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二十一世纪,如果有哪个国家仍然秉持着一百年前的战略安全和发展观,仍然将获取土地视为国家强盛的标志,仍然笃信和践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那一定是人类社会的悲哀,也是这个国家的发展“瓶颈”和战略“羁绊”,终究会反噬自己。
依靠获取土地来彰显强大,终究是“大而不强”;凭借所谓的“战略要地”和“缓冲地带”来确保绝对安全,难免会在高科技面前成为“既不安也不全”的战略“累赘”;迷信“丛林法则”,无视“游戏规则”,终究无法得到世界的尊重;只注重外表的强大,而忽视民众的生活,难免会因为“内外失衡”而失去国家的发展动力。这样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强盛,最巅峰的状态也不过是“强而不盛”罢了。
不否认,“弱肉强食”在目前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显然,它已经是非主流;不否认“战略要地”和“缓冲地带”之于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性,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现代化的军事科技目前,其“比重”已经越来越小。尤其不能忘记的是,你的绝对安全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会遭到“反噬”。
如果一个国家对土地过于“贪婪”,或“痴迷”于所谓的“缓冲地带”战略安全观。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地谋发展、搞科研。这样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强大,还会使本来可以强盛的国家只能在“低层次的强大”中循环。其次,获取土地需要“一直强大”来背书,否则,那就是在为子孙后代“拉仇恨”。
再者,随着国土面积的扩大和缓冲地带的建立,“防御成本”自然也会加大,同时,必然会挤压民生福利,使财政状况始终处于捉襟见肘之中,也就不可能有系统性的科技创新和良性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国家可能会在阶段性或表面上提高国际地位,但终究会在“国际地位”与“国家发展”的失衡中轰然倒塌。其实,罗曼诺夫王朝的倾覆和苏联的解体已经为俄罗斯提供了这方面的教训。
不否认彼得大帝的“开疆拓土”之于俄罗斯在历史上强大的重要性,不否认“出海口经济”之于俄罗斯走向世界的客观性。但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开疆拓土”早已是历史“沉渣”,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贸易也已经被“信用经济”所淘汰,“缓冲地带”理论在高科技面前正在失去“价值”。
从本源上来说,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就是沙俄对土地的“贪婪”,当时的沙俄帝国以宗教为借口占领了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多瑙河公国,结果被英法两国找到了打压的借口和机会。在此战过后的几十年里,沙俄一直处于战略困境中,乃至在一战时罗曼诺夫王朝轰然倒塌。
在苏联鼎盛时期,其国土面积是2240万平方公里,占到世界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足够大了!最多时,苏联的核武器数量高达4万枚,足够多了!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和北约都未敢向苏联放过一枪一炮,也就遑论战争了!然而,苏联却解体了!这显然不是国土的大小问题,也不是军力问题,更不是战争问题。这也足以说明,一个有核大国的兴衰和存亡与是否多出几块战略要地无关。然而,俄罗斯人似乎仍然沉浸其中。
普京掌管俄罗斯不久,世界经济就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能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俄罗斯得以复苏。在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俄罗斯成为了全球GDP增幅最大的四大经济体之一。比如,俄罗斯2002年的GDP总量是3454.70亿美元,人均GDP为2377.53美元;10年后的2013年,俄罗斯的GDP总量猛增到2.29万亿美元,人均GDP更是高达1.6万美元。未成想,这两项数据却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天花板”,此后便急转直下。
2014年3月,趁着乌克兰政局混乱,俄罗斯“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克里米亚,但随之也招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最显著的后果就是,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GDP增幅停滞不前甚至下降明显,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民生、科技、军工等重要领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为俄罗斯今日之战略困境埋下了“隐患”。
在因克里米亚问题被制裁的8时间里,俄罗斯的经济增幅平均起来是负数。比如,在各种方法用尽的情况下,俄罗斯2021年的GDP总量也不过是1.78万亿美元,与被制裁前2013年2.29万亿美元的GDP相比,差距明显。而在被制裁后的2015年,俄罗斯的人均GDP更是跌到1万美元以下,仅为9313.01美元。这足以说明俄罗斯民生福利出现了严重倒退。
也许有人会说,经济数据并不重要,从战略安全和利于千秋而言,即便是付出再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若与获得土地相比,俄罗斯也是值得的。对此,我们来看看得到克里米亚后,俄罗斯安全了吗?真的是利于“千秋”吗?
克里米亚确实是个战略要地,不仅让亚速海成为了俄罗斯的“内海”,而且控制了一个出海口。可是,这既没有让俄罗斯的经济更有活力,也未能使俄罗斯“更安全”,因为,北约并没有停止向黑海沿岸国家渗透,也没有停下北约东扩的步伐。
换言之,即便是克里米亚方向的黑海出海口被俄罗斯完全控制,美国和北约仍然可以通过北约成员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争夺对黑海的控制权。甚至于,美国和北约可以通过土耳其关闭海峡,切断俄罗斯通往地中海、中东地区、巴尔干半岛甚至是印度洋的水道,让黑海成为“死海”。难不成俄罗斯还得继续开疆拓土?
在克里米亚“入俄”的这些年里,俄罗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安全成本未降反增,所处的国际环境未见好转,即便是军力,也是退步明显,或者说是与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有了“脱节”的趋势。这从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进程就可以得到印证。
在2014年顿巴斯地区冲突爆发时,被俄罗斯稍微支持一下的顿巴斯地方武装就曾将乌克兰正规军打得狼狈不堪。然而,在8年后的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人们却发现,俄罗斯军队已经不是人们潜意识中的那个“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尤其是在常规武器和现代化信息战体系上,俄罗斯已经被北约拉开距离、形成“代差”。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拉胯”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西方的技术限制下,俄军没有对常规武器进行“升级和换代”的核心技术和能力。二是没有资金自主研发。直白地说,目前,俄罗斯支撑其军事强国框架的仍然是苏联留下的核武器和远程战略武器,无异于是在“吃老本”。
至于说舆论场上关于“得到土地”是在为俄罗斯人民的未来着想,是“千秋大业”的论断,似乎不值一驳。一来,确保未来几十年“安全”的说法本来就是一道“伪命题”。因为,事物是动态发展的,一个国家的强盛或衰弱是有转换的。试想,谁又能保证50年后的国家力量对比没有变动?二来,300多年的“融合”也没有让乌克兰心甘情愿地与俄罗斯继续待在一起,何况是这次又失领土,又死伤那么多人呢?试想,假如有一天实力上“易势”,今日之所为无异于是在给子孙后代“拉仇恨”,又何谈安宁?
俄罗斯之所以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速战速决,不想让战争扩大化,以免西方阵营介入后导致局面“复杂化”。二是避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三是掌控这场战争的节奏,随时可以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然而,战争的进程和局势的发展变化反而使俄罗斯陷入了“骑虎难下”的战略困境中。究其原因,仍然是“土地”问题,即卢甘斯克等四地领土。
直白地说,就俄罗斯而言,卢甘斯克等四地领土问题已经成了“烫手山芋”——想吃,但又烫手。几乎可以肯定,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不可能放弃,而且会死缠烂打。换言之,即便是乌克兰没有能力夺回这些领土,依据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的做法,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技术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除。那样的话,必然会深度影响俄罗斯的未来发展。
有观点认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意义不大。甚至有人认为“俄罗斯会越被制裁越强大”。个人认为,这不过是鼓舞士气的方式而已。如果说没有作用、没有意义的话,那为何G7集团正在与欧盟协商,拟对俄罗斯实施全面禁运呢?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对于俄罗斯的能源出路和经济发展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东方世界完全可以消化欧洲国家空出的俄罗斯能源份额。即便如此,那未来呢?比如说,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传统能源终究会式微。那样的话,在技术上被限制的俄罗斯又靠什么来保持发展动力呢?
也许有人会说,东方世界可以给俄罗斯提供“转手”技术。但是,也不要忘了,美国和西方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比如,美国和西方技术强国肯定会以“限制向第三方转让”的条件来应对。
直白地说,如果俄罗斯在技术层面被拉开10年差距,则需要20年的时间来追赶,那么,3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国家从一流变成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而且,从历史来说,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成为世界强国的。
再从战略层面来说,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于俄罗斯的行为方式,始终都有人拿美国曾侵略过很多国家来说事。至于言外之意,大家都懂,无非是强调不能“双标”。其实,如果基于常识和逻辑来分析,美俄的战略还是有着差异性的。
应该说,如果将美国的国际战略与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相比较,有着最大的两个不同。一是美国在完成领土面积的一定扩张后,就不再对土地有诉求了。但俄罗斯人对土地似乎是“多而不厌”。二是当美国意识到战略被动后,通过会不顾颜面地迅速调整。比如在越南和阿富汗的狼狈撤军。而俄罗斯通常会“不罢不休”。
美国的“颜面扫地”通常能够为战略调整争取时间和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而俄罗斯虽然维护了“战斗民族”的尊严,但往往会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从而丧失了宝贵的国家发展时间和机会。这也是俄罗斯在历史上始终“强而不盛”的根本原因。
至于对领土“兴趣”不同的得失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在最近的百年中,美国虽然对不少国家动过手,但因其没有占领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施以经济和政治利益,仇恨就可能会淡化。但是,“土地”却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仇恨自然难以被消弭。因为,子孙后代同样“看得见”。这就是俄罗斯的周边环境始终不佳的症结所在。
再者,恰恰是因为这次特别军事行动“掺杂”了土地问题,才使俄罗斯“反对美国霸权”的目标打了“折扣”,否则,在国际社会中支持俄罗斯的国家肯定比现在多。
综上所述,只有放弃对土地的“诉求”,才能解决俄罗斯目前面临的“战略困境”;只有彻底放弃对土地的“诉求”和摈弃陈旧的安全观,俄罗斯才能一心一意地谋发展,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否则,俄罗斯永远只能在“大而不强”的低层面“恶性循环”,甚至于存在着像苏联那样再次解体的可能。
只有刺杀普京才能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