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是起源于辽西、发家于青海的强大游牧民族。他们统治青海三百余年。
这三百年是古代中国从大一统走向大分裂,又重归大一统的三百年,从西晋永嘉之乱到初唐时期,是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三百年。
吐谷浑统治了青海大部以及甘肃甘南州,其力量一度进入四川西北、新疆东部和南部,最远抵达阿富汗喀布尔。
西晋末年,慕容鲜卑的一部,在首领慕容吐谷浑率领下,远走青海。这支鲜卑人克服千难万险,在青藏高原扎下根来。慕容吐谷浑的孙子叶延,引经据典,使用祖父的名字,将这个新生的政权,命名为吐谷浑。

东晋后期形式图,吐谷浑在西北青海湖边
此后,十几代吐谷浑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傲人佳绩,过程是可歌可泣的。
吐谷浑具体有哪些困难要克服呢?
第一,要适应艰苦的环境。虽然说大美青海,可是吐谷浑没能染指富饶美丽的湟水谷地,他们占据的青海其他地区,气候高寒,穷山恶水,生存不易,民生多艰。
第二,要统治和融合众多羌人。外来的鲜卑人很少,青海本地的羌人很多,鲜卑人要征服并统治羌人,非常有挑战,羌人反抗很激烈,慕容吐谷浑的儿子吐延,就是被羌人所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面对变化异常剧烈且危机四伏的外部环境。从十六国,到南北朝,再到隋唐,风起云涌,荡气回肠,在中原发生的变化,传导到青海,能对吐谷浑的发展路径产生巨大冲击,决定着吐谷浑的兴衰荣辱和生死存亡。

吐谷浑的善舞马
吐谷浑无法选择,不得不直面挑战。吐谷浑有过成功的经验,实现了崛起与兴旺,也有很多次战略误判,几次面临灭顶之灾。
有关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创业:高踞青海,仰望中原吐谷浑来到青海的时候,正值中原沦丧胡尘,四分五裂,残酷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来临。一方面,中原群雄并起,无暇顾及西北一隅的青海事务,吐谷浑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大量汉人逃难到青海,依附于吐谷浑,为吐谷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人力资源。
因此,从4世纪初到4世纪末,吐谷浑抓住机遇,韬光养晦,埋头苦干,积累实力。吐谷浑主要完成了两件大事,从而成功的扎根青海。第一,吐谷浑完成了对青海本地羌人的征服与融合,鲜卑与羌人融为一个族群;第二,吐谷浑借鉴中原先进文化,联系游牧部落实际情况,形成了基于贵族血缘关系的部落联盟体制,吐谷浑王的权威得到承认和尊重。
从实力出发,吐谷浑在4世纪后期,逐步与中原群雄建立起联系。吐谷浑王辟奚最早与前秦建立联系,被苻坚封为安远将军。5世纪初,吐谷浑第一次与正统中原王朝取得联系,吐谷浑王阿豺向南朝宋称臣纳贡,被册封为浇河公。
挫折:逐鹿中原,南柯一梦得到中原承认并与中原开展经贸往来的同时,吐谷浑也卷入了与中原的冲突。
主观方面,随着实力的上升,吐谷浑不再满足偏安一隅,有意经略中原。第一位有志逐鹿中原的吐谷浑王,是5世纪初的视罴,他公开宣称,将扫平西北,进而问鼎中原!
客观方面,吐谷浑僻处青海,实力终究有限,但是却有大量诱人的牲畜和矿产,怀璧其罪,周边群雄对此是觊觎的。
首先与吐谷浑发生武装冲突的就是割据甘肃的西秦。
事实证明,吐谷浑果然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对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吐谷浑最初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被西秦按在地上摩擦,被打到怀疑人生。西秦王乞伏乾归、乞伏炽磐父子,连年出兵毒打吐谷浑,掠夺人口与资源,吐谷浑遭受了严重损失,视罴、乌纥堤、树洛干,连续三位吐谷浑王,因接受不了挫折而英年早逝。
世事如此艰难,吐谷浑被迫放弃了经略中原的黄粱一梦。
突围:上下求索,百折不挠从5世纪初开始,时代变了,逐步过渡到南北朝。
吐谷浑认识到不可能有实力挑战南北双方。因此,即便吐谷浑已通过休养生息和几次成功的对外战争恢复了元气,实力大大超过从前,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
于是,吐谷浑停止进军中原,而是选择向南朝和北朝同时称臣纳贡,南北通吃,争取最大利益。吐谷浑王慕璝,被南朝封为陇西王,北朝封为西秦王,后来他的弟弟慕利延,被南朝封为河南王,北朝封为西平王。

南北朝初期
可是,即便如此,吐谷浑的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快又再度遭遇严重挫折。
5世纪40年代,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当时占有兰州和西宁、南北通吃的吐谷浑,成为下一个目标。此时,吐谷浑露出破绽,统治阶级自相残杀,太武帝抓住时机,两度出兵青海,大破吐谷浑,慕利延被迫逃往西域。后来,在文成帝和献文帝时代,北魏又三次出兵青海,掠夺牲畜、抢夺粮食,在经济上残酷绞杀,吐谷浑陷入严重饥荒。
虽然如此,吐谷浑并未一蹶不振。北魏仅夺取兰州和西宁,并未占领吐谷浑本土。所以,在北魏撤离后,吐谷浑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吐谷浑都城伏俟城遗址,在今日青海共和,青海湖西侧
从5世纪70年代开始,吐谷浑再次等来战略机遇期。
从外部看,此时南北朝之间连年大战,同时南北内部也动乱不已,南朝表现为高密度的改朝或换代,北朝表现为高强度的起义与叛乱。南北双方都无暇顾及吐谷浑。从内部看,吐谷浑再次埋头发展,兼并戎狄,恢复元气,走向富强。
在5世纪末、6世纪初的吐谷浑王伏连筹时代,吐谷浑达到了鼎盛,控制的疆域十分辽阔,青海大部,甘南州,四川九寨沟,新疆巴音郭楞大部,都是吐谷浑的国土。

南北朝后期
毁灭:强敌环饲,非战之罪6世纪中期以后,吐谷浑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最终灭亡。
此时面对的敌人过于强大,吐谷浑遭遇高密度高强度的重创,无力修复,无计可施,难逃灭亡。这些敌人,包括三种。第一是强盗,第二是大一统帝国,第三是相同赛道的更强选手。
首先是强盗,是北周和突厥。吐谷浑不幸沦为提款机,北周多次进攻吐谷浑,还有一次是联合突厥进攻,每次都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吐谷浑损失惨重。

隋炀帝,吞并吐谷浑,设郡县
然后,吐谷浑面对的敌人发生了质的变化。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618年,唐朝建立。吐谷浑自立国以来首次面对大一统帝国。
虽然在隋朝统一后,吐谷浑可汗夸吕立即停止了骚扰边境的违法行径,而且与隋朝和亲,迎娶隋光化公主,但是,隋炀帝仍然致力于吞并吐谷浑,最终于大业五年完成吞并,设立西海、河源、鄯善和且末四郡。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逃往党项避难。
隋朝灭亡后,慕容伏允复国,但却因年老昏聩,不断骚扰唐朝边疆,而且屡教不改。贞观九年,唐太宗一举荡平吐谷浑。唐军从青海湖杀到三江源,从柴达木杀到罗布泊。慕容伏允惶恐自杀,吐谷浑投降。战后,唐朝册封慕容顺和慕容诺曷钵为吐谷浑可汗,并将弘化公主下嫁给诺曷钵。

唐卫公李靖,主持了唐朝对吐谷浑的军事行动
最后,吐谷浑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宿敌。吐谷浑之所以久经磨难,却屹立不倒,很大原因是曾经的敌人们适应不了青藏高原的环境,最后不得不撤出。但是,有一批人,比吐谷浑更能适应青藏高原,那就是在雅鲁藏布江流域默默崛起的吐蕃。
唐高宗时期,663年,吐蕃进军青海,早已元气大伤、不复当年的吐谷浑,力不能敌。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残部投奔唐朝。

中间为吐蕃人禄东赞,主持了吐蕃对吐谷浑的军事行动
吐谷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