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因扎鲁特战役:蒙古西征中最大败仗,先锋军团被歼灭,主将阵亡

借东皇立花国 2023-09-22 20:17:20

1260年9月3日,蒙古骑兵和埃及马穆鲁克双方在名叫艾因扎鲁特的地方展开决战。(两军人数相抵,蒙古军人更多些)。最终马穆鲁克击溃了蒙古军,蒙军主将怯地不花和他的家眷都被马穆鲁克俘虏,不久后怯地不花被敌人处死。

波斯画中的伊尔汗国士兵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马穆鲁克从蒙古人手中攻陷了大马士革、耶路撒冷等地,蒙古第三次西征中在叙利亚的战果统统丧失。

当时叙利亚及地中海东岸

艾因扎鲁特战役情况类似于东晋末期的长安之战,东晋大将刘裕,即未来的南朝宋皇帝,领兵北伐,灭亡后秦,攻陷了长安。占领长安后,刘裕因忙着篡位而回到江南,同时他派王镇恶、朱龄石、沈田子等大将统领精兵坐镇长安。

当时割据陕北的匈奴军阀赫连勃勃趁刘裕主力撤回,率军南下攻克长安,王镇恶等跟随刘裕多年的大将统统遇害,驻扎在长安的晋军也被歼灭殆尽,赫连勃勃下令将晋军尸骨筑为骷髅台。刘裕和他将要建立的宋王朝再未拥有过长安。

旭烈兀也是因为率领主力撤离,而阴差阳错地丢失了辛辛苦苦打下的叙利亚,旭烈兀和他即将成立的伊尔汗国也未再统治叙利亚。

伊尔汗国疆域

本期从几个方面分析艾因扎鲁特之战对旭烈兀及蒙古帝国来说损失有多大。

首先旭烈兀损失了一支帝国的王牌先锋军。也许有人会说被马穆鲁克歼灭的怯地不花部队是蒙古“偏师”,甚至还有的说小分队。这个问题我之前文章说过很多遍了,这里详细分析一次。

首先主将怯地不花身份是蒙古帝国那颜,而成吉思汗心腹大将哲别爵位也是那颜,不会哲别也是偏将吧?所以官职来看怯地不花不可能是“偏将”或者“小人物”。

结合蒙古战史来看,蒙古第三次西征中,怯地不花部队比主帅旭烈兀还要早出发,第三次西征中每场战役几乎都由怯地不花打头阵,比如首个杀入巴格达和阿勒颇的就是怯地不花部队。

《新元史》:宪宗二年,以木剌夷凶悍无道,命旭烈兀率诸将讨之。乃蛮人宝儿赤怯的不花(怯地不花)有勇略,率万二千人为前锋。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根据明朝人编的《元史》记载,怯地不花原本就归蒙哥大汗直接调遣,怯地不花军团与旭烈兀、忽必烈等蒙古宗王统率的部队是平级关系。后蒙古第三次西征开始时,蒙哥才把怯地不花分配给旭烈兀,当然配给旭烈兀的将领不止怯地不花,后面会提到。

《元史》:秋七月,(蒙哥)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兒花、撒立征身毒,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

怯地不花为什么早于旭烈兀出发这也能说得通了,怯地不花出任先锋就是蒙哥大汗本人的旨令,怯地不花跟旭烈兀会师后,才归其调遣。

怯地不花军团战斗力更是凶悍无比,比如在旭烈兀主力抵达木剌夷之前,怯地不花已经歼灭了木剌夷五万大军,该国总兵力就十万人,旭烈兀来此之前,木剌夷已经被怯地不花给打残。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可能还有人会说怯地不花军部队人数很少,只有1.2万人,首先1.2万人很少吗?哲别征服中亚霸主西辽就只用了两万人,拜住仅用两万人就征服土耳其,忽必烈首次东征日本蒙古军只有一万五千人。扬子桥之战蒙古军只有13人,就击溃了两万宋军,光取得的宋军首级就有一万颗。

仅13个蒙古兵击败2万宋军出自《元史》:

扬州都统姜才所统兵劲悍善战,至是以二万人出扬子桥。弘范佐都元帅阿术御之,与宋兵夹水阵。弘范以十三骑径度冲之,阵坚不动,弘范引却。一骑跃马挥刀,直趣弘范,弘范旋辔反迎刺之,应手顿毙马下,其众溃乱,追至城门,斩首万余级,自相蹂藉溺死者过半。

如果驻扎在叙利亚的怯地不花军团算偏师,那么王镇恶、朱龄石部队也是偏师。丢失叙利亚虽然没有根本性影响蒙古在波斯的基业,但令旭烈兀及伊尔汗国损失了不少将才。就像刘裕丢失长安后,成立的宋王朝存在五十年,但刘宋开国人才基本一战报销完毕。所以说损失不大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再分析整支旭烈兀西征军的成份,这支军团是当时蒙古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蒙哥大汗还下令成吉思汗孙辈中每10人中抽调2人纳入旭烈兀麾下作战。

《伊尔汗国史》

除此之外,蒙哥还将正在远征印度的撒里代军团,驻扎在土耳其的拜住军团(前身是绰儿马罕军团,为蒙古彻底消灭花剌子模),都让旭烈兀调遣。

《新元史》:宪宗又命大将撒里等徵印度,亦听命于旭烈兀。撒里等人克什米尔,涉印度斯单界,大掠而还…是时,西域统兵大将为绰儿马罕、贝住,分驻于克什米尔者为岱儿巴图,三将皆受旭烈兀节制。末几。岱儿巴图卒,以撒里代之。太祖诸孙所部之兵,十佥其二,从旭烈兀讨木剌夷。

而且旭烈兀西征是没有后勤压力的,拥有稳定的后方支持,早在蒙古第三次西征开始前十年,伊朗高原大部分地方被蒙古军占领,蒙古军已经数次兵临过巴格达,只不过没有征服。

旭烈兀西征前,蒙古就已经攻打巴格达数次

总而言之,蒙古军在艾因扎鲁特的战败不存在所谓“强弩之末”或则“扩张极限”。

艾因扎鲁特战役前蒙古征服叙利亚也并不轻松。很多人以为蒙古大汗去世后,蒙古西征就停止了,事实上大汗去世后蒙古军反而越打越凶,成吉思汗去世后,正在攻打西夏的蒙古军不但没有停止进攻,反而坚持将西夏踏平。窝阔台汗于1241年去世,在1242年,拔都还继续领导蒙古军攻打了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东罗马(拉丁帝国),根据《元史》记载,1246年拔都还再一次攻打波兰,顺便攻打了普鲁士。

《元史.速不台传》:丙午(1246年),(兀良合台)又从拔都讨孛烈儿乃(波兰)、捏迷思部(普鲁士),平之。

旭烈兀西征和前两次西征也是类似情况,蒙哥大汗于1259年8月病逝,当时西征军连叙利亚都没打到,蒙哥汗病逝后一个月,旭烈兀才开始进攻叙利亚。之后蒙古军连续历经额弗拉特河之战、阿勒颇之战、克拿不鲁思之战等数场恶战,于1260年,蒙古军才征服了叙利亚,并灭亡了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

旭烈兀征服叙利亚后的东归是回到了伊朗大不里士地区,注意不是蒙古高原。而且旭烈兀东归不意味着西征结束,就像刘裕回到江南不意味着北伐结束,他同时下令先锋怯地不花继续进攻。旭烈兀回师也不是为了争夺汗位,如果是这样,他应该返回蒙古草原才对,而不是滞留在波斯。

旭烈兀东归的真正原因是防备自己的堂兄弟即金帐汗国统治者别儿哥。别儿哥和旭烈兀恩怨早已埋下,旭烈兀听说别儿哥当了金帐可汗而感到非常不爽,恰好别儿哥也指责旭烈兀屠杀巴格达。

伊尔汗国史料《史集》

而艾因扎鲁特战役就发生于旭烈兀与别儿哥的对峙期间,旭烈兀听说怯地不花兵败后并不是没尝试收复叙利亚,按照波斯史料记载,旭烈兀派出6000名纯蒙古族士兵进攻叙利亚,当时留在叙利亚的马穆鲁克只有1000人,但蒙古军再一次被击溃。

仅在1260年,蒙古军和马穆鲁克就交手两次,都以马穆鲁克胜利告终

再之后旭烈兀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别儿哥方面,旭烈兀到死为止再未发兵叙利亚。按照《伊尔汗国史》的作者徐良利教授话来说。艾因扎鲁特战役只是蒙古人西征叙利亚的开始,并非结束。伊尔汗国正式诞生后多次用兵叙利亚,试图从马穆鲁克手中收复。战争规模还超越之前,更远超十字军东征叙利亚。

马穆鲁克(绿色部分),蒙古帝国(橙黄色)

叙利亚这块位置究竟有多重要?值得蒙古和马穆鲁克打得头破血流,如果说关陇、淮泗间隔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那么叙利亚间隔了地中海、两河流域、小亚细亚、非洲。在蒙古人来到这里之前,古埃及和阿卡德,托勒密和塞琉古,罗马和萨珊波斯,十字军和穆斯林都为争夺叙利亚而打得头破血流。

艾因扎鲁特战役之后,马穆鲁克王朝每次进攻伊尔汗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和其属国亚美尼亚、安条克公国等国都是从叙利亚出发。马穆鲁克每次抵御伊尔汗国入侵的首战也是在这里。叙利亚位置的重要性在这里就凸显了,未能统治叙利亚是旭烈兀乃至成吉思汗家族的遗憾。

马穆鲁克战士

史学界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拔都西征欧洲,旭烈兀西征中东并称为蒙古三次西征,(尽管蒙古不止这三次西征)。《新元史》还将认为旭烈兀的功绩不亚于拔都。

《新元史》:旭烈兀辟地万里之外,其功名与拔都相伯仲。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蒙哥汗的最终目标是让旭烈兀将蒙古帝国的最西边拓展到埃及,结果旭烈兀领导下的蒙古军不但没有征服埃及,就连到手的叙利亚也丢了,蒙古在中东的疆域最西止步幼发拉底河(除了小亚细亚外)。上面也提到早在蒙哥汗继位前,蒙古势力范围已经蔓延到巴格达边上,也就是说旭烈兀这次远征并未给蒙古拓展多少领土,或则比之前的蒙古军走得更远。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站在马穆鲁克角度,虽然没有击败蒙古军主力(击败蒙军主力要到1281年的霍姆斯之战。)但是成功抓准战机,占领了重要地方叙利亚,并货真价实地斩杀了当时蒙古名将怯地不花。

哪怕是击败“蒙古偏师”也不是每个政权都可以做到,1234年,金国刚刚灭亡,中原地区理应是蒙古地盘,可南宋趁蒙古军主力暂时北归派几万大军去占领,结果企图捡漏的宋军被少得可怜的蒙古兵打得屁滚尿流,不但没有捡漏成功,而且兜底一战全部暴露,史称“端平入洛”。

根据蒙古黄金家族的整体表现,我觉得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黄金家族第一代的铁木真是强龙,第二代的窝阔台是龙,第三代中只有拔都算龙,贵由,蒙哥,忽必烈和本文提到的旭烈兀只能算蛇,相比之前的黄金家族领导者来看,他们战绩显得颇为寒酸。

这也说明到蒙哥汗时代,蒙古军的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毕竟这事时候距离成吉思汗去世已经过去37年了,隋朝也就37年。

本文将艾因扎鲁特战役比作刘裕北伐丢失长安,那么后来的伊尔汗国与马穆鲁克在中东争霸也类似于南北朝初期的刘宋与北魏争雄。刘宋北伐屡屡吃瘪,都被北魏无情地粉碎,伊尔汗国几次西征马穆鲁克皆大败而归。刘宋联合匈奴夏,柔然,北燕等国一起包夹北魏都失败了,伊尔汗国联合法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一起打马穆鲁克也失败了。

0 阅读:0

借东皇立花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