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卧龙岗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1-14 20:30:53

东汉末年,一个叫水镜先生的老师琢磨着怎样让上下课的时间更标准。那个时候,只能看日头作息。可是,遇到阴天就没有办法了。

于是,聪明的水镜先生想了一个办法,他喂养了一只公鸡,用公鸡来报时。他按照上下课的时间给公鸡喂食。因此,当公鸡饿的时候,就会鸣叫。这时候,就是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了。

水镜先生的这个办法很妙,但是,后来公鸡不按水镜先生的安排鸣叫了。等到水镜先生讲到口干舌燥,甚至天都黑了,也听不见公鸡叫下课时,他才慢慢发现不对。

水镜先生很奇怪,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个学生在公鸡饥饿要报时的时刻,给公鸡喂了粮食,公鸡吃饱了也就不叫了。水镜先生听不到公鸡叫,这课也就一直上下去了。

水镜先生很生气,质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做。那个孩子低下了头说:“我这么做,是想让公鸡不要鸣叫,这样老师你就不会下课,我们就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学习。”

水镜先生明白了,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孩子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出生地时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从诸葛亮出生到他三岁这段时间,徐州是比较太平的。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徐州也动荡起来,对诸葛亮的家庭造成不小的冲击。因为,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泰山郡做官。

朝廷很快派来了一个颇有作为的刺史,他就是陶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徐州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诸葛亮和两个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跟着叔叔诸葛玄辗转来到了荆州。

由于荆州牧刘表和诸葛玄都是山东人,交情也不错,很快就给刘表做了幕僚。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还小,于是便到刘表开办的学业堂读书,大家的生活勉强有了着落。

诸葛亮十五六岁时,他的两个姐姐也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了。诸葛玄将这事告诉了刘表,刘表也爱成人之美,于是便出面张罗。

张罗的结果自然很好。最后,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也就是蒯越的儿子或侄子,属于荆州六大家族之一。二姐嫁给了庞山民,也就是另一大豪族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还有一个侄子,就是庞统。

诸葛玄让诸葛亮的两个姐姐都嫁入了荆州大家族,这对诸葛亮的成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又失去了依靠,这年诸葛亮十六岁。

叔叔去世,哥哥也不在身边,姐姐已经出嫁。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继续留在城里读书上学,接受刘表的资助;第二,离开这里,自力更生。

诸葛亮不希望寄人篱下,于是选择了退学。因为学堂是刘表亲自督办的,在荆州的名气很大,诸葛亮要退学,大家都很诧异。

诸葛亮去见刘表,将自己要自力更生的想法说了。刘表听完诸葛亮的请求很支持,于是,帮助诸葛亮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处找了一个叫隆中的地方安居了下来。

隆中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诸葛亮带着弟弟在这里搭建了茅屋,就是史书上说的“结草庐”。为了生活,解决收入来源,诸葛亮还得下田“躬耕”。

可诸葛亮并不打算在山水之间终其一生,他在等待机会。所以,诸葛亮还得努力学习,要通晓古今天下大事。于是,诸葛亮在隆中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生活。

作为一个退学的人,到隆重耕读,自食其力,诸葛亮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这为诸葛亮带来了一些名气,也对诸葛亮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耕田种地能跟最底层的老百姓接触,让诸葛亮更能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以及他们身上所拥有的宝贵品质。

诸葛亮读书非常努力认真,除了儒家经典,还研究了法家思想。从后来可以看到,诸葛亮曾经给后主刘禅抄写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著作以及他在治蜀时所运用的法家思想。

除此之外,诸葛亮对历史和兵书颇有钻研。从后来诸葛亮的《论诸子》、《论刘巴》、《论让夺》等,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对历史了如指掌,而且还有超乎常人的见解。

对于兵书,诸葛亮在著名的《便宜十六策》中多次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原理,可见其对兵法研究之深。

一两年之后,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慢慢走向正轨,他身体高大健壮,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

诸葛亮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实现自己抱负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诸葛亮除了充实内在,对自己的外在也是格外注重。

诸葛亮身形高大俊朗,尽管是在隆中耕田,也很注意衣服的整洁。他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智慧,于是头戴冠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

诸葛亮抱膝长啸一首忧国忧民的《梁父吟》引起了一些荆州名士们的关注。这不仅丰满了自己的形象,而且在无形中使自己成为了荆州的名人。

这个时期,诸葛亮除了注意经营自己的形象,努力学习之外,他还十分注意结交各圈中的名士。诸葛亮的姐姐能够为他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加上自己的学识,也就很容易扩展人际关系了。

东汉末年,有一种风气特别兴盛,那就是品人。如果得到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欣赏,那就一下子跨入名人殿堂了。荆州品人最有名的就是庞德公,另一个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庞德公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是荆州豪族中的头面人物,就是他让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如果得到庞德公的赞许,基本上就可以名满荆州了,甚至名满天下了。

于是,诸葛亮前去拜访庞德公,十分虔诚。史书上说诸葛亮独拜床下,跪履益恭。而庞德公并没有将这个年轻人放在心上。只是允许他看内府的一些藏书。

一来二去,庞德公发现诸葛亮非常博学,且将所学能融会贯通,常常有精辟的言论和见解。诸葛亮的进取心也很强,有着济世救民的博大胸怀。

于是,庞德公认为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并且将自己最宝贵的藏书给诸葛亮看,还不断跟诸葛亮交流对时局的看法。

随着深入的交往,庞德公给出了诸葛亮一个“卧龙”的称号。“卧龙”就是蛰伏在大泽里的一条龙,一旦时机成熟,他将沸腾升天,震撼宇宙。

这个评价真实太高了,诸葛亮一下子在荆州变得非常有名气。但是时机没到,他还得回到隆中耕地,唱《梁父吟》。

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庞德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号称“凤雏”,跟诸葛亮关系也不错,只是他俩性格相反,形象也不一样。

在庞德公家里,诸葛亮除了收获了庞德公的友谊和赞赏,还有几个重要的收获。由于庞德公名气大,来往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这样,诸葛亮所交往的人几乎囊括了荆州所有豪族。

诸葛亮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年龄。这时候的诸葛亮只有二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很多还在街上闲逛,对自己的人生还没有清晰的规划。而诸葛亮却已经开始行动了。

在庞德公家里,诸葛亮跟水镜先生司马徽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以前是师徒,现在可以说发展到了知己。

水镜先生比庞德公小几岁,是庞德公的好朋友。水镜先生和庞德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都看透了世事,生性豁达。

有一次,庞德公渡过汉水去给先人扫墓,司马徽来访。一般来说,主人不在,应该改日再来拜访,可水镜先生却让庞德公的老婆杀鸡备饭。等庞德公一回家,看见水镜先生在喝茶,便问有客人来吗?司马徽指指自己,二人哈哈大笑。

诸葛亮常常跟水镜先生讨论社会问题,渐渐地,水镜先生变得十分喜欢诸葛亮。本来,跟水镜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徐庶,但是,水镜先生最喜欢,也最欣赏诸葛亮的才华。

有很多人来拜访水镜先生,为的是希望他给自己品评,以便提高社会地位。可是水镜先生很圆滑,从来不肯品评。不管怎样,他都说“好”,并且在最坏的事件中,他也能找到好的理由。

他的妻子看不惯,问他:“人家来找你,你怎么一概说好呢?别人大老远跑来,不是白问了吗?”水镜先生听了老婆的质问,哈哈大笑道:“你这样说,也很好啊!”气得他老婆无话可说。

这就是司马徽。为什么人们叫它水镜先生,就是指他像水一样圆滑。

跟这些名士交往,对诸葛亮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来可以研究很深的学问;二来能够得到很好的名声。后面,水镜先生向困顿中的刘备推荐诸葛亮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仅和最著名的名士交往,诸葛亮还通过庞德公家跟荆州有名马功劳。

因为马良眉毛中有白毛,所以,人们用“白眉”指代马良。马良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过目不忘。

诸葛亮在庞德公那遇到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人物,他就是黄承彦。

黄承彦是荆州的又一个名士,他常常和水镜先生一起出现在庞德公家。诸葛亮有时候拜访庞德公,老远就听到庞德公家有人大喊:拿酒来!这个人就是黄承彦。

黄承彦的出身很好,是荆州的几大豪族之一。但是,就是不愿意入世,喜欢归隐山林,自娱自乐。

黄承彦的才华暴露两个事实:一是,荆州真是人才济济。二是,刘表真是浪费了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这么多人才,可惜刘表不会好好利用。

黄承彦是治国之才,他的老婆蔡氏是蔡瑁的姐姐,也是刘表老婆的姐姐,也就是说,刘表和黄承彦是连襟,这样一层关系的人尚且不愿出山,可想而知,刘表对于人才政策有很大的问题。

黄承彦家有个闺女,传说长的不怎么好看。可女大当嫁。由于黄承彦和诸葛亮常在庞德公家相遇,于是,黄承彦便留意了诸葛亮。

一天,黄承彦把话题往婚姻上引。庞德公和水镜先生都在云里雾里,不知老黄是在干吗!黄承彦说:古代很多人看女子都看长相,老夫觉得,做老婆的有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庞德公和水镜先生面面相觑。诸葛亮很同意黄承彦的观点,并引经据典地举了些春秋战国时代的名人例子。黄承彦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为这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年轻人。

于是,黄承彦打定主意,要想办法将女儿嫁给诸葛亮。

一天,黄承彦和庞德公、水镜先生、诸葛亮在山泉边喝茶,黄承彦对诸葛亮笑道:“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庞德公和水镜先生以为黄承彦是在开玩笑,不想诸葛亮看出了黄承彦却有真意,于是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虽然黄承彦主动提出将女儿黄月英嫁给诸葛亮,但按照礼节,诸葛亮还是得去提亲。诸葛亮带着聘礼去了黄府,刚一进门,两只恶狗突然从屋里窜了出来,直扑诸葛亮。

恶狗正要扑到诸葛亮身上时,黄承彦按了开关,两只恶狗马上停了下来。黄承彦笑道:“这是咱家闺女看我摆弄木工时,自学制作出的玩物木狗,没吓到你吧?”

诸葛亮连连挥手道:“没有,没有!”心想:这女子可够奇葩的。

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对他这荆州的人际关系更是如虎添翼,手握大权的蔡瑁是诸葛亮老婆的舅舅,荆州牧刘表是诸葛亮老婆的二姨夫。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利用这层关系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或者谋取经济上的利益。所以,有人说诸葛亮和黄月英结合是政治婚姻,这是不准确的。二者更可能是互相倾慕对方的才华。

结婚之后,由于诸葛亮交友广泛,隆中家里的客人很多,因此,家里的面粉需求量很大,传统的磨面方式效率低,无法满足。

黄月英看到这种情况,改进了磨面的方式,提高了磨面粉的效率,终于满足了很多朋友们在家里就餐的需求。这体现了黄月英的智慧,甚至后来的木流牛马也很可能是黄月英发明的。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整整十年。这十年,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是该走出隆中,施展抱负的时候了。

孟子曰:“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意思是要想让别人了解你、注意你,你就应该表现的与众不同,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羽扇冠巾,抱膝长啸,诸葛亮无不按照前人的教导去寻找机会。

如果不能为世人所知,即使有再大的学问,也只能待在隆中的小山村里,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诸葛亮常常跟徐庶、孟公威等好友聊天,总是长叹,然后自比管仲、乐毅。

徐庶他们感到很震撼,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天下人都知道了。除此之外,从不给人评价的水镜先生还特意给了诸葛亮一个至高评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一下使诸葛亮成了争夺天下的关键人物。

一次,诸葛亮和孟公威、石涛、徐庶在一起讨论将来的出路。毕竟他们比诸葛亮年龄大很多,功名的压力自然也比诸葛亮大。诸葛亮宽慰道:“不用担心,以你们的才华做一个刺史是没有问题的。

三人听了诸葛亮这句话,问诸葛亮,那么你呢?你能做什么呢?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孟公威去了曹操阵营。而之前,诸葛亮试图劝阻他,认为曹操那里人才太多。

诸葛亮的话给后人留下一个想法,那就是诸葛亮之所以不投奔曹操,是因为曹操那人才太多,担心掩盖了自己的光芒。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曹操势力很大恢复汉室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能因为希望渺茫就放弃,哪怕机会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诸葛亮也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或许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然而,绝大多数人的无法理解,不正好说明这个人卓尔不凡吗?

0 阅读:4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