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下地站起来那一瞬间,特别的疼痛。总会因此小心翼翼的迈第一步,只要稍微忍耐一下,行走活动一会,就会觉得舒服一些,疼痛就没那么明显了。
但是这种疼痛会反复、间断的出现,在站久或走久、坐久起身之后都会诱发疼痛;多见于发中老年人、年轻运动人、体重过大人群。
这样的疼痛,被认为是什么疾病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足跟下方如上图所示位置的疼痛,很多人都经历过,到医院被诊断为骨刺或足底筋膜炎;究竟这样的诊断是否恰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足底筋膜?它长在我们的足底,是一层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自跟骨结节起,向前分成5个腱条,止于屈肌腱鞘和跖骨头的横韧带(脚趾头的近端),如上图所示。
足底筋膜如同弓弦一般稳定支撑我们的足弓,特别对内侧足弓的稳定意义更大;一般骨骼和肌肉不易损伤,在我们每天不停的站立或行走后,会反复牵拉刺激足底筋膜,使其筋膜的张力发生变化,牵拉的程度超过足底筋膜的承受范围,便引发常筋膜、韧带的劳损。
而一些中老年人足底疼痛时,到医院常被大夫要求拍一张脚踝的X片,结果一看,在片子上足跟结节处有骨刺,就会认为足底的疼痛是骨刺引发?
其实,骨刺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它仍然是足底筋膜在跟骨处受到反复牵拉力形成的钙化,并不是导致疼痛的原因。
以上两种诊断(骨刺或足底筋膜炎)应该是目前临床大夫们常认可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仅是凭借自我经验来下诊断,没有太多的客观依据,为此,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足底疼痛治疗上效果还是欠佳。
足底疼痛,若有以下几种症状,可能是疾病在预警最近几日,我每天都会接诊好多足底疼痛的患者,他们虽然情况不一样,但是会有以下几个症状:
1.疼痛
其疼痛可能在足底,也可能是在足踝的周围或一侧,大多数是在站立或行走时较明显,甚至绝大多数人不敢正常行走,更不用说跑、跳了。
2.活动受限
可能有些病友会疑惑,是不是关节里边粘连、僵硬?也有人不会注意自己的脚踝活动受限,仅是觉得自己在下蹲时,下蹲困难或屁股歪往一侧,或是在脚前侧脚脖子处有挤压痛,这些种种情形均说明活动有一定限制。
3.肿胀
肿胀,可能每一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一种肿胀是肉眼可见的,表面的皮肤红肿、淤青,特别是多见于脚踝扭伤(崴脚)后;另一种肿胀,是肉眼没法看出来的,往往是在疼痛时,拍摄脚踝的核磁共振时发现,脚踝关节里边积液,一般见于外伤骨折或韧带断裂术后、或稳定性差,没法单脚站立或站立抖动厉害的人群身上。
不要小看以上3种症状,目前接诊的几个患者,有外伤导致骨折或韧带撕裂做了手术的,有莫名的足底疼痛的;他们有两个共同点,时间都比较长了,但迟迟不见好转,甚至出现心里极度的焦虑、抑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何会迟迟不见好转呢?为何会反复疼痛、肿胀呢?首先来看2个解剖特点:
在我们足底有26块骨头,它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把脚趾端称为前足,脚跟那端称为后足,中间段称为中足;这里非常有意思,前足的作用是让我们发力,如走路、跑下蹲或起身时就得靠它;而后足是缓冲减震的作用,如走路过程中或跳跃时,身体的重量要靠这部分来缓冲;中足是支撑我们身体重量的。
在足底除了骨头之外,还有骨头排列围成的足弓,如上图所示,有一定类似拱桥样形状的结构,它被足底的筋膜、韧带、肌肉所保护。
当我们足底有以上3种症状时,并且迟迟不见好转,一定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我们每天的脚是如何发力的,很多人行走发力不是用前足,跑步不用中足,那试想一下,长期的一种错误的习惯,会导致什么结局呢?
1.骨头排列异常,甚至可以说足弓不正常
2.行动中异常的撞击,产生积液
3.脚踝、小腿周围的肌肉力量下降
4.脚踝的稳定性丢失
所以,我们仅是盯着脚踝的疼痛,而不去考虑其他,均是有些偏颇的,特别是膝关节的疼痛或退变、髋周的疼痛或撞击弹响、腰骨盆区域的疼痛、女性的盆底无力漏尿、以及颈肩部左右不对称引发的疼痛,甚至呼吸不畅、睡眠质量下降等多因素,都可能和您的足底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倘若您的脚底有以上症状出现时,别大意哦,它可能是某些疾病在预警,您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