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美国飞虎队员进入上海,拍下32张罕见老照片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3-06 09:39:01

2015年9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观众席上,一名美国飞虎队老兵热泪盈眶。他就是美国飞虎队老兵艾伦·拉森。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他动情地说:“中国人民很热情,中国很美好!”并展示了《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影集。

艾伦·拉森

艾伦·拉森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成员。1945年,他被派往中国上海。在上海期间,艾伦·拉森和战友威廉·迪柏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很多老照片。

这些照片反映了40年代上海的城市和人文风貌,以及飞虎队员在上海的活动场景等,很有年代感。笔者挑选其中30多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大家一起感受80年前的老上海风貌。

1945年,飞虎队员艾伦·拉森,站在国际饭店大楼高处,远眺上海城区的天际线。照片中间最高的建筑——新永安大楼,格外醒目。

40年代的上海,已经呈现出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气质。照片左下角建筑,是大新百货公司的大楼,即今天第一百货大楼的前身。

这是40年代的苏州河景象。远处有钟楼的大厦,是当时上海著名的邮电大楼。

苏州河,原名吴淞江,在外白渡桥处汇入黄浦江。岸边高楼林立,河道宽阔,遍布大小码头。各种船只来往穿梭,呈现出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跑马厅对面。背景大楼是美国红十字会所在地,楼前停着几辆军车。一些飞虎队员正准备乘坐军车游览大上海。

1945年,飞虎队员艾伦·拉森来到了上海南京路上。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两侧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十分繁华。

照片中,十字路口设有红绿灯,不少人骑着自行车从街上走过。一辆有轨电车正在缓缓驶来。抗战胜利前后,有轨电车一直行驶在南京路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站在大桥上远眺苏州河,远处河岸上那一座方形的白色大楼,那就是四行仓库。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一支中国军队留守上海四行仓库,800壮士英勇阻击日军,掩护大军撤离。如今,四行仓库旧址依然屹立在苏州河的北岸,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向我们诉说着当年那悲壮的故事。

40年代的上海外滩。外滩西侧,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欧式古典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成为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

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对比过去的上海外滩,现在的外滩真是太漂亮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一座机场。停机坪上,停着一些被缴获和收编的日军飞机。几名机械师站在机翼上,正在对飞机一些损坏的部位进行修理。

1945年,上海两名渔民驾驶小船驶过黄浦江江面。其中一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回头看向停靠在江边码头上的一艘军舰。那艘军舰,是美国太平洋舰队重型巡洋舰“圣保罗”号。

上海街头,一些日军士兵正在拆除他们昔日修建的碉堡。碉堡的水泥被砸碎后,露出了里面的钢架,很多都是日军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铁质门窗,作为骨架浇筑进水泥里。

1945年,上海街头。十几名日军正在拆除一座圆形碉堡,水泥被砸开后,露出了钢筋。一名日军抡起铁锤,砸向碉堡。其他日军则用锤子和凿子,一点点拆除碉堡。

40年代,一群飞虎队员在上海一处高尔夫球场上打球,中间休息时,队员们在球场边合影。他们中有的身穿军装,有的穿便装。从他们身后的大楼,你能看出这个高尔夫球场位于哪里吗?

照片中这座有褐色外墙的建筑,是40年代位于南京西路有着“远东第一楼”称号的国际饭店,它保持了上海最高建筑记录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上海国际饭店建成于1934年,共24层,地下2层。它是当时全国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一直是整座城市的焦点、上海的骄傲。

飞虎队员科吉斯中士,登上了国际饭店大楼的楼顶。上海城市面貌尽收眼底。远处,高耸的新永安大楼,格外醒目。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照片中远处那些高楼,现在已经被淹没在了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之中。

1945年,上海跑马厅跑马场建筑。民国35年(1945年),上海市政府收回跑马厅。再后来,跑马厅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人说被终结的不是跑马,终结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1951年,跑马厅将被建成文化休息公园与人民广场。

上海街头,飞虎队员艾伦·拉森看到一名男子,他怀里正抱着自己可爱的儿子。

男子身上穿着有很多补丁的衣服,孩子身上的衣服却很漂亮,头上戴着红色的帽子。可见他对孩子疼爱有加。在镜头前,两人的脸上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1945年,飞虎队员艾伦·拉森站在位于苏州河上的乍浦路桥头,向远处眺望。苏州河两岸码头边,停满了大小船只。

远处,横跨河道的大桥便是“四川路桥”,桥身优美,十分壮观。位于桥头屋顶有欧式钟楼的建筑,就是当时的上海邮电大楼。

黄浦江上,停着一艘美国军舰。美军士兵挤满了军舰的甲板。他们即将乘坐军舰,返回美国西雅图,每个人表情各异。摄影师在船头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上海街头的一个门洞前,坐着一对年轻的孩子,姐弟俩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这里就是他们遮风挡雨的“家”。两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都光着脚。在他们稚嫩的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无奈。

黄浦江上,一艘美国军舰即将离开港口。当地一些水上小商贩,将小船划到美国军舰附近,向船上的士兵出售当地的小吃等特色产品。他们举起长长的竹竿,就能将商品送到军舰上。

这是从美国军舰上眺望上海外滩,黄浦江江面烟波浩渺,风光旖旎。江岸上一栋栋欧式建筑鳞次栉比,充满异域风情。

近处一艘军舰上,几名美军士兵趴在船栏杆上,低头看着江面上小贩们的船只。这艘军舰即将离开上海,返回美国。

1945年,苏州河畔,一名理发师正在为顾客洗头发。在当时,这样的流动理发摊很常见,他们挑着扁担,一头装的是理发工具,另一头装的是脸盆和热水。只要有人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停下来理发。

40年代,十几辆美军卡车从上海街头驶过,车上坐满了美国士兵。这支车队正在前往黄浦江边码头,登上停泊在那里的军舰,然后返回美国西雅图。

位于上海南京路口的沙逊大厦的一面墙上,有一块金属标牌。这里是今天的上海和平饭店所在地。

上海和平饭店,原名华懋饭店,始建于1929年,为哥特式建筑。和平饭店是中国首家世界著名饭店,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

两名飞虎队员,登上了上海国际饭店的楼顶,极目远眺,上海城区风光尽收眼底。

上海国际饭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三十年代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国际饭店地处南京西路,对面是人民公园。

照片中围墙内的建筑,是当时位于上海虹口区的提篮监狱。从这个角度看,更像是一个仓库大院。

提篮桥监始建于1901年,后经改和扩建,至1935年形成现有的布局和规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片中这几名孩子是犹太人。为了躲避迫害,他们跟随大人从欧洲来到中国上海。日军占领上海后,没收了他们的房屋和财产,并将他们关押在位于虹口的仓库里,没有了活动自由。

日本投降后,这些被关押的孩子也被成功解救了出来。他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飞虎队员艾伦·拉森在黄浦江边,发现了一艘老式帆船。两面巨大的船帆已经升起来,正准备扬帆起航。

远处的码头边,停着一艘美国军舰。巨大的船身和这艘帆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5年南京路景象。当时的街道上,除了电车和军用车辆,不允许其他任何车辆在南京路上行驶,但是可以穿越南京路。

照片中,一名黄包车师傅拉着车正在穿过南京路。一名警察好奇地看着摄影师。远处,永安百货公司大楼高耸入云。

40年代,黄浦江渡口景象。渡口处拱形的大门内外,上船和下船的乘客摩肩擦踵。远处的江面上,美国军舰停靠在码头边,巨大的船身和江面上的行驶的小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上海外滩上的一辆有轨电车,电车停靠在站点,乘客们正在上下车,车厢里挤满了人。

车厢外,停着很多黄包车,都在等待载客。黄包车也是当时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不远处,有两辆美军的吉普车飞快驶过。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一条幽静街道。街道两侧都是住宅区,分布着一些欧式建筑和别墅。有挑着担子的小贩在沿街叫卖,一辆黄包车急匆匆驶过。

40年代上海外滩

结束语:回看1945年飞虎队员艾伦·拉森拍摄的上海老照片,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80年前真实的上海。飞虎队员在上海的见闻和经历,也终将成为艾伦·拉森的美好回忆。

3 阅读:844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