,最终挖出了2479块。

形制上来看,这堆青铜碎片应为“一件器物”,是什么、多大的青铜器能碎成2479块?考古队遂将一堆碎片整体打包带走,10多年的修复工作就此展开!

这里说明一下,早在发掘时,祭祀坑中最先出现的是一些青铜材质的树干、树枝,坑内中、下层叠压着更多碎片。

或有朋友猜出来了,这堆碎片就是今天著名的“青铜神树”,不过1986年发现的残片数量十分惊人,现场考古人员很难从形态上分辨出它们属于哪种青铜器;因此,那时的考古专家还不知道“碎片”是什么东西,更没有“神树”之说。

不止“碎”,当时考古人员发现这件青铜器在掩埋之前就已经损坏,看样子曾经历过人为打砸和焚烧,不应该呀!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应该知道,3000年前的青铜器可是身份和尊贵的象征,即使祭祀也不用“人为”砸碎、焚烧吧?

有专家认为“该铜器是古蜀国的祭祀道具”,这种说法有点牵强;真如专家推测,古蜀国也太奢侈了,即便后世的周天子、汉武帝也不舍得拿“吉金”砸、烧玩呀!

后经仔细对比,考古人对这些青铜碎片进行拼接,这才发现是一株“青铜树”;当时树干部分碎为三节、底座裂成四块、树枝还有严重的氧化腐蚀,几乎一碰就成齑粉,连青铜鸟挂饰也有焚烧后的发泡。

实事求是地说,这株青铜树真就是“一堆碎片”,理论上讲,放在其他出土文物身上,这样的“碎片”就没有修复价值了;当时专家间也存在类似矛盾,有人建议:可简单清理残片,然后将碎片集中展示,如此就不需要将其重新拼接了!

另有专家希望这株“青铜树”重新站起来,就当时来讲,修复“一堆碎片”的难度相当大;当时“三星堆”附近没有较高房屋,“青铜树”难有站立空间,考古人干脆在发掘现场搭起临时修复棚,又调来一架起重0.5吨的手动吊机。

这些还只是“外部设施”的准备工作,修复人要先对碎片进行清理,至少要去除表面泥土以减轻重量;这些“青铜碎片”埋在地下数千年,再出土时已然脆弱不堪,修复人需要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块碎片,那可是“2479块”!

还不止,懂行的朋友或许知道,青铜器上一般会有复杂纹路,“清理2479块碎片”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其过程极为复杂。

修复人清除碎片泥土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每一块残片的完整,还要使后期研究人员看清“青铜树”的内部纹路、了解其铸造工艺、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各残片间的关系。

不夸张地讲,仅“清理碎片”就是一个漫长过程,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修复人决定从相对完好的“底座”开始修复;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相对完好”,现实中的“底座”依然是四大块的“碎片”。

简单来讲,青铜树的“底座”由两部分组成,即:圆形座圈、三个足尖向上翻卷的,朝三个方向的拱形足;“座圈”已然碎成30多块,不少碎片还因“人为损坏和焚烧”而变形,这可比拼积木的难度大多了!

首先,修复人要对残片进行研究,在确定“底座”大小之后,再用特殊手段对“座圈”进行固定;这些仍是“准备工作”,其目的是保证座圈水平,为后续“树干的拼装”奠定基础。

底座“三足”中有两只破碎,好在还有一足相对完好,修复人仿造这只青铜足,这才最终还原出“青铜树三足”的样子;不管怎么说,“青铜树”终于有了稳固底座,下面就是树干部分,这将更加令人头疼!

前文一直强调青铜树的“碎”,树干部分尤为突出,以至于修复之前要进行数以百千次的“拼装实验”;修复人先将树干下端与底座进行拼合实验,甚至动用铁丝对树干进行加固,目的是防止“青铜树干”的重量压坏底座。

简而言之,“树干中段”也用类似方式加固,这时的青铜树已超修复人的身高,那可不是“搬梯子”就能解决的;说明一下,“青铜树”枝桠较多,因此不能让其横躺平面修复,工作人员需将2000多块碎片一点点“由低到高”的拼合,可想其难度该有多大!

这时候的吊机派上了用场,为保护青铜树的表面不受伤害,修复人员在“青铜树干”表面包裹了厚厚一层布料,还需精心计算受力重心、方向等。

说起“受力重心”,其复杂情况更是令人咂舌,青铜树不像现实中的树木“直上直下”,其形状弯曲转折;那时考古、修复人都没见过“青铜神树”的原样,就只能从一堆碎片中一块块的比对,“用积木盖层楼”都没这么麻烦!

令人发愁的还有“树枝”部分,相比之前底座这样的大部件,修复人尚能从中找到拼接方式和部件方向的痕迹;但面对枝桠交错的“树枝”,修复人在没见过原物的前提下,即使拿着树枝也不知道应该朝上装还是朝下装。

其实“没见过原物”的何止修复人,就连考古、历史学家也没见过真正的青铜树;古史学家认为:青铜树是祭祀用品,应为古蜀人祈求长生的媒介道具,因此其形状应参考《山海经》中“不死神树”的模样。

对此,《山海经》中记载“不死神树”还是相当详细的:共有十个枝桠,其中九个朝下,一个向上,修复人根据这一线索进行拼接。

这里插一个争议点,这株青铜神树上共有9只鸟,专家多认为是传说中的“金乌”,也称“三足鸟”;古人认为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皆是“三足鸟”驮着太阳有规律的循环运动,因此青铜神树上的9只鸟也代表九个太阳。

争议点就此出现,《山海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后世又有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如果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是《山海经》中的“扶桑木”,那么树上应该有10只鸟才对,如今却只有9只,最后一只鸟去哪了?

对此专家们开始了激烈讨论,其中不乏丰富想象力,一种说法:“青铜神树”上只有9鸟,或是第10只鸟驼着太阳去照耀人间了,因此古蜀人的“神树”上没有它的身影。

另一说法比较实际:“神树”上原有10只鸟,但神树曾被人为损坏和焚烧,“第十只鸟”可能已经被毁,又或在深埋地下数千年的过程中腐蚀掉了。

说来说去,这些只是猜测,如今的争议点是“要不要再造一只青铜鸟”;经讨论,专家认为:既然出土就是9只鸟,且“究竟有没有第10鸟”已无法考证,最终,专家决定尊重现实。

怪异的“树枝”刚解决完,更为复杂的“挂饰”难题又出现了,由于青铜树在出土前就已被人为破坏,如今即使拼出树干、树枝等主体,很多部件的损坏还是令修复人头疼不已“这么多枝桠,青铜饰品该挂在哪部分才是其本来面目呢?”

这次,考古、史学、文物修复等各路专家一齐上阵找细节,“青铜神树”终于大致恢复了最初的样子;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大致恢复”,专家们还需还原雕刻纹路、残渣修复等,但人们总觉得神树上少了点什么。

这可不是错觉,时至1989年,修复人员发现“树干”部分有明显的补铸痕迹,这说明神树上很可能还有装饰物。

其实“三星堆”共出土了两株青铜神树,后世一般泛指二号祭祀坑内的“一号青铜神树”;当初发掘时,祭祀坑内还发现有一条破碎的青铜龙,由于体形较大,一开始专家将其归类为独立器物。

如今大家都觉得神树上缺点什么,缺的会不会就是这条“铜龙”?

有了这种想法,修复人尝试着将铜龙摆放在神树“补焊”的位置,结果发现两者刚好吻合;有了“铜龙”装饰,大家再看就顺眼多了,“青铜神树”的真面目彻底还原!

直至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落成之日,身高3.96米的“一号青铜神树”复原工作全部完成,后被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录。

0 阅读:60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