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
——朱德悼念“硬仗将军”王甲本
“硬战将军”惨烈殉国1944年9月,湖南东安县山口铺玉霁亭,一道血肉模糊的身影倚亭而立,其头部、颈部、胸部、腿部弹痕交错,脸上被刺刀划得面目全非,两个手掌被生生搅烂。
不远处另一名战士倒在血泊中,一臂已断,身上数十道刀痕,双手同样被搅碎,在他们倒下的四周,残留着许多日军骑兵配件以及带血的武器。
而惨烈牺牲的这二人,分别是第七十九军军长,被誉为“硬仗将军”的王甲本,以及副官吴振科。
因为日军已经清理过战场,收走了尸体,负责垫后的战士们也全部牺牲,无法确定在最后一战中,这些英勇的壮士们究竟杀死了多少日军?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王甲本将军,是长期抗战以来,唯一与日军刺刀搏斗,最后英勇牺牲的军长。
将军殉国后,他的美名渐渐传扬开来,骁勇善战、体贴下属、纪律严明,9次参与大战的经历,也成为各大军事院校的经典案例。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将军这样的军事英才?将军参与过哪些大仗?而英雄的墓地,为何到了2010年,才重新被修缮重视?
1901年,王甲本出生于云南曲靖一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曾在云南讲武堂求学,与朱德、范石生等名将做同学,热血澎湃的他还曾参加过讨伐袁世凯的活动。
直到1917年,王甲本父母皆因病逝世,在干爸范石生的推荐下,他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以各科全优的成绩,于入学同年毕业。
少年英才,其军事指挥能力在此刻便已见端倪,正统军事院校出身,在军队自然升职快,不久便因作战勇猛,先后升任排长、连长、团长等。
1921年的,王甲本进入范石生第16军,参加北伐,随军南征北战,过程中立下无数战功,作战经验愈加丰富,对付各种状况游刃有余,也奠定了后来“硬仗将军”威名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甲本已经升任国军98师副师长,被调往南京担任警卫工作。
不久后淞沪会战开启,在上级的指令下,王甲本率军奔赴上海前线,与敌展开殊死搏斗,而他的98师,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第一支驰援上海的部队。
作战过程中,他屡屡身先士卒,在一线同战友们浴血奋战,杀敌无数,整整四天四夜的激战中,王甲本率军打退了日军五次猛烈冲锋,战后,将军身上取出31枚弹片,得军心的同时,也升为师长。
之后几年内,他又先后辗转皖南、南昌、湘潭、长沙等地,热血报国之际,官位也步步高升。直到第二次长沙会战,王甲本的名气才算彻底打遍全国,让日军闻之胆寒!
当时,我军提前得知了日军撤退计划,王甲本便亲率部下构筑防御工事,溃逃日军果然同我军相遇,双方立刻展开激战,在30多小时的猛烈交火中,身居要职,本该在帐内指点江山的王甲本放弃了安逸的工作,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根据实地局势,从容快速的作出决断,还多次亲身上阵,拼死守卫阵地。
此一战,我军战士毙敌千余人,战后,王甲本荣获“硬战将军”名誉称号,并被载入军事会议手册,升任79军中将军长。
第三次长沙会战,王甲本再次担任守备指挥官,整场战役期间,将军日夜不休的巡逻指挥,奔赴前线了解战士们实际伤亡情况。
一次前进过程中,日军派出9架战机在我军上方狂轰滥炸,王甲本半点不怵,稳坐前方指挥战斗,命两个营的战士全力抢占两侧制高点,坚决阻击敌军,即使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悬殊,但在他英明的指挥下,我军战士仅靠临时挖出来的简易工事,以及落后的武器装备,便打得敌军寸步难行。
深夜,在得知日军强攻不成,转变策略向另一方向前进,他立刻留下一个营掩护,亲率战士们返回主战场,同数万日军展开激战,凭借着坚强的作战信念,高超的指挥能力,全体将士在山麓间,在强大的炮火中,整整坚持了两天三夜。
日军打得彻底崩溃了,漫山遍野的尸体令他们对这个“硬战将军”从心底里恐惧,只能选择狼狈撤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满山的敌军尸体却成了一个大难题,不处理好,可能会引发疫病。
出于军人的立场,将军令部下挖了一个大坑,将死去的日军聚集起来,埋葬其中,并亲立“倭寇万人冢”,惟愿来世再无战争,消息传到日本国内,“甲本葬敌”便一度被传为佳话。
对军人的尊重,对百姓的尊重,王甲本将军一直做得非常好,在他麾下的士兵一律严从《四杀令》:临阵逃避者杀!无辜扰民者杀!官兵同赌者杀!奸淫妇女者杀!
一次他巡查部队时,看到某排长身穿皮大衣,遂问他由何得来?对方回答从百姓家中拿的,王甲本一听就有猫腻,立刻下令警卫员将其就地正法,铁血手段也令军中再无违规乱纪者。
当然将军有自己的御下之道,正事上绝不手软,私事上格外关照,行军途中,一个小战士长久的营养不良,走着路便开始晃悠,浑身无力,王甲本正好看见,立刻问他还能坚持吗?
小战士眼睛都开始迷糊了,却还是让大家先走,不用管自己。王甲本当即将他扶上战马,自己随军步行。到了目的地,小战士才知道,给自己让马的,竟是军长王甲本!
而在与战士们相处时,他经常会自掏腰包,给战士们补贴衣物、增加粮食,还会关心大家日常心理,鼓励众人坚定作战信念,热血报国!
遗憾的是,舍己为人的将军,最终也因此美德牺牲。
壮烈牺牲1944年,日军大举进犯湖南,7月,围困方先觉的第十军至衡阳城内,对方多次急电重庆,请求老蒋派兵支援。
王甲本的第79军被指挥南下,解救衡阳被困守军。
王甲本立时出发,抵达衡阳城外与日军激战月余,付出惨重的代价,一度攻到了衡阳西北城区,但至此之后便久攻不破,思虑良久后,王甲本改变策略,组建敢死队破开缺口,同城内守军里应外合,顺利完成营救任务。
遗憾的是,敢死队多次入城,守军部队却已是穷途末路,日军飞机大炮加持,又卑鄙的使用毒气弹,使他们近乎全军覆没,再加上老蒋的拖延消息,援军迟迟不到,弹药用光、粮草用尽。
所有人都拼着同归于尽的信念在室内坚持着,突围根本毫无可能,两方无法汇合,衡阳解围最终无功而返。
衡阳落入敌手后,王甲本率军迅速抵达湘南地区阻击日军,竭尽全力保住广西大后方的安全。
9月1日,日军向湘桂铁路发起攻势,同驻守在此地的79军展开激战。
两日后的傍晚,一团长收到错误情报,98师主力被调走,战场上,信息不通,军指挥所未收到消息。此时的军长王甲本还在前线指挥作战。
6日,数千伪装成平民的日军向铁路两侧前进,直击79军指挥所,王甲本当机立断,命292团团长王卓如连夜占领山口铺,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日寇。
不料对方贪生怕死,让山口铺侧翼被日军骑兵占领。
次日,王甲本率手枪连作先锋,抵达玉霁亭下坡地带时,军务处长与参谋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对面的高头大马,二人立刻察觉不对,王卓如部队是步兵,根本没有骑兵。
正当此时,山上一阵枪响,先头部队与日军遭遇发生激战,手枪连的战士下意识躲避,全部人向两侧散开,骑马前进的王甲本等人立刻暴露在敌军射击范围内,密集的火力倾泻,将军眼看就要被子弹包围,身旁的副官吴振科飞身上前,用身体护住军长,即便这样,王甲本也不可避免的中了数弹。
在其余人的掩护下,一众人勉强撤至玉霁亭东侧,但不久后便被日军骑兵追上。
将军此刻沉着应对,叮嘱其余人先撤退,自己同手枪连留下来作掩护,步兵对骑兵,手枪对机枪,结局可想而知,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吴镇科的一只手臂被砍断,子弹耗尽,刺刀上阵,本就鲜血淋漓的身躯,此刻刀痕遍布,更显壮烈悲惨。
王甲本将军亦是身中数弹,最后时刻,他捡起一支步枪作支撑,同日军作最后的肉搏!
惨烈的厮杀过后,将军与副官悲壮殉国!
天大亮后,撤退的士兵不见军长与手枪连的战士归来,便令几名便衣返回搜索,沿途不见日军尸体,满是黑灰的土地上,手枪连的全体战士横七竖八的躺着,他们的鲜血已为祖国彻底流尽。
至玉霁亭东侧,赫然发现王甲本将军靠着亭子僵直站立,生命体征早已消失,浑身上下布满大大小小的弹孔、刀痕,一旁血泊中的副官死状更为凄惨。
二人唯一相同的,都被日军将双手用刺刀绞烂,森森白骨映入眼帘。
下午,战士们将将军与副官的遗体收敛,在当地征用了一财主的棺木,同时一位农民自愿献出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将二人葬于山口铺芭蕉村后山上。
解放后,守墓人不知所踪,将军墓碑自此隐入荒草之中。
直到2010年,草根艺人段星光前来祭拜,发现英雄墓地荒草丛生,便号召各方重新修墓立碑。
自此之后,将军的事迹、将军的墓碑,才重见天日,慢慢成为国人的焦点。
寒夜
民族危亡之时总有义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这就是我们是唯一文化延续的民族原因
湛蓝 夏时
[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42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