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专家居然认为是错误的

峻辉聊过去 2024-11-14 15:10:37

1927年,毛主席立足革命实际,以先见之明在武汉汉口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对之后几十年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后来,我党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人民武装,才在与国民党的对抗中逐渐站稳了脚跟,愈发积聚战力、实力和底气。

毛主席的这一主张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但是,这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在很多专家看来,甚至是错误的。

论断的提出

当年,“八七会议”的召开并不容易,有人说这是一场“在敌人眼皮底下召开的中央会议”。

当时,我党正经历着大革命的失败。为对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我党做了很多的地下工作,包括转移在汉口重要的办公地点,核心领导人物也因为担心人身安全,开始秘密更换住所。

会议的选址也考虑到了安全因素,地点是在汉口原来俄租界一栋房子的二楼。这栋房子后门打开就是一条小巷子,屋顶的凉台则跟邻楼相通,楼上楼下都便于撤离,以防会议开到一半,出现什么不测,因为准备不周,没了后路,全军覆没。

“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不长,总共只有一天,但发言的人不少,有14人56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而在会议上,第一个发言的就是毛主席,他也是这次会议上发言次数最多的一位。

在谈到军事斗争的问题时,他说党过去不做军事运动,只做民众运动的做法是要批评的,以后也要注意做好军事运动。他强调,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以后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做武装斗争,进行暴力革命。

主席很清楚,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花拳绣腿,而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没有武装是很难办到的。

在这次会议上,主席还提到了农民土地问题,说要从根本上取消地主所有制。他希望借此安民心,这实际上为以后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认识论上的基础。

当时,主席提的这两点主张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关于土地革命的这条,就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采纳,而关于武装斗争的说法还直接为他带来了祸患。

党史上,武装斗争是长期受到忽略的。在党组织成立初期,陈独秀和李大钊重视的都是对共产主义的宣传,想要利用《新青年》杂志向国人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争取更多的农民力量接受和认识到这一革命工具,认清革命对象。

在具体的斗争方式上,早期党组织做的主要是组织工人的工作,开展工人运动,比如在北京郊外的长辛店和湘赣边界的安源煤矿。其中,安源煤矿的工人罢工运动,为工人自身谋取了不少的利益,但尚未涉及到武装斗争的范畴,不管是斗争规模还是成果,都比较局限。

党初次接触到武装力量,可以追溯到与黄埔军校学生军的接触。这支学生军的出现颇让人颇为惊喜,他们身上完全没有旧军阀的不良习气,给人以崭新的面貌,让党看到了建立新武装的可能。

当时,周总理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就选调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到里面任职,并亲自领导了里面的中共党组织。

1925年,党有了自己的军事部,专门做军事工作,后来还通过了建党以来的第一份《军事运动议决案》,这些都为后来主席在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做了准备。

提出“枪杆子”论断时,毛主席顶着不小的压力,甚至是站在了是瞿秋白等人的对立面的。当时,他们这些人只注重发展城市斗争,而对农民武装起义的重要性熟视无睹,对于毛主席的想法有些意见。

这件事情之后,瞿秋白还在湖南弄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话,知道毛主席在井冈山搞革命根据地。对此,他很是气愤,甚至直接撤销了主席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瞿秋白的做法自然错得离谱。后来,秋收起义的失败,就是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好军事武装方面的力量,犯了书生主观式的错误。

秋收起义的失败,更加坚定了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想法,并在此后终于摸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民革命路线。

对于这些革命道路上的波折,主席并没有很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的挫折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保存实力,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他们就学会了以后从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出发,发动农民革命。

对于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不合理批评,毛主席一向看得很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四起四落,面对那些打击他都挺了过来,而且越挫越勇,不断以旺盛的革命意志做后面的工作,这才成功走出了人生的逆境,获得了成功。

当时,毛主席被撤销候补委员职务这件事情,还闹出了不小的乱子。那会,他正在井冈山做武装割据的工作,是周鲁过来传达中央指示的,但由于没有携带文件,光靠口头记忆,周鲁在传达处分决定的时候,将撤职说成了“开除党籍”,还通知毛主席要取消前委,让他改任师长。

毛主席听说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堪称晴天霹雳。开除党籍非同小可,意味着一位党员干部政治生涯的彻底结束,这是毛主席完全不能接受的。

他将这件事情记了很久,辟谣之后,还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预备会上提了起来。他说,不知道是被从政治局开除出去了,只说是开除了党籍,这样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一个党员成了党外民主人士,就当个师长,自己又没有学过军事,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总之,毛主席在当时“八七会议”上的发言是饱受争议的,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不过,他的话当时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后来的记录中可以发现,这次会议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有不小的深入,比如会上就明确提出了党现实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广大区域里面的农民总暴动,将武装斗争摆在重要位置。

同时,会议上还提到了要派出最有经验的同志去发动和领导农民暴动,将工人运动和农民暴动结合起来,要让工人领导和参与到武装暴动中,还说要组织工农革命军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争取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让工农武装的问题都得到重视和推动。

论断的发展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重提了“枪杆子”对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说在兵权问题上犯了幼稚病,必定是得不到一点东西的。他还提醒说,中国的劳动人民在这方面尤其难有觉悟,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更加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这件事情的背景是中日矛盾升级,全民族抗战箭在弦上,国共统一战线携手抗日。此时,王明从苏联回到了延安。他在一次报告中基于国共之间的情况,否认了共产党要在抗战中争取领导权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主张放弃枪杆子。

殊不知,蒋介石当时名义上在和我们合作,其实狼子野心,两只眼睛虎视眈眈,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摆出这样的“软弱”姿态,势必要出问题的。于是,毛主席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不惜和王明正面较量。事实证明,毛主席这一次的争取,再次做对了。

在国共武装对抗方面,有人分析过,共产党掌握枪杆子,和国民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是在争人民的兵权,是站在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众这一面。

郑洞国曾担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员,建国后幡然醒悟,表示过希望为人民做一些事情,毛主席便任命他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同他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还说过一句话:“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

可见,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不是说谁的枪杆子硬,谁就赢了,而是看这些枪杆子是不是真的为人民所用,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

回看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掌握兵权,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时的情景,也很能说明问题。在1927年到1928年间,有总共31万人惨遭国民党杀害,我党党员数量在那一时期锐减,从原来最多的6万人,减少到了只有1万多人。

那天的记录中说,5月21日晚上的长沙城,被枪声和火光包围着,很多革命志士刚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脑袋就已经落了地。

在之后的时间里,国民党继续在湖南各地进行着暴力的杀人勾当,腰斩、解剖,手段极为残忍,无所不用其极。

总之,国民党军队尽管人多势众,但从来没有站到过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着想。他们做的都是罪恶的勾当,不得人心,因此必然遭遇反噬。

还有人分析说,国民党后来在大陆溃败,就是因为空有枪杆子,不得民心。蒋介石过分迷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凭借武力肆意妄为,才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民心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许,当年主席的论断还可以在前面加上人民两个字,“人民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便解释了国民党和我党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枪杆子的治理上,蒋介石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致使国民党军队内部腐败,风气败坏,军政不和。

国民党军队有嫡系和旁系之分,分别由黄埔的学生军和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构成。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私人武装性质,只服从于某个人,而非以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这就使其有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走向群众的背面。

抗战中,国民党军官中饱私囊,肆意克扣士兵粮饷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一段记载是,当年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蒋鼎文将军队仓库里百万袋的面粉克扣下来,转到黑市高价售卖,以致官兵吃不饱饭,营养不良,难以作战。

试想,这样一支军风败坏的部队,尽管人多势众,又怎么能够上得了战场,打得了战呢?

在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也因为手握重兵,没有打算为人民着想,谋求和平。他先是撕毁了和平协定,又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肆意发动内战,最后在人民的唾骂中,一败涂地。

与国民党军队不同,我党在抗战胜利后,知道和平是民心所向,所以尽管武装建设已经起来了,也没有贸然拿着枪杆子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而是靠着对“抢杠子”的合理运用,最终赢得了民心。

在军事政策上,我们一方面有着秋毫不犯的军风军纪,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国民党的爱国官兵投诚,谋求和平,避免给老百姓带来灾祸,这些都与国民党的错误做法划清了界限。

在当时,有大量因为共产党土地政策翻身的农民报名参军,加入到了反对蒋介石的队伍中。正是在这些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我党才在与国民党的对决中占据了上风。

总之,回看毛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席话,不难看出主席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敏锐洞察和过人的军事胆识。革命从来都是暴力的,只有掌握了暴力工具,才有革命的底气。当时,如瞿秋白等人对其的批判,显然是太过错误和保守了。

不过,如果仅仅将主席这段话单拿出来,对照蒋介石对国民党军队的排兵布阵看,又确实能发现其中可供商榷之处。“枪杆子里出政权”不假,但仅有“枪杆子”也是无法保住政权的,有“枪杆子”的前提是有民心,必须要学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用兵,而不是一味地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2、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家讲述鲜为人知细节

0 阅读:1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