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严颜投靠刘备后,为何不久就销声匿迹了?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

楚风文史 2025-04-01 05:06:0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三国战场上,严颜算得上是个硬骨头,面对张飞的进攻,宁死不降,结果却因一句"宁为断头将军,不作降将军!"被张飞敬重,最后投降刘备。

本以为他能像黄忠一样,继续在蜀汉立功,谁知没多久就彻底没了踪影,史书上连个交代都没有。

这位顽强的名将,到底经历了什么?诸葛亮却对此心知肚明!

刘备入川

公元211年,天下三分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曹操占据北方,孙权据守江东,而刘备则栖身于荆州一隅。

赤壁之战的胜利让刘备获得了荆南四郡的控制权,还借用了孙权的南郡。表面上看,刘备的势力有所扩张,实则如履薄冰。

一方面,东吴方面开始频繁催促刘备归还荆州。周瑜甚至明确表示要攻取川蜀,将刘备势力挤压到绝境。

另一方面,北方的曹操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征伐。刘备急需寻找新的立足之地,而益州便成为了他的目标。

就在此时,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前来邀请刘备入川,共同防御张鲁和曹操的威胁。对刘备而言,这无疑是天赐良机。

表面上是应邀入蜀协防,实则暗藏取蜀之心。

刘备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段,先是率军进入益州境内,接着逐步安插亲信,为日后的全面接管做好准备。

刘备入川初期表现得极为谦逊,赢得了不少益州官员的好感。而部分眼光独到的蜀中重臣已经看穿了刘备的意图。

其中最为警觉的,就是巴郡太守严颜。这位年迈却目光如炬的太守,曾多次向刘璋进言,警告刘备入川的危险性,却未被采纳。

庞统在落凤坡的遇害,成为了刘备全面进攻西川的导火索。此时的刘备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直接挥师向成都进发。

征途中,巴郡成为了必经之地,而严颜的态度,也就成为了刘备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棋逢对手

刘备分兵三路进攻益州,诸葛亮领军走水路,张飞则率部走陆路攻打巴郡。

在出发前,诸葛亮与张飞打了一个有趣的赌:看谁能先完成任务。表面上看是一场竞赛,实则是诸葛亮的用心良苦。

他深知张飞性格急躁,好饮酒,担心他在行军途中因疏忽大意而出差错。通过这个赌约,诸葛亮巧妙地督促张飞保持警惕,谨慎行军。

张飞率军来到巴郡边境时,严颜已经做好了迎敌准备。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方守将,严颜充分利用了巴郡的地理优势,在险要处设下伏兵,准备给予张飞军队沉重打击。

进入巴郡境内后,张飞并未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莽撞行军。他首先派出先头部队前往巴郡城下,劝说严颜投降。

这一举动显示出张飞并非只知蛮干的莽夫,而是懂得先礼后兵的策略。然而,严颜断然拒绝了投降的建议,决定抵抗到底。

张飞随后发现了严颜派来的细作,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通过这些细作反向传递虚假信息,迷惑严颜。

这种情报战的运用,显示出张飞不为人知的智谋一面。严颜虽然年迈,但军事嗅觉依然敏锐。他亲自率军设伏,准备给张飞一个教训。

在巴郡附近的一处山谷中,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张飞冲锋在前,严颜亲自上阵,一箭射中了张飞的兜鍪(头盔)。

这一箭虽未伤及张飞,却充分展示了严颜老当益壮的实力。

战斗中,张飞军队凭借人数和战力优势,逐渐占据上风。严颜见势不妙,指挥部队撤退,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

张飞并未因占据优势而松懈,他预感到严颜可能设有埋伏,于是派出侦察兵探查周围地形,果然发现了严颜的伏兵。

张飞立即调整战术,避开伏击区域,另辟蹊径,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包抄严颜军队。

严颜的伏兵计划未能奏效,自己反而陷入了被包围的危险。在突围过程中,严颜不幸被张飞军队生擒。

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严颜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气节,说出了那句威震三军的名言:"宁为断头将军,不作降将军!"

张飞的知人善用

被带到张飞面前后,严颜依然神色不变,态度坚决。

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此顽固不化的敌将,往往难逃一死。可张飞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张飞不仅没有震怒,反而对严颜的气节表示赞赏。他命令士兵松绑,亲自设宴款待严颜,以礼相待。

张飞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宽阔的胸襟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他明白,真正的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征服,更是人心的归附。

宴席上,张飞诚恳地向严颜阐述了刘备的志向和抱负,表示刘备入蜀是为了匡扶汉室,实现天下大义。

张飞的言辞恳切,加上之前展现的气度,让严颜的心防逐渐松动。最终,严颜被张飞的真诚和气度所感动,决定投降归附。

严颜的投降,不仅为张飞攻取巴郡扫清了障碍,也为刘备集团增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地方官员。

张飞在处理严颜一事上的表现,显示出他不仅有勇有谋,还懂得尊重人才,知人善用,这些品质与人们印象中只知蛮干的张飞形象大相径庭。

严颜投降后,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主动请求退居二线,转入后勤工作。

他不再参与一线作战,而是凭借自己对巴郡地区的熟悉,为蜀汉政权提供宝贵的地方治理经验。

这也是严颜在史书中逐渐淡出的真实原因,并非如某些传言所说被刘备集团埋没或遭到不公对待。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在整个西川战役中安排张飞走陆路攻打巴郡,自己则率军走水路,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对张飞的一种考验和锻炼。

诸葛亮深知张飞性格中的优缺点,他勇猛无畏,是战场上的猛将,但有时过于鲁莽,容易因一时疏忽而酿成大错。

通过与张飞打赌比赛行军速度,诸葛亮既激发了张飞的斗志,又让他保持警惕,谨慎行事。

这种看似简单的赌约背后,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和灵活的用人之道。

他不是生硬地命令或约束张飞,而是通过富有技巧的方式引导张飞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

这种方法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维护了张飞的尊严和自信。

在诸葛亮的战略布局下,张飞顺利攻克巴郡,诸葛亮也完成了水路的军事任务。

两路大军会师后,共同向成都推进,最终促成刘璋投降,完成了刘备入主益州的大业。

诸葛亮与张飞的这段互动,展示了蜀汉集团内部和谐有效的协作关系,也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军师的过人之处。

他不仅能够制定宏大的战略,还能根据不同将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

《——【·结语·】——》

严颜与张飞的巴郡之战,看似只是西川战役中的一个小插曲,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为整个西川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有胆识,更有胸襟;真正的智者不仅有远见,更有方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三国志》、《蜀汉春秋》、《三国演义》



0 阅读:0
楚风文史

楚风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