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老白毫银针少的原因,是因为白毫银针太容易存坏?原因醉了

小陈茶事 2024-11-01 23:18:03

早上有老茶友来炫耀,说他喝了2018年的白毫银针,汤水稠得像米汤,十分有韵味。

完了庆幸地说,还好他前两年囤下了四斤,照现在的价格,还得翻番。

看完留言,李麻花表示馋了。

最近一直出差,秋天还这么干燥,喝一杯白毫银针正正好。

从仓库里翻出了5克2018年的白毫银针出来,李麻花说,多称点嘛,称半两放进小铁罐,接下来一周还能喝。

给她翻了个大白眼。

这么贵的老银针能喝5克就笑歪了,还想连续喝七天?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织布的阿婆粗布衫。卖炭的老翁寒舍凉.....相熟的景德镇烧瓷师傅,茶桌上用的瓷茶杯也是微瑕(精品的都发给客人了)。

2018白毫银针的库存已不多,抠门的村姑陈想多省下一泡老银针,匀给更加想喝好茶的茶友们喝。

提到老银针,圈内人皆知,老银针量少珍贵。

然而竟然有茶掌柜称,老银针少,是白毫银针太容易存坏的缘故。

把这胡言发给老S,被他一通狂喷。

芽头烘干、烘透、烘爽,工艺达标的白毫银针,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储存,且不要频繁开箱,怎么可能存坏?

市面上的老银针之所以如此之少,并非难以存放之故。

其实另有内情。

老银针量少的原因一:产量低。

白毫银针是采特定茶树品种嫰梢的肥壮芽头来制作的。

其采摘过程,有“十不采”的要求:

比如芽头太瘦、太细、毫少、太瘪、下雨、有虫洞……一概不采。

采摘标准之严苛,不亚于古代宫庭选秀,面容、门第、身材、品德、修养、才艺、举止等等,每个方面都有考核,故而,能采摘到的符合条件的茶青数量,自然不会太多。

另外,一年中可以采到银针茶青的时间非常短。

以我们近5年在太姥山春茶季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每年在春茶季伊始开采,短则一星期,长则十天左右。

之后,大多数茶树枝梢间的茶芽被春风催生出了第一片嫩叶,采下来的已经不算银针了,而是妥妥的“特级白牡丹”。

因为能采的时间太短,是以,每年到“银针季”,村里的伊姆、伊爸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凌晨五点多就起来,戴上矿工专用的帽子,带足干粮与热水,向山上茶园出发。

早上采,下午也采,午饭就在茶园边简单凑合几口。

即便如此,一天下来,能采到的茶青数量也极为有限。

毕竟,采芽头是件精细的手工活,要耗费大量时间。

平均算下来,5斤的银针茶青才能出一斤成品。

年景好,天气好,体力好的熟练工,忙活一整天,估计能收获5-6斤左右的银针青叶。

赶上茶树发芽不密的时候,采完一颗芽需要停下手,寻找一下再采下一颗。

如此低效率地采摘,大半能采到2斤左右已是幸事,加工出来后连半斤茶都不到。

种种因素相加,导致白毫银针的产量一直很难上去。

新茶时本就产量不高,等到存成老茶,成为老银针之后,数量自然稀少。

老银针量少的原因二:市场需求影响。

众所周知,芽头作为茶树的精华,在颗颗壮实茶芽内,积攒着丰沛的能量。

白茶树经历一整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后,迎来了能量大爆发,将身体内攒下的养分物质大量供应给新梢芽头萌发。

让茶芽内的茶氨酸、天然芳香物、儿茶素、可溶性植物蛋白等等,尤为丰富。

举起一根芽头,用特写镜头角度拍下,再细细观察。

更是能直观看出,在芽头表面几乎密不透风的覆盖着满满银色茶毫(白毫),伸手轻抚茶芽表面,白毫密实得就像在触摸柔软的羊毛毯,给人以极为舒适的触感。

细密纤细的白毫内,既富含能提供毫香的独特芳香物,又含有较多游离状茶氨酸。

满满的茶氨酸,为银针赋予了极为鲜爽、鲜淳、清鲜的口感。

所以,市面上高品质的高山白毫银针,在新茶阶段就拥趸甚多。

它那浓郁的毫香、高雅的花香、春笋嫩香、竹林木香....等等各式鲜香,沁人心脾。

将茶汤轻轻啜入口中,口腔内更是溢满了鲜爽分子,汤感淳和,鲜美动人。

对于喜欢追求茶叶本身原始风味,喝茶喜欢喝“鲜爽”、“清鲜”口感的茶客而言,白毫银针不必久存,新茶阶段已是最美。

正因追新茶尝鲜的茶客多,市面上有很大部分白毫银针,它们还没等陈化为老茶就已被消费。

喝掉一泡,少掉一泡。喝掉一斤,少掉一斤。

时过经年,再回首,当初那一款款新茶时就分外迷人的白毫银针,最终存成老茶的数量少得可怜。

堪称为,沧海遗珠。

老银针量少的原因三:烘干难度大。

白毫银针的芽头,内部构造独特,似上天雕琢出来的艺术品,拥有似笋壳般的结构。

剥开一层,复有一层。逐层剥开之际,高山银针的芽头层数能达到5-7层之多。

这种特殊的构造,让白毫银针的芽头显得粗壮紧实,但也增加了制茶难点。

当萎凋结束,到了烘干阶段,要想逐层烘透就绝非易事。

很多制茶师第一次做白毫银针时,都有类似经历。

不是只烘干芽头表层,内部没干透;

就是好不容易烘干芽头内层,但表面却焦了,糊了。

若欲两全其美,兼顾各方,需认真学习琢磨,慢慢提升做茶水平……

老S曾言道,做白茶没有超过5年的人,不敢轻易挑战白毫银针。

也是,白毫银针的茶青价格高,一旦没做好,出现工艺缺陷,造成制茶损失太大。

那是一笔让任何人听了都会心疼的,真金白银的数字。

言归正传,因白毫银针原料价高+芽头内层难以彻底烘透,每年有不少茶掌柜收入这类茶叶后,会因舍不得损失,直接推销给客人。

当客人买到这些没彻底烘透的问题银针后,新茶前几个月的时候喝,一时还不易觉察。等到时间久了,水臭味、巧克力味浮现,汤感变薄,滋味寡淡中还伴有杂味……

类似事情一而再,再而三以后,难免会有人对白毫银针产生误会,误以为银针容易存坏。

殊不知,是一开始的茶叶没买对。

茶友么在买银针回家收藏时,切记切记检查含水量。

多捏一捏干茶,确保手感干爽,干茶香气干燥纯粹再去入手也不迟。

孟子分享过一个《王与民》的典。

挟持泰山,跃过渤海,此为不能。

而顺手帮老者折纸,如此小事一桩,如果口中继续说“不能”。

其实,本质上只是心里不想。

不能与不为,是两回事。

正如存茶,存一批老银针。

白茶里,老银针之所以量少,并不是白毫银针不能存,容易存坏。

而是,事在人为,看你自己想不想存。

千里之行,始于选对好茶,中于密封包装,终于精心仓储。

待三年五年,汤感如浆如醴、绵柔刚劲、稻香沉沉的老银针,只会让你后悔,当年为何目光短浅,只买了四五斤?

0 阅读:3

小陈茶事

简介:小陈姑娘陪你一起分享好茶!分享喝茶带来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