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罗斯福去世后,因为波兰问题,斯大林和杜鲁门如何闹掰?

雪莲果说历史 2025-01-19 03:38:58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虽然中国问题很重要,中国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是杜鲁门就任总统后所接见的第一个外国政府首脑,但新的美国行政当局最大的当务之急,是处理所面临的紧迫国际问题,和为即将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做好准备。

因此,新总统所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让联合国大会继续按原计划如期召开。

1、波兰问题的分量

这时美苏关系正经历着某些困难。在1945年三四月里,美国战略情报局驻瑞士伯尔尼办事处主任艾伦·杜勒斯跟德国纳粹党卫军上将卡尔·沃尔夫进行了秘密谈判。谈判内容是有关意大利北部德国军队投降的问题。苏联对于背着他们开始谈判极为反感,甚至在罗斯福亲自给斯大林打电报进行解释后仍觉不满。

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另一项由来已久的突出分歧,是关于波兰临时政府的组成成分。为了表达不满,苏联政府表示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苏联代表团将不由外长莫洛托夫任团长。杜鲁门上任后所采取的第一个外交行动,便是致电斯大林,敦促他派莫洛托夫参加大会。

杜鲁门说,“莫洛托夫来到美国当会作为诚恳合作的表示来欢迎”。总统还邀请莫访问华盛顿。斯大林复电表示同意。莫洛托夫在去旧金山开会前将先到美国首都一行。杜鲁门的生活经历起伏不大,跟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大不相同。但是他似乎自信能对付得了他们。

记者问到莫洛托夫来华盛顿时总统是否会跟他见面,杜鲁门答道:“是的,他会停留下来向美国总统表示敬意。他应当这么做。”

在雅尔塔会议关于波兰的协议中,有关条款涉及未来临时政府的组成成分和“自由而不受约束的选举”问题。但是在会议结束后,与会三国开始对此事进行争论。争论的核心是,波兰政府应当重新组织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吸收一些新成分?美、英政府坚持“重组”公式。苏联只同意添些新人。双方对于雅尔塔协定的不同解释使争论陷于僵局,也毒化了盟国间的气氛。

1945年4月1日,罗斯福发出了他给斯大林的最后一份电报,敦促苏联按照在雅尔塔决定的办法来解决波兰问题。斯大林在7日复电称,现存的临时政府将成为“未来波兰政府的核心”,用扩大它的办法来重建。应当首先跟临时政府的代表进行磋商,其他的将在以后以“个别人士”身份磋商,但这些人必须承认雅尔塔关于波兰问题的决定。罗斯福未及发出回电便去世了。

杜鲁门上任后,他阅看了此前60天内的电报。后来他说,“如果斯大林在我进入白宫之前打给罗斯福的那些电报被公之于众,跟俄国的关系便会完全破裂。”

杜鲁门在这里可能指的并不仅是关于波兰问题的电报,但是波兰问题无疑是最为紧迫的。

自雅尔塔会议结束以后,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便不断地给国务卿发回有关波兰问题的电报。1945年4月14日,哈里曼从莫斯科发回一份长电报,向总统说明他认为应怎样处理斯大林4月7日给已故总统的电报。

大使的主要意见是,斯大林关于以现有波兰临时政府为“核心”的意见是不能接受的。美国必须坚持要有华沙政府以外的五名伦敦波兰人士参加新政府。

哈里曼认为华沙政府在波兰的影响并不大,美国不能因为它“粉刷了一番”便接受它。但是大使也说,如果美国在“上述基本原则上不退让,那么我也认为我们并非一定要斯大林全盘接受我们对于克里米亚(指雅尔塔)会议的解释”。

接着,哈里曼在4月17日电告,苏联政府和波兰临时政府正准备签订一个互助协定。杜鲁门在接电后说,他将跟莫洛托夫谈这个问题。哈里曼在莫洛托夫抵达前匆匆赶回华盛顿。4月20日,他在杜鲁门主持的会议上报告说,苏联人“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实行两条方针”。

一条是跟美、英合作;另一条是“通过单方面行动把苏联的控制延伸到毗邻国家”,而这便意味着“苏维埃制度的延伸”。

大使要求“重新考虑我们自己的政策并丢掉幻想”。这种幻想“认为苏联人会迅速地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世界上其他国家主张的原则”。哈里曼说,苏联人认为,就美国来说,对苏联出口货物乃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但他建议,“进行有取有给的谈判是必要的”。总统准备“对俄国人强硬,不因讨好他们而在美国原则和传统上让步”。哈里曼问道,是否在俄国人退出不干后,总统还继续按计划搞联合国。对于这个问题,杜鲁门就谨慎了。

他说,“没有俄国参加,也就谈不上世界组织了”。但他又表示,在有取有给的谈判中,美国“不能希望得到百分之百想要的东西,但重大问题上应能得到百分之八十五”。新总统想用如此不平衡的比例来跟一个说起来是平等的伙伴打交道,而诸位高参居然都以默认表示了支持,这要不出乱子才算怪了。

2、美苏何以翻脸?

莫洛托夫在4月22日下午飞抵华盛顿,他在机场春风满面地向欢迎群众挥帽致意。他未发表任何声明,只是说飞机很好,机组挺棒,一路飞行平稳顺利。当天晚上,杜鲁门在总统办公室接见了他。交谈基本是礼节性的。双方都表示要遵守雅尔塔协议。

当天深夜和次日,莫洛托夫跟美、英外长斯退丁纽斯和艾登会晤。双方都拒绝在波兰问题上从原有立场退让。消息从莫斯科传来,说苏联已在4月22日同波兰临时政府签订了互助条约。

美国人气急败坏。杜鲁门在4月23日下午2时召集高参们开会。

总统说,“我们跟苏联的协议迄今只是一条单行道,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要就现在下决心,要就永远别下决心”。关于联合国,他说他“打算按期在旧金山开会,如果俄国人不想跟我们一起干,他们可以见鬼去”。

高参们对此的反应颇不一致。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哈里曼大使和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主张硬来。陆军部长史汀生、总统参谋长李海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老谋深算,态度谨慎。

史汀生说,俄国在自身安全的问题上可能要比美国的处境更为实际,他们不肯在波兰问题上让步。美国如果不了解俄国人对波兰问题看得有多重,就有可能一头扎进危险的深水中去。关于波兰选举问题,史汀生说根据自身体验,世界上除美、英两国没人懂得自由选举。

李海讲,要是苏联政府换了别的做法,他反倒会大吃一惊。他认为对雅尔塔协议可以有两种解释。马歇尔说,跟俄国人决裂是件严重的事情。像伯尔尼秘密谈判那样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然而斯退丁纽斯在会上念了雅尔塔协议中关于波兰的条款,他说只能有一种解释。杜鲁门说,他“无意发最后通牒,而只是明确立场”。在会议结束时,总统对大家发表的意见表示感谢。他说美国人应当坚持自己对雅尔塔协议的理解。

在上述广泛背景下,杜鲁门在4月23日华灯初上时第二次接见了莫洛托夫。在接见前,斯退丁纽斯按照杜鲁门指示向总统提交了一份六点备忘录,其中写着杜鲁门在跟莫洛托夫谈话时所要遵循的要点。在此期间,杜鲁门跟丘吉尔已经和斯大林互通过几次电报。

最后一份是在4月18日由杜、丘两人合署发出的。杜鲁门在跟莫洛托夫会晤时说他正在等待斯大林的复电。

杜鲁门讲:

“不管是美国的对内还是对外政策,如果公众不予信任和支持,是成功不了的。不论是经济政策还是政治上都一样。”“友谊只能建立在互相遵守协议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单行道上”。

莫洛托夫想要辩解,杜鲁门说他希望莫把这点报告斯大林元帅。

这样犀利的话锋使莫洛托夫的脸色转灰。杜鲁门的一些幕僚对于总统的说法感到十分高兴。波伦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我翻译杜鲁门的话时是多么痛快啊!这大概是二战开始以来一位美国总统首次以这样厉害的话来对付一位苏联高级官员。”

杜鲁门第二天早晨对白宫人员说他“想这次见面会带来好结果”。4月23日深夜,莫洛托夫跟美、英外长再次会晤。双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变。英国外相艾登敦促莫洛托夫当场替斯大林起草一份复电。莫洛托夫拒绝了。他说这是斯大林的事情。莫洛托夫把杜鲁门的要求用电报转告斯大林。斯大林在次日作了答复,坚持了原来的态度,并且对莫洛托夫的立场给以坚定的支持。

斯大林指责美、英两国政府合谋,“将他们的要求强加于”波兰身上,“置苏联于无法容忍的地位”。他说美、英要求“过多”,解决波兰问题的惟一途径是以南斯拉夫的例子为模式。

4月24日,莫洛托夫在旧金山与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会晤。莫显然受到了斯大林给杜鲁门复电的巨大鼓舞。他对国务卿说,“现在有人想用独裁者的语言来跟苏联讲话。苏联是个一等大国,不会让人家把自己降到二等去。如果以平等的伙伴来对待苏联,苏联就会像在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上那样,报以合作。但是如果有人想用波兰局势作为借口来要苏联听命,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斯大林在4月22日苏波条约签字仪式上强硬地说明了他在波兰问题上的立场。他称赞这一条约有着“伟大的国际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终结了我们两国之间旧的关系,埋葬了这种关系,并在原来的位置上建造了友好结盟关系的真正基础。”斯大林强调说,如果大战前有了这种新关系,德国的侵略就行不通了。

斯大林让莫洛托夫到华盛顿来,本意是来对新总统打量一番。然而杜鲁门使用了高压外交手段,其结果并不妙。自此之后,苏联人在波兰问题上越来越不肯妥协。

3、霍浦金斯的访苏使命

若干年后,当杜鲁门在密苏里过退休生活时,他说“罗斯福认为自己就像能跟丘吉尔合作一样,能跟俄国合作。他认为自己能像影响丘吉尔那样影响斯大林。我想罗斯福大概是对的”。

当有人提到罗斯福由于在宣传战线上占优势,所以可能影响苏联人时,杜鲁门说,“这是那时使我最最担心的事情”。纳粹德国在希特勒自杀后不久就投降了。在5月8日,盟国方面宣布第三帝国已无条件投降,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战部分终于宣告结束。与此同时,旧金山的联合国大会继续举行,美、苏、英三国外长也继续进行关于波兰问题的商谈。

三国最高领导人继续就此问题互致电报。但不论是领袖们或外长们都拿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在德国投降后,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美、英在亚洲战场上自然需要苏联。波兰问题成了大国之间的一个难题。

另外一个问题也对苏联有所刺激。德国投降后,杜鲁门当局决定中止对苏租借法案,命令正在海上将物资运往苏联港口的船只掉头返回。后来美国政府曾辩解说,这一行动是某个低级官员采取的。

但是在事实上,中止对苏租借法案的声明稿开头是由对外经济署官员考利起草的,经过克莱顿和格鲁两位副国务卿同意。这一声明之所以未发表,是由于白宫助理伊本·艾尔斯反对。后来埃尔默·戴维斯、考利和克莱顿等对外经济署和国务院官员跟总统秘书康奈利,共同研究了一份替考利起草的声明稿,并且征求了格鲁和白宫新闻秘书厄尔利的意见。

格鲁采取了“国务院通常的谨慎态度”。康奈利直接给总统打了电话,得到了批准。这是1945年5月里的事情。到了同年9月,考利因租借法案问题而要辞职。他说美国在租借法案上采取的行动“是政府历史上最不诚实的行为”。

在4月里,杜鲁门就跟原先罗斯福的亲密顾问霍浦金斯商量过,要派他代表自己去见斯大林。

霍浦金斯建议让哈里曼去,但哈说霍过去当过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的联络人,还是让霍去为好。哈里曼可能没有讲明的一点是,苏联人已了解他主张对苏强硬。然而,当杜鲁门在5月4日再次跟霍浦金斯商量此事时,霍同意以重病之身赴苏执行使命。丘吉尔和杜鲁门在5月9日达成一致意见,认为美、苏、英三国应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5月15日副国务卿格鲁和哈里曼及波伦去见总统。格鲁说最高级会议不应拖到7月份以后。哈里曼说莫洛托夫和他下面的人并未向斯大林报告确切的消息,以致斯大林毫无道理地十分怀疑西方打算夺走他的胜利果实。总统同意及早会晤,但还有像预算那样的国内问题亟待处理。波伦建议开会最好在苏联境内,以便斯大林跟政治局磋商。

他说在雅尔塔时大家都感到斯大林之所以没有执行过去的协议,主要由于他在会后遇到了内部的反对。杜鲁门表示,哈里曼应立即返回莫斯科任所。

在此期间,杜鲁门继续认真研究美苏关系。史汀生在5月16日来见他,“讨论对俄国形势的看法”。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和女儿安娜也在同一天来跟杜鲁门谈随同故总统出访时对俄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印象。安娜在两天后又来,“进一步谈罗斯福跟俄国打的交道”。哈里曼在16日和18日两次来见总统,“作赴俄前的最后商讨”和“谈俄国局势及霍浦金斯之行”。

贝尔纳斯在5月18日来见杜鲁门,说他“不应派霍浦金斯去俄国”。杜鲁门对他讲,“我想我要派他去。除了总统,不用任何别人来承担好坏”。杜鲁门还在次日去医院探望前国务卿赫尔,征求“对霍浦金斯的看法”,赫尔表示支持。

5月19日,杜鲁门正式委派霍浦金斯担负去苏联的使命。

总统在当天记述道,他告诉霍,“在关于对雅尔塔的解释上跟俄国关系十分紧张”。他要霍跟斯大林讲讲,美国打算怎样执行雅尔塔协议。他急切希望能跟俄国政府达成公平的默契。他要求斯大林“按文字规定来执行协议。我们希望看到他是这样做的”。

杜鲁门讲霍浦金斯“可以用外交语言,如果认为适用于斯大林,他也可以用棒球棍”。杜鲁门邀请斯大林访美,因为罗斯福已访问过苏联。斯大林来后,将受到帝王般的款待,惟一的困难是他来后可能被提名为美国总统。

4、杜鲁门的穿梭外交

霍浦金斯于5月25日抵达莫斯科,于6月7日返回美国。

他向斯大林说明:“美国不但毫无兴趣在俄国周围建立一条隔离带,而且恰恰相反,极为反对这样做。”

斯大林对此没有做出反应。

霍浦金斯在苏期间,总共跟斯大林会晤6次,谈有关波兰和其他问题。斯大林最后同意讨论临时政府成员以外参加政府的波兰人名单。他强调不要弄进过多的保守分子来,因为参加者是要掌握临时政府并决定它的命运的。

6月1日,杜鲁门致电丘吉尔,说是霍浦金斯报告了“关于波兰情况最为令人鼓舞的措施…斯大林同意,按我们对于雅尔塔协议的解释,邀请下列在伦敦的波兰人到莫斯科进行磋商”。

总统也安抚全国说,“俄国人对于某些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作出了非常令人愉快的让步”。

6月6日,白宫人员发现总统“对于霍浦金斯莫斯科使命的成果感到高兴。实际上,他是如此地愉快和兴奋,以致忍不住跟我讲霍浦金斯的好消息”。

在派霍浦金斯去莫斯科的同时,杜鲁门派前驻苏大使约瑟夫·戴维斯,作为他的使者去见丘吉尔。自罗斯福死后,丘吉尔一直在敦促杜鲁门对苏采取强硬立场。他指出,铁幕已在从挪威的北角到德国吕贝克以东,直到伊松佐河。他建议西方盟国军队不要从现在占领的地点撤退至原来各盟国协议的线,直到苏占各国的情况能使西方满意为止。

丘吉尔认为:“一切问题都能在美国在欧驻军减少之前解决。”

杜鲁门对于丘吉尔会利用美国去达到英国的目标甚为警惕。他也想让英国人明白,他应当受到跟他的前任同样的尊敬。当艾登在5月14日对他作礼节性访问并就世界局势谈话时,总统不肯跟他谈旧金山联合国大会的问题,而让他“去跟我的国务卿谈”。杜鲁门在跟霍浦金斯见面两三天后,和戴维斯作了一番谈话。

他让戴告诉丘吉尔:

如果需要有一只猫爪从火中取栗的话,“我愿做猫爪而不是做猫”。杜鲁门让他对丘吉尔说,虽然他在和平问题上愿意支持英国,但他不会以任何身份代表英国讲话。

霍浦金斯离开莫斯科后,波兰问题开始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

美、苏、英三国政府发表声明说,在1945年6月28日,波兰全国团结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它符合克里米亚会议决定规定的条件。美、苏、英政府已在外交上承认了这个政府。

至于波兰将“往何处去?”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这时三大国有着许多事要办,对于一个让大家都不失面子的解决办法,是不会反对的。

然而,由于苏联和美、英都认为自己对于波兰问题的处理符合在雅尔塔的协议,这就需要来讨论一下,为什么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杜鲁门本人也对雅尔塔感到迷惑不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0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