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古大汗蒙哥没有死在钓鱼城,南宋就不会灭亡

借东皇立花国 2023-11-08 05:18:02

蒙哥,大家都知道他是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许多网文说他在平定南宋过程中杀人满盈,屠城无数。但很少有人解释蒙哥如何烧杀劫掠。

蒙哥

事实上蒙哥亲征巴蜀时候,四川三分之二的地方已经被蒙古打下。将巴蜀弄得“全蜀残破”的人是阔端,他是窝阔台的儿子。至于蒙古征战中国北方和中原的时候,就更不关蒙哥的事情了,妖怪也只能怪在木华黎、速不台、拖雷等人身上。

《元史.来阿八赤传》:来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削势弱。

翻开《元史》《续资治通鉴》等史料,均没有蒙哥在征战巴蜀时屠城的记录。至于不良读物编的“蒙哥临终前下令夷平钓鱼城”更是无稽之谈,正史中未见蒙哥下达过这样的命令。

那么真实历史上蒙哥是怎样的君王呢?

波斯人写的《史集》记载蒙哥极其关心弱者及贫困人群的待遇,对待商人和达官贵族也较为宽柔。

《史集》记载蒙哥汗爱民

《史集》记载蒙哥汗爱民

你可以不信波斯史料,但明朝人修的《元史》也能佐证蒙哥爱民。

《元史.宪宗本纪》:帝(蒙哥)曰:“方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钱尔,朕独有此何为?”却之。赛典赤以为言,帝稍偿其直,且禁其勿复有所献。

1258年,蒙哥亲率四万大军攻打巴蜀地区中南宋所辖的部分。当年5月,蒙哥的儿子阿速的侍卫骑兵践踏当地百姓庄稼,蒙哥听说后,不但训诫了儿子阿速,还下令鞭挞践踏庄稼的侍卫骑兵,以示惩戒。

不仅如此蒙哥还规定今后行军过程中践踏百姓庄稼者,就按斩首处置,接下来蒙古军对巴蜀百姓秋毫无犯,和之前阔端攻略四川时形成了鲜明对比。

《元史.宪宗本纪》:是时,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进:帝(蒙哥)由陇州入散关。

《元史.宪宗本纪》:五月,皇子阿速带因猎独骑伤民稼,帝(蒙哥)见让之,遂挞近侍数人。士卒有拔民葱者,即斩以徇。由是秋毫莫敢犯。

蒙哥伐宋路线

结合以上波斯和中国史料,蒙哥跟各种网文中的“刽子手”不沾边,所以学习历史要看正史。

值得一提是,民间故事关汉卿为民请命,他请到的帮百姓伸张正义的蒙古大汗正是蒙哥。尽管关汉卿为民请命并非正史,但侧面说明蒙哥对待汉地百姓是宽仁的。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以为我要说平宋战争中蒙古军没有大规模屠城行径,除了阔端入蜀外。

其实有,而且十分严重。但喜欢实施这一行为的不是蒙哥,而是他的弟弟忽必烈。

忽必烈手段其实十分高明,他为了留下好名声,没有选择屠戮南宋帝国首都临安,毕竟这样做太明显了。而是选择一些较为“边缘化”的地方。荆楚大地就是被忽必烈集团肆掠的重灾区。

随蒙古军伐宋的汉人郝经记载忽必烈亲自下令血洗九省通衢之地武昌。

《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忽必烈)初未尝戮一人。至于武昌…以为肉薄骨并,杀人盈城。

忽必烈攻打襄樊时,不但下令用伊尔汗国送来的回回炮将“天下第一城”的襄阳军民炸得哭爹喊娘。蒙古大军攻破樊城后,将全城人屠戮殆尽。蒙古军深怕襄阳人不知道自己屠城,还特地用樊城军民尸骨在襄阳城前筑京观,让襄阳城所有人看到。

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

忽樊城先破,鞑贼尽杀樊城军民,积叠骸骨,架为高山。使襄阳望见,胁吓其心。

纵观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鲜有这样拿敌军尸骨筑京观的案例。《元史》记载只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打乃蛮部落时筑过京观,在西征欧洲、波斯过程中蒙古军均未有筑京观行为。

忽必烈伐宋过程中多次筑造京观,以达震慑目的

忽必烈不止给了樊城筑京观的“待遇”,荆楚大地的百姓都有份儿。蒙古军中汉将刘敏中提到1274年,忽必烈宰相伯颜为了迫使沙洋(今湖北荆门)、新城(今湖北潜江)投降,就在城前拿湖北农民来筑京观。

《刘敏中集》:公(大达立)为殿,败之,取首级。抵沙洋、新城,蕴崇如京观,示城中人,令俘高呼:“不降者视此!”逮夜,兵民往往踰城降。

阔端屠戮巴蜀时候都未像忽必烈破湖北时铸过京观。更别提蒙哥了。

除了湖北,忽必烈集团军在攻略江南时也没少屠城。比如伯颜血洗常州,阿术饿死扬州城内百姓。

《宋史》: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道有死者,众争割啖之立尽。

许多不良读物讲蒙哥如何残害宋人,而忽必烈如何爱戴宋人。事实上两者正好相反,很多地摊文还特地捏造“钓鱼城打死蒙哥”的谣言。蒙哥表示我很冤枉啊。

蒙哥病逝

《元史》、《史集》、《续资治通鉴》等均记录蒙古是病死,而这些史书的地位和可信度明显比野史和地方志高多了。

《元史》:秋七月,留兵三千围合州,馀众悉攻重庆。癸亥,帝崩于的鱼山,年五十有二。

《元史》:戊午秋,宪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已未夏,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咸议班议。

《续资治通鉴》:(蒙哥)自因顿兵日久,得疾而死。

讲到这里,可能还有人说忽必烈虽然没有蒙哥仁慈,但他比蒙哥更亲近汉人。

事实上忽必烈真的重用汉人吗?

忽必烈打阿里不哥用的是宗王合丹,合丹是拔都西征欧洲时的副手。

《元史》:十一月壬戌,大兵与阿里不哥遇于昔木土脑兒之地,诸王合丹等斩其将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与合必赤等复分兵奋击,大破之,追北五十余里。帝亲率诸军以蹑其后,其部将阿脱等降,阿里不哥北遁。

打海都用的是钦察将领土土哈。

《元史》:十五年,大军北征,诏(土土哈)率钦察骁骑千人以从。追失烈吉逾金山,擒扎忽台等以献。又败宽折哥等,裹疮力战,获羊马辎重甚众。还朝,帝(忽必烈)召(土土哈)至榻前,亲慰劳之…二十六年,从皇孙晋王征海都。

打乃颜用的所谓汉军是来自中亚的阿速人,所谓汉将是女真人李庭。

《元史.李庭传》: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驿召至上都,统诸卫汉军,从帝亲征。塔不台、金家奴来拒战,众号十万,帝亲麾诸军围之,庭调阿速军继进…遂缚乃颜以献。

至于这时候汉世侯去哪了?我在其他文章讲过汉世侯就是忽必烈亲手废除的,早在忽必烈还没搞定阿里不哥的时候就没有汉世侯了。

在忽必烈眼里,宋人别说不如西夏人、就连高丽人都不如。

《元史》:帝(忽必烈)尝从容问曰:“高丽,小国也,匠工弈技,皆胜汉人,至于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帝(忽必烈)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之。

《元史》:帝(忽必烈)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之。

再看蒙哥如何对待汉人。首先蒙哥是有汉人近臣的。历史上还有一位叫石天麟的汉人代表蒙哥造访宗王海都(后来反对忽必烈的那位)。

《元史.石天麟传》:宪宗六年,(蒙哥)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

《史集》记载蒙哥规定在汉地一个富人每年缴纳十个第纳尔(地中海货币计量单位),一个穷人每年缴纳一个第纳尔。在河中地区富人年税是七第纳尔,穷人年税则是一第纳尔,呼罗珊地区税收和河中相同。

蒙哥对富裕汉人征收的年税也就比其他民族多三个第纳尔,各个民族的穷人则是一视同仁。也就是说蒙哥对待各民族的差距并不大。

反观忽必烈创立元朝后制定了四等人制度。这个就不用多讲了吧。

许多不良读物声称忽必烈对待蒙古不好,这点倒是真的。但蒙哥就对蒙古好了吗?蒙哥对蒙古的屠戮比忽必烈更严重,根据蒙古史料记载蒙哥夺取汗位过程中对窝阔台、察合台系进行大清洗,杀害的贵族数量高达万名,并将窝阔台系在中原、吐蕃等地的封地统统没收。

忽必烈真正处死的蒙古贵族其实并不多,比如阿里不哥是活捉后一直关押。总之忽必烈杀死的蒙古贵族数量比蒙哥少太多。而且忽必烈即便被金帐汗国反对,但也没有没收金帐汗国在中国境内的封地,金帐汗国在中国的几处封地直到元朝灭亡后才统治无效。

取消汉世侯制度的正是忽必烈

当然,不管是蒙哥还是忽必烈,还是其他黄金家族争夺大汗。都没有依靠所谓“汉军”力量,毕竟争夺汗位的游戏只有蒙古人和色目人才可以参加,后面两个等级群体根本无法插足。

介绍完真实历史上的蒙哥与忽必烈,下面进入正题。为什么蒙哥不死,南宋不灭?

蒙哥与忽必烈:分封与集权

“汉化”的定义我在汉世侯那期文章说过,汉化并不是指入主中原的游牧人学写汉字,种地。而是入主中原的游牧人用汉家管理方式来管理汉人,对入主中原的游牧人而言,汉化是当地人早已为他们设计好的管理制度。

正因为忽必烈汉化,才取消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的汉世侯,对中国北方间接统治转变为直接统治。忽必烈不但废除了汉世侯国,还废除了蒙古帝国的另一个藩国——东辽国。

东辽国是有反叛金国的契丹人耶律留哥所建立,耶律留哥在反抗金国过程中同时联络成吉思汗,并愿意臣服之。1215年,成吉思汗册封耶律留哥为“辽王”。

东辽国对黄金家族作用类似汉世侯国,为蒙古人攻略和管理白山黑水之地,但东辽国无论规格还是权力都比汉世侯国要大。毕竟汉世侯只是侯,耶律家可是辽王。

东辽国一直存在到1269年,末代辽王耶律古乃的王位被忽必烈废除,国家机构被解体,东辽国才消亡。

13世纪的蒙古黄金家族对于已经降服的政权一般不会选择直接灭亡,而是扶持代理人统治。这样的蒙古藩国除了前文提到的汉世侯国、东辽国还有留里克王朝(俄罗斯)、回鹘国、汪古国、王氏高丽、亚美尼亚等。

当然除了汉世侯和东辽,也有其他被蒙古黄金家族也废除的藩国,比如窝阔台大汗废除了西夏国和东真国。西夏国和蒲鲜万奴建立的东真国曾经已向成吉思汗称臣,后背叛蒙古,才被打灭,国号和王室也被彻底废除,地盘也改由黄金家族直辖。

但像西夏国这样是不听话才被蒙古消灭,汉世侯和东辽可一直听话的。

那么忽必烈废藩国的原因正是为了建立只属于他个人的中央帝国。忽必烈的集权之路不光对汉人、契丹人开刀,也针对其他蒙古宗王。

效仿汉人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忽必烈

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为止的几代大汗,蒙古帝国都是实施分封制,忽必烈不但篡夺了阿里不哥的汗位坏了规矩,还要实施类似汉人王朝的集权制度,其他黄金家族成员当然要反对忽必烈,谁会心甘情愿将自己一直统治的地方上交给忽必烈?

如果阿里不哥击败忽必烈坐稳了汗位,他要是像忽必烈那样实施汉式集权,其他蒙古宗王也会反对他。

已知蒙哥生前虽然贵为大汗,但他无法掌握帝国的西北板块,也就是拔都的封地。

蒙哥对法国国王路易的使臣罗布鲁克说:“朕与拔都的势力,如目光无处不及一般,伸到所有地方。”他还说,他与拔都犹如人之双目,“头上虽生双目,但视线却只有一个。一只眼的目光落到何处,另一只也必定一样”。

蒙哥这番话变相承认坐镇西北的宗王拔都地位与他平起平坐。

扶持蒙哥登上汗位的拔都

罗布鲁克在其著作《东行纪》中还记载在钦察之地,大汗蒙哥的威望低于在蒙哥统治地区中拔都的威望。也就是说蒙古帝国中枢势力不但退出了钦察之地,就是在中亚,蒙哥也实际上承认了拔都对这里的统治权。

拔都是蒙哥登基的策划者,那拔都的弟弟别儿哥就是执行者。正是他奉拔都之命统领十万大军拥立蒙哥登上汗位。蒙哥为了感谢别儿哥,也将原本属于帝国的直辖领土赐给别儿哥,并还将格鲁吉亚的统治权划给别儿哥。(后来这些地方被旭烈兀夺去)

拔都去世后,汗位传给他儿子撒里答。但别儿哥却架空了撒里答,并且没多久就毒死了他,再之后别儿哥自立为金帐汗国可汗。其实这就是别儿哥篡位了。但蒙哥还是承认了别儿哥的位置,这只能说明蒙哥无法插手金帐汗国事务。

许多不良读物声称蒙古帝国在蒙哥去世后才分治,实际上蒙哥生前蒙古帝国已经分治。这种分治也正好符合蒙古的传统——分封。

忽必烈若代表汉化集权,那么蒙哥就代表传统蒙古分封。

很显然前者对南宋最危险。

如果蒙哥不死,他基本不会灭亡南宋。就像金帐汗国不会灭亡俄罗斯留里克王朝,参考蒙哥如何对待大理国君主。

1254年,蒙哥派大将兀良合台征服了今天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兀良合台押着大理国王段兴智朝见蒙哥。蒙哥封段兴智为摩诃罗嵯(Maharaja 印度语,意为“大君”),并让他主管白爨等部,1257年,蒙哥加封段兴智为中庆路八府总管,即大理总管,此职后由段家世袭。

《元史.信苴日传》:宪宗(蒙哥)大喜,赐(段)兴智名摩诃罗嵯,命悉主诸蛮白爨等部。

从此黄金家族和段家统治云南到1382年。

对于宋朝而言,称臣也不是很难做到事情。南宋在法理上就是金国的藩国,皇帝由女真人册封。

宗弼进拜太傅。乃遣左宣徽使刘筈使宋,以衮冕圭宝佩璲玉册册康王为宋帝。其册文曰“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仍诏天下。赐宗弼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仍每岁宋国进贡内给银、绢二千两、匹。

后来南宋在称臣纳贡基础上额外尊女真为伯父,辈分比西夏、高丽还要低。

五年,宋人请和,为侄国,不称臣,仲为报问使。仲请与宋主相见礼仪,世宗曰:“宋主亲起立接书,则授之。”金诎宋称臣称侄,受其岁币,礼也。金人出于高丽,始通好为敌国,后称臣。夏国始称臣,末年为兄弟,于其国自为帝。宋于金初或以臣礼称“表”,终以侄礼往复称“书”。

1276年,蒙古大军逼近宋都临安。南宋朝廷向忽必烈递交详表,乞求能向蒙古称臣纳贡,除此之外还愿意自称“侄孙”,尊蒙古为祖父。

蒙古攻入临安

这要是换蒙哥来就会答应。赵宋就会从“大金宋国”变成“大元宋国”,然后延续下来。

结果是让黄金家族扩大了势力范围,对赵宋皇室而言社稷则保留了下来,对两边皇室都是双赢的事情。

奈何蒙哥早死了。一心想学秦始皇大一统的忽必烈不会答应。

《宋史》: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

走投无路谢太后只得让赵宋皇帝退位,派人向忽必烈递交降表,随后将国家献交给大元帝国。

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其表曰:"宋国主臣谨百拜奉表言…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从此世间再无大宋。三年后,1279年,大元党项族将领李桢在崖山消灭了赵宋残军。

南宋朝廷献上玉玺投降

宏观角度讲,中华文明再次统一。

忽必烈摧毁南宋政权还不够,他还要消除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向心力,他纵容杨琏真迦挖掘了南宋皇陵,掠走大量珍宝后,将历代帝王后妃的尸骨拖出坟墓,与牛马骸骨混杂在一起,丢弃于荒郊野外,其中宋理宗的头骨被制成了法器。

忽必烈的集权的确导致维持传统蒙古分封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家反对他,但这不是蒙古帝国分裂的唯一原因。

站在蒙古角度而言,忽必烈算得上是罪人,不遵守规则篡夺汗位,晚年任用钦察等色目人打压蒙古贵族。但我上文说过,首个打压蒙古贵族的也不是忽必烈,蒙哥和拔都干得比忽必烈更过分。

但忽必烈更是蒙古的英雄。在他之前,从未有任何少数民族领袖统一中华,即便是苻坚和拓跋焘也没有做到。忽必烈不但打破了这个记录,还用汉制管理广大汉人百姓,而且后继者也承认了他所创立的帝国是正统王朝。

即使蒙古在中原的统治被摧毁后,朱元璋在《即位诏》中再次宣称:“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朱元璋认为元朝入主中原即为 “正统”。

大元王朝

朱元璋还在《敕建历代帝王庙碑》中阐明:

“汉、唐、宋之迭兴,以至于元,皆能混一寰宇,绍正大统,以承天休。”

明朝官修的《元史》不但承认忽必烈统治的合法性,甚至还追溯到了蒙古帝国前几代大汗,连成吉思汗都承认为元太祖皇帝。

0 阅读:20

借东皇立花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