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保卫战结束后,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将英、法殖民势力赶出了埃及,维护了民族独立,纳赛尔本人就此成为埃及和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英雄。而由纳赛尔宣扬的泛阿拉伯主义在阿拉伯世界迅速传播,阿拉伯世界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出现复兴的曙光。
1958年2月在叙利亚军队和人民代表的要求下,埃及和叙利亚进行了合并,由纳赛尔担任总统,两国合并改名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对于两国的合并以色列感到了深切的不安,完全处于南北夹击中。1961年由于叙利亚内部的分裂,叙利亚退出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两国关系依旧紧密相连。
到1964年阿拉伯国家间团结的复兴的希望充斥着阿拉伯世界,以色列感到了深切的威胁。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在叙利亚的支持下巴解组织开始对以色列发动游击战争,巴勒斯坦地区再次出现持续动荡。
面对巴解的游击战,以色列开始反击,约旦和叙利、黎巴嫩边界出现短暂交火局势进一步升级。以色列的领导人公开在媒体上叫嚣要对叙利亚进行战争来杜绝游击战。无独有偶,开罗、大马士革、莫斯科都由消息传出以色列在北部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对叙利亚发动战争。
在面对各渠道传来的以色列准备对叙利亚动武的消息,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当之无愧的领袖纳赛尔针对以色列做出了相应的部署,派出军队接管了位于埃及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的阵地,又下令封闭了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蒂郎海峡,以色列也开始下定决心开始备战。
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在开战前信心满满,错误的判断了国际社会和苏联对自己的支持力度,还以为会像上次战争时支持自己一方,所以采取了后发制人的战略布局不愿先开第一枪,以防守反击的策略来应对以色列可能发动的战争。但没想到对于苏联来说一个有自己想法和团结的阿拉伯世界不是苏联所需的,同样对于西方来说团结起来的阿拉伯国家也让西方世界所忌惮。开战后,苏联便第一时间秘密联系了美国表示不会介入战争,只要求美国尽快敦促以色列停火。而阿拉伯各国联军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的指挥,战略目的混乱。
而对于以色列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色列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仅在1967年3月至5月,就廉价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250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1000多名空军人员参战督战,极大的增强了以色列的战争能力。相对阿拉伯国家的保守,以色列有着明确的计划,决定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打击方式集中全力先消灭阿拉伯国家的领头人埃及,在分兵进攻约旦和叙利亚。
1967年6月5日,通过战前的侦查和间谍的渗透,以色列利用埃及联军的作息规律的漏洞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以色列时间7点45分,以色列空军倾巢而出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骗过联军雷达,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埃及军队彻底丧失了制空权,而失去了实力最强大的埃及空军,整个阿拉伯联军的天空对于以色列来说完全处在了不设防的状态下。
在空袭发动后的半小时,以色列陆军出动了5个师开始向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直扑西奈半岛。在西奈半岛,埃及军队有12万的的部署,但分散部署在各个战略要点兵力分散。而主力部队却依旧按运河战争时期的经验部署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奈半岛兵力出现空虚。虽然西奈半岛埃军军队进行了抵抗,但失去制空权的埃及军队根本就不是以色列的对手,短短三天到6月7日以色列兵峰直抵苏伊士运河,全歼西奈半岛的12万守军,埃及军队不得不封锁运河西岸阻止以军跨过运河继续攻击。
同一时间,以色列以9个旅的兵力向约旦河西岸约旦控制区发动了进攻。虽然双方兵力相当,但失去了制空权的约旦军队,在以色列空地同步推进下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收效甚微。同样6月7日约旦失去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
国际上,以色列给出的成绩让全世界都不敢相信,原本实力相当的双方,却出现了奇迹般的倾斜。安理会在苏联的推动下先后通过“立即停火”和“限期停火”两个决议。
6月8号以色列表示同意“停火”,然而到9日,以色列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戈兰高地中东的战略要地,叙利亚在戈兰高地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居高临下对以色列的几大重要城市有着非常大的威胁。
6月9号,以色列出动上百架飞机几百门火炮向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队持续轰炸了2小时。随后六个旅的陆军向叙利亚阵地推进,以“中心开花”的战术吸引叙军注意力,派遣军队从侧方对叙军进行包抄。侧方的突然袭击打乱了叙军的部署,以色列军队趁机突破了叙军的防线。6月10日戈兰高地易手,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暴露在以军的炮口下。
战争局面出现一边倒,无奈下在联合国阿拉伯国家和苏联坚决要求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应当退回战争开始前的国境线,这无疑是要求以色列放弃所占领的阿拉伯国家土地,而美国表示,无论开第一枪的是不是以色列,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纳赛尔下令封锁蒂郎海峡和驱逐联合国维和部队,因此让以色列退回1967年6月5日的国境线不可接受。
6月10号,阿拉伯各国接近崩溃。苏联接受美国提议,再三催促纳赛尔接受停火协议。纳赛尔先拒绝了这份耻辱的停火协议,但随后的局势显示阿拉伯国家败局已定,纳赛尔只得回电苏联接受停火。6月12日迫于苏联的压力,以色列也宣布停火,战争终于结束。
短短六天,阿拉伯军队被以色列横扫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西奈半岛、耶路撒冷东区、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全部被以军占领,阿以战略优势完全逆转。阿拉伯世界陷入空前的恐慌,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了家园沦为难民,泛阿拉伯主义带来的复兴的希望也陷入深渊。恐怖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绝望和恐慌中得以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