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桂大地,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它还是中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古往今来,这里的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上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人慕名来到广西,立刻就被这里的独特的风貌所吸引,他拍摄了大量照片。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90多年前真实的广西:原来这么美!
1930年,桂林阳朔,素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一座座山峰倒映在江水中,白色的帆船推开波浪,山清水秀美轮美奂。
60年代,在桂林阳朔拍摄的电影《 刘三姐》上映,更使阳朔一夜成名,闻名海内外。
30年代,一名外国摄影师开车来到了广西容县。容县,古称容州,是杨贵妃的故乡。
秋收时节,在乡下一户人家院子里,晒着很多秸秆,门前地面上晒着打好的谷粒。看到有人对着他们拍照,一个孩子端着一碗饭,站在院子里好奇地张望。
在平南县附近,这名外国摄影师驾驶的汽车停在路边,立刻吸引了当地人的围观。他们平时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汽车,好奇地站在车前观看。不远处,路旁矗立着一座碉楼。
这张照片,拍摄于30年代平南县城的南城门附近。城门前是一条石板路小巷,一名男子从小巷里走过。两侧的建筑古色古香,看上去很有年代感。
平南,古时称龚州。位于西江上游,置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的平南,最热闹的的地方就是当地的码头,码头附近有热闹的商业街和集市。
30年代,广西永福县风光。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站在高处俯瞰永福县城,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素有"福寿之乡"之美称,这里的人普遍都长寿。
不仅如此,永福县还有众多极有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县城中心凤山顶石壁上刻有一个“福”字,据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30年代,广西容县的一座寺庙——容州开元寺。楼阁高耸,蔚为壮观。寺庙内建筑众多,临水而建。开元寺位于现在的文化公园和真武阁附近。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初年,图中建筑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口景子铜钟(唐朝容管经略使房儒复所铸)。2014年,容县在开发真武阁景区时重建开元寺。
30年代,广西玉林街头景象。这名男子身穿长袍,头戴礼帽,他是外国摄影师的助手。在一座寺庙附近,拍下了这张照片。
广西玉林,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玉林风光秀美,自古就有“岭南都会”之美誉。"玉林八景"更是闻名于世。
这是30年的广西梧州风貌,珠江干流西江从梧州市区蜿蜒而过。江面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尽头,大小船只来往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梧州,是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之美誉。江岸上,一栋栋建筑民居鳞次栉比。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30年代,摄影师在广西容县采风时,偶遇两名放牛的孩子。牛在河边吃草,一个孩子骑在牛背上。另一个孩子对摄影师手里的相机很感兴趣,在镜头前露出了好奇的表情。远处,有两名男子在树荫下休息。这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
在广西梧州,摄影师看到了一座奇特的桥——船桥。顾名思义,就是用船搭建的桥。照片中,几十艘木船并排停在江面上,用绳子绑在一起,上面铺设有木板。
一座浮在江面的船桥,连接了江两岸,方便了百姓出行。船桥附近,停泊着很多带棚子的船。船上的人以船为家,靠船为生。
1933年,广西平南乡下一处院子。这里的民居很有特点,粉墙黛瓦,设有很多窗户。与我国北方民间有明显的不同。
院子里的地面上,晾晒着收获的农作物。目光越过房屋、树林,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是太美了。
30年代,广西平南附近的一座水车,水车不断转动,将河水灌溉进农田。外国摄影师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装置,觉得很好奇,坐在上面仔细观察。
远处,是一处村落,白色的房屋墙壁,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清新宁静。平南,是清代以后改的名字,《郡县释名》广西卷中这样解释:平南县取“南方太平之意也”。
拿着雨伞的外国摄影师和助手,在广西平南县郊外,看到路边竖着一个路牌。
牌子上写着两行字“平南县平政乡,大金塘村石塘屯”。这个路牌,指明了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路牌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稻田。
30年年代,广西北流。当地一名身穿制服的男子,正靠在办公楼二楼的护栏上看报纸。从他的装束打扮看,像是一名军人。摄影师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
北流,古时称“古铜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因境内的圭江自南向北流淌而得名。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北流还是广西第二大侨乡。
摄影师一行人,来到广西平南县的一个村子外面。看到在村边的土台上,建有一座寺庙。
寺庙的山门建筑面阔三间,后面还有一进院子。一个当地孩子在寺庙门口玩耍。寺庙旁种植有很多竹子,非常有意境。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平南县。五名当地男子站在篱笆前拍合影照,身后挂起一块深蓝色的布作背景。他们是瑶族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仔细看,五人中,一人手里拿着水烟壶,旁边的男子手里拿着一个类似拂尘的东西,过去是用来驱赶蚊蝇用的。还有一个人没有穿鞋子。
30年代,在广西容县境内,摄影师一行人正准备路过一座木桥。这是当地人在绣江之上修建的南门桥。绣江,在北流境内称圭江,在容县境内称绣江。
这座简易木桥,连接了绣江两岸,为来往于绣江两岸的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一些背着货物的当地人正从桥上走过。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江岸边。一艘大型渡轮停靠在码头不远处,由于船大水浅,乘客上下船,都要依靠一艘小船接驳。船上站满了人,船顶部的平台上也站着几个人。西江,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与北江相通。
摄影师在平南采风时,在路边遇到了一名瑶族人。他刚从集市上归来,肩上扛的竹筐里装着采购的物品。他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竹编斗笠。当摄影师对着他拍照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座位于平南的两层建筑,是当地的一个女修道院所在地,附近还有小型的教堂。修道院的围墙外面,是一个巨大的池塘。水平如镜,岸边的建筑树木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
30年代,平南当地一户人家,和自己的三个孩子的合影。几个人都没有穿鞋子,光着脚站在地上。身后的墙上,靠着一根扁担。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女子显得很拘谨。几个孩子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这是位于广西容县的一座船桥。几艘小木船,首尾相连,横跨在绣江江面上。木船上铺设有木板,绣江两岸百姓可以通过船桥到达江对岸。江面上,一艘渡船正驶往下游。船上装着摄影师驾驶的汽车和行李等物品。
这张照片,拍摄于平南县西江畔。江边停泊着很多小船,一眼望不到尽头。江岸上,建有很多吊脚楼。
从照片看,这里应该是一个木材货运码头,江堤上堆放着很多等待装船的木材。
30年代,位于广西梧州的一个小码头。岸边的大榕树下,停着很多舢板。一些人常年生活在船上,也被称为疍家人。他们以船为家,以船为生。一名男子挑着水桶,走下江堤挑水。江对岸,也停着好几艘舢板。
照片中,这几个孩子,是容县当地的儿童,他们年纪大小不一,有一个孩子还光着上身。
摄影师看到他们很可爱,就让他们站在一棵月季花前合影。这些孩子是第一次照相,都觉得很好奇也很好玩。
30年代,广西平南。停靠在岸边的几艘小船上,摆放着很多商品,琳琅满目,他们是水上流动的小商贩。
小贩们划着船,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售卖商品。依靠这些,他们也能养家糊口。站在江堤上,摄影师拍摄下这张照片,画面很有生活气息。
30年代,位于广西容县绣江江边的一个小渡口。一艘摆渡的小船停靠在岸边,船上的乘客正在下船。船夫每天守在这里,划着小船接送过江的百姓。
容县,属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境内最大的一条干流是绣江。绣江贯穿县境中部,经南向东北流入藤县境内。
这是30年代的广西玉林城墙。当时的城墙还很完整,高大雄伟,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墙外,是大片的稻田。上世纪40年代,玉林城墙先后被拆除,修筑起了内环路。
结束语:回看30年代广西老照片,八桂大地风光独特,每一张照片都浸润着历史的底色。时光荏苒,90多年后的今天,广西独具魅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以想象,广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